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关于萤火虫之墓观后感我想说知日·「BGM之魂」

「壹」

对于音乐的认知,你大概是从何时开始?又是从何而开始?

我的话,大约是十三四岁,读初中的时候,最初始于周杰伦的那首「简单爱」。

这倒不是说,在此之前没有接触过任何有关于音乐的事物,毕竟在我们的少年时代,刚经历了改革开放,各行各业都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状态,而影视和动画产业亦是如此。那时拍摄了诸多影视作品,也引进了不少国外的动画作品,片头曲、片尾曲听了不少,甚至有不少直到现在还会哼唱,但那时对于音乐这个概念,几乎完全没有认知。只知道,某电视剧或者某动画片里的歌很好听,仅此而已。

那时,对于音乐的认知,几乎完全等同于“歌曲”。

虽说小学里有艺术课,但那时的艺术课大概就只是一个儿歌教学班吧,老师会教大家唱一些类似于「春天在哪里」之类的少儿歌曲。除此之外,对于“音乐”这个概念的解释甚少。

初中阶段,有了专门的音乐课,一年级那会儿,音乐老师有大致介绍过一点关于音乐的知识,但也仅限于“通俗歌曲”“民歌”之类,再之后,因为升学压力的缘故,音乐课和体育课一并被语数外物化生之类的课业所取代,对于音乐的认知也戛然而止。

大概是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初始,恰好那会儿随身听和CD机开始流行,周杰伦、SHE、陶喆等流行音乐歌手的歌曲在学校里盛行,于是所有人都开始学唱流行歌,像是「简单爱」「Super Star」之类,多半都能哼上几段。而这时,大概就是我对音乐认知的起始,虽然作为半个“五音不全”的人,自己唱歌一直都不算好听,可,果然,还是喜欢歌唱啊。

高中时,因为一个要好的朋友是学习声乐的艺术特长生,所以对于音乐有了更多一些的了解。而那会儿,开始听“朴树”“Westlife(西城男孩)”和“Backstreet boys(后街男孩)”,听歌的范围越发广泛。

除开歌曲,有意识地接触“纯音乐”,起始于班得瑞(Bandari),这个瑞士音乐公司Audio Video Communications旗下的音乐项目,在漫长的三年高中生涯中,陪伴我度过了许多内心煎熬的夜晚。

真正开始关注配乐是从日本动画「高达SEED」开始,当时学校附近有不少音像店,某个“逃出学校去吃蛋糕”的下午,鬼使神差走进了一家音像店,出于动画CD壳好看的缘故,买下了「高达SEED」的前十几集正版碟,留待学校放月假回家观看。

而「高达SEED」当中精湛的配乐和优良的OP\ED,让人的关注开始从有歌词的歌曲逐渐转移到了配乐上。

此后看了不少日本的动画番剧,像是「高达SEED DESTINY」「死神」「火影忍者」「海贼王」等等,番剧中的OP\ED,以及恰到好处渲染情绪的配乐,带给我很多震撼,甚至有时会因为剧情和配乐的结合太过完美煽情而潸然泪下。

于是,我开始信奉“音乐自有其灵魂”。

此后,开始有意识地去了解R&B、蓝调、布鲁斯、灵魂乐、摇滚、乡村民谣、重金属等等不同风格的音乐,对于音乐的认知逐渐变得多元且饱满。

「贰」

我不是一个影视剧迷,虽然很想自称是一个“动漫迷”,但严格意义上来讲,其实对于动漫我也迷的不是那么“合格且专业”。即便读大学和工作之后,看了很多新旧番,但我却说不上来,一些人气角色的声优,说不上来番剧中的配乐作者,OP和ED的演唱者。所以,在很多铁粉的眼里,我大概就只相当于一个路人粉。

