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妈妈提了一个问题,说孩子怎么都不会做。
一道幼升小的拼图题,它提供了一个小鸟形状的轮廓图,需要孩子用已有的三角形拼出小鸟。
这位焦急而又无奈的妈妈说:“教了好几遍了,带他拼的时候拼对了,让她自己拼的时候又不会了,她怎么就是不知道要把这个三角形放进去,用两个三角形拼出这个平行四边形呢?”
这位妈妈一直觉得孩子对图形的认知出现了问题,希望获得关于如何教孩子学习图形知识的方法。
实际上,类似的题目并不完全是考验孩子对图形的认知,更多的是考验孩子的空间能力。
这个时候有人会有疑问:拼图和空间能力有什么关系呢?
一个在小年龄段教学中经常会出现的现象:一个四四方方的正方形,把边朝下摆放的时候,孩子都知道它是一个正方形。但是,如果我们把正方形的角朝下,也就是整体转动45度,很多孩子就不知道它是一个正方形了。听到这里,你一定觉得很不可思议,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作为成人是从定义上认识几何图形的,比如说4个角是90度的、四边相等的就是正方形。所以,无论这个图形转成什么样子,只要符合这个特征,我们都会知道这是一个正方形。
可是对于孩子来说,看上去四四方方的图形就是正方形。如果我们调整了图形的方向,使它看上去不再像孩子认知中的正方形,那孩子就会觉得这个图形不是正方形。
这就和孩子空间能力欠缺、无法在脑海中形成空间旋转有关。前文说的妈妈,她提到的拼图题目实际上也需要孩子在心中完成空间旋转,知道这些空缺的图形需要选择哪些三角形,怎么旋转才能拼出需要的图形。
根据我们长时间的追踪观察,发现孩子的空间旋转能力的发展,有三个要素:
- 年龄
- 性别
- 有意识的锻炼。
第一要素 年龄
空间旋转跟孩子的年龄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早在40多年前,皮亚杰教授曾认为孩子要到小学阶段才开始心理旋转的发展,在这之前,空间表象在儿童头脑中都是静态的。
后续的研究发现,孩子在4-5岁时,心理旋转就出现了萌芽。
在5-6岁时会有一个跳跃式的发展,同时还会形成一个分水岭,我们会看见孩子在空间旋转能力上出现的差异。
- 无意识阶段
- 是萌芽阶段
- 旋转组合的阶段
虽然孩子的空间旋转能力会随着孩子的年龄发展而有显著的提高,但家长还是需要了解孩子的空间旋转能力发展的规律,抓住孩子空间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第二要素 性别
空间能力跟性别也是有关系的。
让孩子收纳七巧板为例,通过观察发现,不能进行有效收纳的,女孩子居多。
生活中也有类似的例子,马路上的“路痴”大部分都是女孩子。当然,这是玩笑话。
确有研究表明,虽然男女的智商并没有高低之分,但是在空间智力上,男性的空间认知要稍微好于女性。
在幼儿园创造性游戏的选择中,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和干预,大部分男生会偏爱玩建构类游戏,而女孩子则更青睐表演类游戏,比如小舞台、娃娃家等。
这是因为女孩对空间游戏不感兴趣,其次是如果缺少有意识的引导和锻炼,女孩在空间感上的缺失,就会变的非常普遍。
第三要素 空间旋转能力发展和有意识的引导、锻炼
事实上只要对空间旋转能力稍欠缺的孩子做一些针对性的训练,他们的空间旋转能力就能有显著的提升,与其他孩子的差距也会缩小、甚至不见。
曾做过一个试验,对一批4岁的孩子一直有意识地进行空间游戏训练,直到他们升入大班,在大班的针对空间的测评中,我们发现这批孩子的空间旋转能力明显超过同龄人,而且也并没有性别上的差异。
很多家长都会无意识的忽略空间训练,对于学龄前数学,大部分家长往往只关注孩子的计算能力,而忽略了很多其他能力的培养。
有些家长比较细心,发现了孩子在空间能力上的欠缺,也想帮孩子提升,但是由于引导方法的不合理,总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其实,能帮助孩子提升空间旋转能力的游戏有很多,比如拼图。
一种是我们常规认知中嵌入咬合的拼图,几块拼成一幅画的那种。
另一种是几何图形拼图,比如我们说的七巧板。前者侧重考验孩子的观察能力,孩子通过观察、旋转,找到相对应的拼图进行拼合,而后者更考验孩子的图形感知能力和空间旋转能力。
两个简单的小题目,让孩子动手做一做吧?
- 三个正方形交叉在一起,形成了四个小三角形。下面的四组正方形中,只有一组交叉后也形成了四个小三角形,请你把它找出来。
- 观察第一排前两个图案的变化规律。如果第三个图案也按此规律变化,那么它会变成1-5中的哪一个呢?选出正确答案,并画出正确答案
欢迎家长们在评论中留下孩子的正确答案
感兴趣的家长可以点击“了解更多”,免费试看何秋光思维训练课程~
帮孩子启蒙,希望你们和我一样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