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王朔狂的有资本有底气有个性—读完《知道分子》有感

王朔,中国内地作家、编剧,先后发表了《玩的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动物凶猛》、《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等中、长篇小说,出版有《王朔文集》、《王朔自选集》等,在影视业中,电视剧《海马歌舞厅》和《编辑部的故事》都获成功,有“痞子”、“狂”等人物标签。

《知道分子》收录了王朔的52篇随便,从《女的是怎么练成》、到《从一个流言说起》、再到《知道分子》的前面23篇随笔,写的是王朔对一些事物的真知灼见,分析的可谓是偏僻入里,给人醍醐灌顶的感觉,读完这部分我们会翘起大拇指说王朔狂是有资本的;中间从《回忆梁左》到《我看王朔》再到《我看大众文化港台文化及其他》是本书的高潮,在回忆梁左的同时把自己剖析了个外焦里嫩,同时对鲁迅,老舍、金庸等文坛大咖进行了独到的分析和解读,读完这部分我们真正明白王朔狂的资本;最后是王朔给自己书和别人的书做的序、及一些访谈实录,这部分我们可以看出王朔狂的个性。

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出王朔狂的有资本、有底气、有个性;狂的低调、内敛、含蓄;狂得有格调、有品质、有见解。现在不少人都是以丑为美,有人把爆粗口当个性,也有人拿无知当个性,更有人把狂妄当个性,这些人都是绣花枕、空心瓜,只知其表,不知其里,没有领会狂的精神实质,只学了其行,没有领会其神,真正的狂是对不平之事的鸣响,是对世俗观念的颠覆,是对自己认知的自信。

回忆梁左、梁左悼词,其情深,其言哀,给人一种寸断肝肠的感觉,虽不能与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相比,但是感情真挚,感人肺腑,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崔建印象》中不乏对崔建的溢美之辞,也许崔建是他们那个时代青年的精神领袖,崔建的歌总是能够听到他们心里。这篇充分说明我们的老王同志也是会夸人的,不是总是找不不自在,专门给别人填恶心的。

《王看王朔》把自己剖析了个外焦里嫩啊,把我们也看的目瞪口呆,直呼过瘾,对王朔没有解读明白的,没有看清楚地、还有疑问的地方,王朔通过这篇文章把自己的那点“私”全部抖搂出来了。受年龄、阅历、视野的限制,我们认知和去过外国的人的信息是不对称的,有些人把国外的小说悄悄的翻译过来当真自己的小说,受国人追捧,感觉他那思想真牛啊。无论是王朔的《玩的就是心跳》还是高晓松的《失去的七天》的写作思路和蕴含其中的劲头都是在模仿《美国故事》,只是老王汉化的比较好,让我们理解的其中的精髓,老高保持了原汁原味,让我们不了解美国文化的人看的云里雾里。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人相轻在国人中很严重的,经常能够听到谁抄袭了谁的,谁又把谁打假了,谁的私生活如何了,都是互相攻伐的。王朔对影响自己创作的人,自己创作小说的背景、自己小说特点形成都直言不讳。作家就是坐在家里抄书的人,为什么坐在家中,害怕自己抄书被人看见,害怕被人打扰,自己正在精心这粘贴,拿摘抄呢,你进去撞见,多不好意思啊,所以作家写作禁止外人打扰。

我们一直盛赞王朔小说的语言风格,没有过多背景描写和氛围烘托,通过只言片语的描写,通过读者的想象全都有了,代表作《千万别把我当人》,其实这是一个集体创作的剧本,被王朔把剧本改成小说发表了,所以本小说全是对话而无叙述的缘故。前期故作神秘,说自己特意大量描写对话,在本篇文章中才说了大实话。我们读者知道了只会笑骂:“又让这孙子给蒙了”,但是他在我们心中又增添了几分真诚和可爱。

文人都这样,都喜欢影响别人,不喜欢自己的作品受别人影响,都故作高深,作品没有传承、没有原型、更没有模仿,就是自己天才的创作出来的,其实王朔在《我看王朔》中把一个作家创作的背景、创作的机缘、语言风格和写作方法都进行了清楚的剖析,层层解密,把我们带入充满机缘的写作世界,读完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翘着大拇指说:“王朔真人也”。

