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江苏高考语文作文】2019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试作:盐加盐,味太咸,盐加水,味道美




【按】

通读了2019全国高考各套试卷的作文题,最喜欢江苏这道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为啥喜欢?语言简洁,没那么多的废话;意蕴丰富,能够引发诸多思考。因为喜欢,所以我也尝试写一点儿东西,谈谈我的感受和思考。



味道与声音

考古发掘表明,距今约7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人们已经学会了煮海盐。大约与此同时,也学会了吃盐,直到现在,盐仍然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可以说盐是百味之祖。

盐固然是好东西,但只有盐也不行。汤淡了加盐,汤咸了加水,这是常识。但有经验的煮妇,不止会加水,一旦汤咸了,还可能加点儿醋。我国古人不但很早就掌握了这种五味调和的技巧,而且还从中悟出了很多深刻的道理。

比如,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晏婴在论“和与同”的区别时,就使用了五味调和的比喻。

当齐景公说梁丘据这个人不错,他和我挺搭调(“唯据与我和夫”)时,晏子说那只是“同”,而不是“和”。晏子说梁丘据这个人,国君认为可以的,他也说可以;国君认为不可以的,他也说不可以。这就像是“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一专,谁能听之?”

如何面对不同的声音,如何真正做到“五味调和”?这让我想起了两个大家比较熟知历史故事,一个是“召公谏厉王弭谤”,另外一个是“子产不毁乡校”。

周厉王残暴无道,引发老百姓的纷纷指责。召公进谏,厉王非但不听,反而找了巫师监视并杀戮那些指责自己的人,老百姓道路以目,都不敢说话了。厉王自以为得计,但召公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一旦河流决口,那麻烦可就大了。厉王听不进去劝告,结果是三年之后,这个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

子产执政时,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大夫然明给子产出主意说要把乡校封掉,子产不同意。他说:“老百姓喜欢的,我们就推行,老百姓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干嘛要毁掉它呢?”子产这么做的结果是郑国秩序井然,出现了中兴的局面。

历史上这类事情多得很,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谁也不能完全压倒谁,中国历史上出现了思想文化史上最为辉煌最为灿烂的一个时代,可当“焚书坑儒”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时,思想文化就被禁锢了。到了清代,当“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这样的诗句,都因为可能引发不当联想而获罪时,就很难有思想文化乃至科技的创新出现了。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当不仅能“求同”,而且也能“存异”时,才是真正的“和”。对于一个人而言也如是。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弟子规》上说:“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不仅能听得进去赞美,更能听得进去批评的声音,才有更大进步的可能。

不同声音的存在,就像是这厨房中的五味一样。只有五味调和,共存相生,才能百味纷呈。这从厨房中获得的五味调和的智慧实在值得我们珍惜,也值得我们深思。




【后记】

前一篇公众号文章在写浙江高考作文时,有读者留言说只有名言的引用,而没有实际的例子作为支撑,文章显得比较空洞,这一篇我就换一个思路,换一个风格,多说实际的例子,而少引用名言。

但其实我更想说的是,引用名言也好,引用实例也好,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考。如果没有思考,无论是名言还是实例,罗列乃至堆砌在那里都无任何意义。占有资料,并能够根据资料,做出独立的判断与思考才最重要。这是老师在作文教学中最应该教会学生的本领。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江苏高考语文作文,江苏高考语文作文满分多少,江苏高考语文作文题目”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