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当个好老师是要下点本钱的,语文老师尤其如此。这个劳动节,我就窝在家里啃了一本叫《唐诗宋词解》的书,作者是李喆。
我喜欢读让人舒服的书,就是作者绝不板着脸孔训人,否则让人只想退避三舍,敬而远之;当然也绝对不是嬉皮笑脸的没个正形,要不然人家觉得流里流气,不像好人,而是像和老朋友拉家常,东家长西家短的有一搭没一搭的胡侃乱吹,说的好的,拍案叫绝;说的妙的,捧腹大笑;胡说八道的,就笑着给他一拳,这样的放松,多好。
《唐诗宋词解》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它对唐诗宋词有独到的见解,作者认为“诗为心声,词乃情物。”他说“词的优劣首先不在于炼字造句的成功而在与情的有无和深浅。”怎样才算是有情无情呢,李喆先生给出的答案倒也干脆,就是在于“有无人的尊严,人的高贵。”他认为“天下再大再重,也大不过,重不过一个“人”字,词作有人则灵,无人则黯”。
这样的结论虽然有点武断,却也给诗词的解析开辟了一条新路。作者学富五车,中西贯通,善用“西学”分析传统文化,特别是他提出了“民本”与“人本”,让人耳目一新。所谓的民本就是
“把人看作黎民百姓,对应于朝廷官府;人本是把人看成一个一个的当下,而非群体或被群体的人。人本以人的尊严为核心,民本以为民伸张做宗旨。”
这当然是用“今人”揣摩“古人”,不过却揣摩的让人拍案叫绝,千百年来,中国的读书人为了所谓的“道”,不停的说一些空话,大话,套话。为了实现虚无缥缈的“三代”理想而自欺欺人,头脑木讷的成了迂腐夫子,油滑的成了表里不一的伪君子。他们在名利场机关算尽,白白浪费了自己无限的才华,反而是当他们科举受挫,仕途无望,沉沦底层,甚至是穷困潦倒之时,才能言为心声,只有当他们摆脱“一会忧民,一会忧君的兼济心肠”时才能写出锦绣文章。
作者对唐宋诸大家的点评也不走寻常路,就像对李白的评价:“李白是天生的野生动物,根本不可能被驯养成家禽。”、”李白写诗是天才但从政太搞笑。李隆基欣赏过后,便恭送他出宫,这分明就是放生,只可惜李白不懂,硬说什么怀才不遇。还有苏轼,“东坡骨子里绝对不是庙堂廊柱,而是人世间游吟的天才,贬谪与其说是惩罚,不如说是上苍成全,出了庙堂才能自由吟唱。”对辛弃疾的评价则是有人情味,“有人情味的词人才能写出好词,稼轩有人情味,所以秉性再豪气,写出来的也是风度翩翩。”
在作者的笔下,诗词大家们再也不是教科书里冷冰冰的面孔,而是平凡如你我,都是有浓厚的情味,因为“诗作词作的审美价值则在于必须是个人的经历,个人的感怀,这样才是意境的由来”。换句话说,作者必须是有情人,才能写出脍炙人口的诗词。
就像老朋友边喝酒边聊天,聊到兴起的时候,难免有点胡说。作者一高兴,就有点信马由缰,不过这也侧面证明了作者是个性情中人,诗词本是“由情而生”,本是“不平则鸣”,总想要八面玲珑的四面讨好,一定说得又是正确的废话。有血气者才不屑于此。作者在点评诗人的时候,就不免就有点偏颇,就像点评杜牧的《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时,竟然说“杜牧把亡国的责任推给女人,真是无耻的可以”。可是让商女唱后庭花的分明是当时醉生梦死的大大小小的官吏,杜牧讽刺的明明是他们嘛。另外作者还说,“稼轩之志或付诸沙场,或诉诸策论,根本没必要以诗言志了。”但我怎么觉得稼轩也只是不工于诗罢了,没必要说得那么高大上。
当然了,与朋友聊天,说得尽兴,听的过瘾就足矣,偶尔有些纰漏也无伤大雅。我觉得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还真的应该好好读读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