《我看鲁迅》看着这个名字惊到了,再看内容更惊,正如王朔自己说的:“在写这篇文章,有捅娄子和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感觉”,鲁迅,在我们小学时候就知道他是文豪、是先驱、新文化运动的主将,谁这样大的胆子敢评判甚至批判鲁迅,但是读完时候,感觉王朔对鲁迅的看法很客观,他是按照神的标准在要求鲁迅,而忘记了他只是一个人,不管他曾经多么的关辉多么的伟大。

王朔将鲁迅的作品分门别类,写得好的赞扬,写的差强人意的惋惜,写的败笔的批判,不唯书、不唯上、不唯上,客观公正的评判了鲁迅的作品及文学作品。对鲁迅的作品看得很细,分析的很到位,大师思想再犀利,也有笔触不到的地方,比如鲁迅对男女过日子的描写比较生疏。

王朔感叹于以鲁迅那样的才华没写一部长篇可惜了,鲁迅的文章被我们称之为:“投枪”、“匕首”,只有这样才能直刺敌人的心脏,要是鲁迅写个长篇,那他就不是战士了,只是一个作家。在那饿殍遍地、战火连天的年代谁去看你的长篇啊,文章短、快、频,才能激发国人斗志,揭发敌人阴谋,老王你跳出历史乱惋惜,无视了时代的需要。

王朔真敢开牙,批判鲁迅严厉对待别人,轻轻放过自己的人生态度。大师也是时代的大师,大师也是人,我们不能跳出时代的局限性,按照神的要求来要求我们的大师,这是我们国人的通病。一个人好就好成完人,用圣人的标准来要求他,用放大镜在他身上找问题,一旦出现问题立马拉下神坛,所以只有故去的人才能封神,因为他不会再犯错。

《我看老舍》从老舍的《骆驼祥子》写起,对其给了一个低的评价,接着论述老舍《茶馆》,王朔称自己特别喜欢老舍说话的作品,尤其是“京味”,老舍才是“京味”正统的北京话,王朔的充其量只是北京的市井俚语。王朔对老舍的《三马》和《四世同堂》的给予了批判,同时对过度使用方言使一个作家的眼光狭隘的警醒,尽管方言可以增添叙事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最后论述老舍在势必滑入深渊前愤然一死,全身而退保全了自己的人格。

《我看金庸》,经层我看到一个说法,说王朔和金庸的骂战,是商量好的遥相蹭热度,不知道是真是假,仅当笑话听听罢了。不过王朔对金庸的批判的确很到位,但是确实大家都知道的。金庸的武侠小手的确不是“阳春白雪”,没有那样高大上,尽管情节重复,结构千篇一律,都遵循着因果报应的循环,但是我们人民大众喜爱啊,他暗合了我们的快意恩仇的情绪,满足了我们因果报应的心理,更发泄了我们内心的暴力和不满,所以上到商务精英比如说马云就是武侠迷,下到贩夫走卒都喜欢读金庸的武侠小说,其中表现的义气、侠义、为国为民的情怀还是为我们很称道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小时候就看过多遍,但是除了主人公的姓名,其中的大多数情节我们都已经忘记,但是现在闲暇的时候读起来还是很爽的,也许我就是王朔说的那种不入流的人吧,王朔区分人的标准就是看金庸武侠和琼瑶言情的都是不入流的人,作为消遣我觉得金庸的武侠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读完这部《知道分子》,才知道王朔的狂是有资本有底气有个性的,不是简单的炒作和卖弄,以前不管读《一半海水一半火焰》还是读《千万别把我当人》亦或《空中小姐》对他的认识都是片面的,正方面比较好,哪方面是一个败笔,但是这部书,给我一个全面的认识,对一个狂人的深刻解读,特别是《我看王朔》写的真是精彩。能够批判,只能证明我们在思考,我们在想方设法的进步,如果都是一片叫好,用物质横流流尽了真知,歌舞升平平息斗志,我们如何发展,如何进步,如何追梦,实现梦,在这条路上我们需要王朔这样的“狂人”。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四世同堂读后感”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