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感动”这个词上加了引号,是因为这是一段过去式,而且可能在很多人看来,是并不需要的感动。
我是很偶然的读到一本我以前的日记本的。在办公室凌乱的杂志中,发黄的纸页,脆脆的透着老年的骨质疏松,有着上了年纪的味道,尘土的覆盖中有些落寞地蜷伏在书架里。
当年的笔记本,爱在里面写感动
很惊讶居然还保存着这等“文物”。不由便打开了它。忽然发现那个时候的我真是词汇贫乏,无论写什么,总之只要是好的,值得歌颂的,一律用“感动”两个字表达。这两个字在我的理解下,既可以做动词,表达情感,又可以做形容词,修饰所要赞誉的人物。
是什么时候不经常用这两个字的?我已经完全不记得。只记得后来舞文弄墨时渐渐地喜欢用成语,用诗词,再后来语言丰富起来了,便愈发少用这两个字了。
那个下午我独自坐在清冷的办公室,没有折射进屋的阳光,只有灯光刺眼地晃着,楼道里寂寞的如同黑夜。我一页一页地读那个时代的“日记”,其实还有不少命题作文的意思,“一件小事”“读《红岩》有感”“我的老师”“我的理想”“记一堂有意义的课”......我看到自己贫乏地表达心灵的细微变化,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感动”两个字,我真的那么容易感动吗?
一个人的独坐时光,仿佛回到自热中
感动也许就在一草一木中
我忽然意识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受到感动了。
在日常生活中和不算很繁忙的工作中,尽管我还可以算做事彬彬有礼的一族,遇到惠顾会答之以“谢谢”,听到抱歉回之以“没关系”;我会用“你好”“不好意思”“打扰一下”“请慢走”“请留步”来表达自己的感觉或对事物的认识或对他人的尊重。但这一切可以看作是机械的知书达理吧,这之中应该没有感动的成分。
单调的小时候,所以会容易感动
也许是小时候,语言贫乏,表达笨拙,只能笼统地写作“感动”。现在虽说不是百炼成钢,却也久经“文”场,情感上终于有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味道,这样宠辱不惊,自然受到的“感动”便少,何况语言丰富起来,表达对应的情绪总有不同的词语,于是也就不必常常请出“感动”二字了吧?
但我想,倘若某日面对曾于我有鼎力相助的人不说“谢谢”或“改日请你吃饭”之类的应酬话,而换之以“我很感动”,人家会不会以为我“病得不轻”?
忽然很怀念那个容易“感动”的时光
毕竟,这年头,能够体会到“感动”情怀的人愈来愈少了。
忽然很怀念那个时时刻刻容易被“感动”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