作为半个游戏迷,从以前的8位游戏「火焰之纹章」开始玩,到后来的16位游戏,再到之后的PSP系列上的「最终幻想」,直至现在有了3DS、Swicth,但我个人对于游戏音乐的了解依然不多。其中印象深刻的,是年少时家中刚有彩电那会儿,某个下午看到了游戏频道推荐的「时空之轮」,当时震憾与其配乐,但彼时学业繁忙,一直没有机会玩过。

再到之后,最喜欢的游戏歌曲是「仙境传说」当中「守候永恒的爱」,以及「英雄传说·空之轨迹」当中的「星之所在」,游戏中约修亚的口琴吹奏,让我心心念念喜欢了好些年。

但彼时,却从未想过要去更多的了解动漫游戏配乐。

对动画电影配乐的重新认知,始于2014年,那会儿出于“怀旧”且住在郊区,下班后无事可做的缘故,重温了一遍宫崎骏和吉卜力工作室的迄今为止所有的剧场版动画电影。

从最初接触的「风之谷」开始,到「天空之城」、「龙猫」、「萤火虫之墓」、「侧耳倾听」等等。边看边写观后感,撇开剧情,开始有意识地去聆听和认识电影当中的配乐,从零开始认识久石让等配乐家。

再之后2015年,因为对有声电台的兴趣,开始制作和运营自己的个人电台,出于每期节目配乐的需求,开始大量搜听纯音乐以进行配乐,BGM的说法逐渐出现在和其他电台小伙伴的日常聊天里。

从「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认识了坂本龙一,从「故宫的回忆」认识到S.E.N.S(神思者),从新海诚的动画「秒速五厘米」当中的音乐,认识了天门,从更多的动画番剧音乐当中认识到了泽野弘之,等等。

直至此时才发觉,原来很多配乐家其实早已出现在我们的“休闲生活”里,只是之前一直都没有去关注过这些而已。像是「神雕侠侣」当中将情绪渲染得恰到好处的「故乡的原风景」,「十面埋伏」当中的婉转低吟的「佳人曲」和扣人心弦的「十面埋伏」,等等。

但我想,众多的配乐家,他们大概并不太在意我们关注与否吧,作出更好得、更能表达自己、更直达人心深处的音乐,大概才是他们在意的事情。

此前,一直喜欢和朋友说,动画作品中,漫画家赋予了角色以外型,而声优则给角色注入了灵魂。

可却一直忽略了贯穿始终的BGM,提供了渲染情感的舞台,各种不同音色的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配合着音乐合成器的使用,构建出一幕幕让人难以忘怀的场景。

音乐是一种很难言说清楚的表达,它不像影视或者文字来得更直白一些,它内敛而晦涩,就像是我们有时会说“懂的人无需解释,不懂的人何必解释”那样,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理解。

有歌词的曲目,对于自身有了限制,所以领会起来显得容易,因为文字赋予了它明确的主题。纯音乐虽然也有着它自身的限制,但是相比于歌曲明确的限制来说,它的界限和限制显得更加模糊一些,因此,聆听的我们,往往容易感受到更多的东西,而这些,通常源于自己的内心。

作为一个半调子都算不上的音乐迷,我自觉没有资格来对音乐进行评说,这或许也是我从未写过乐评的原因。但这次的感受,来源于「知日·BGM之魂」特集,因为是文字的缘故,所以我才斗胆说了些不着调的感想。

尽管这期的知日,BGM之魂只是介绍了万千配乐家当中,在日本比较著名的几位,武满彻、伊服部昭、菅野佑悟、坂本龙一、久石让、梅林茂、菅野洋子、天门、平泽进、泽野弘之。对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配乐家甚少提及。

但知日MOOK只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关于BGM之魂的大门而已,想要了解更多,聆听更多,还是需要我们自己去探寻才是。

这大抵也是读书和听音乐的乐趣之一。

音乐是无国界的语言,所以请跨越国别和风格的界限,来感受BGM之魂。

by Eric Nopanen

知日·「世上只有一个京都」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萤火虫之墓观后感,萤火虫之墓观后感200字,萤火虫之墓观后感300字”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