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养育男孩,鱼爸
1
前段时间,鱼爸写了一篇关于怎么选择幼儿园的文章。
有好几位妈妈留言说不想让孩子上幼儿园,原因大概有几种。
一种是家附近没有合适的幼儿园,不知道怎么选,上差的幼儿园不如不上。
还有一种是觉得自己有时间带孩子,不入幼儿园也没关系。
在送小小鱼读幼儿园之前,我也曾想过不送算了。
因为我觉得自己有时间带,而且他各项能力发展地也挺好,没必要去。
甚至想着我们的学习进度比幼儿园还要快,说不定上小学可以直接跳级。
妈妈知道后并不同意,她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跟着同龄人一起成长。
而且儿子自己也表现得想去。
有一次,他看到一家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在做操。
看到这么多小朋友排得整整齐齐的,他应该是觉得好奇。
看了很久,感觉非常想去。
还有自己的表妹都入学了,总是跟他说幼儿园的事。
他就没话接茬,却对幼儿园有着很大的兴趣。
我知道,孩子的社交发展,非得迈出家庭,走进学校不可。
所以,当小小鱼三岁的时候,我很认真地问他准备好上幼儿园了吗?
他说不行,因为不想去那里待一整天。
那我等你一年,但是这一年里,我们一起做好准备哦!
于是,在四岁的时候,他跟我说准备好了。
我们拉着他的手,去了幼儿园,直接进了中班。
如今想想,其实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看幼儿园。
不要把他当作小学的过渡,也不要把他当作托管中心。
而可以把他当作孩子们一起玩耍,一起开始脱离家庭,进入社会的起点。
在这里,他们可以探索,接受挑战,一步步成长。
这个暑假,中班的学习即将结束。
我发现,上幼儿园还是有很多的好处。
其中有些真相,没有经历过,真的不知道。
而且你会发现,有些东西是爸妈在家里给不了的,还是得去上幼儿园。
2
上个星期,儿子对挣钱和干活上瘾了。
刚开始只是在照片里看到他们五六个孩子经常围着果汁机,说组建了一个果汁组。
他们每天会把榨好的果汁售卖给园里的孩子、老师、家长。
有一天,他跟我说今天挣了8元钱。
而且还由他保管钱包。
他们的目标是挣100元,然后在下下周的展览会上,用来给参加的爸爸妈妈们准备小点心。
接下来就是听他算账,做计划,保管钱包。
这不是做作业,而是在学会记账,挣钱不易,管钱也不轻松啊!
而真正震撼到我的是那天他们在家长会大厅的外边端着果汁售卖。
小小鱼也一反往常的谨慎,在那大胆地兜售。
连他们班那个很少说话的腼腆男孩都在那积极地参加。
我走了过去。
他们把我围住,介绍自己的果汁如何好喝,再告诉我价格。
最后我说没钱,只能扫二维码。
他们又叫来老师代收款。
全程下来,自信大方地交流和表达,非常赞。
而且相互之间配合默契,很有团队的感觉。
这也是我当初选择幼儿园的一个原因。
3
幼儿园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一直记得一个小故事:曾经有70多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聚集一堂,有一名记者问这些精英:“你们的大学阶段还有实验室阶段,你们觉得哪个阶段对你们的影响是最大的?”
有一位老者沉思了一会儿说:“我觉得我的幼儿园给我的影响是最大的,因为在那里,它教会了我如何把我认为的好东西分享给别人,如何我做错了以后要去道歉。”
可见,幼儿园的教育对一个人进入社会,对一个人形成一个完整的人格是多么的重要。
而且还有几样东西,是幼儿园给孩子们的成长礼物:
1、同伴合作
朋友,比较稳定的朋友,帮他们发展出友谊。
在幼儿园,因为孩子们相处的时间长,他们会相互交流,然后兴趣相投的孩子会萌发友谊的种子。
所以,孩子会告诉你,他最好的朋友是哪些?
对于小家伙们来说,在小区玩的话,因为见面次数不多,往往交往了一两次就没有继续发展下去。
小小鱼跟同学一起搬运东西
另外一点就是发展出合作精神。
孩子们会一起去做成一件事,比如冬天一起堆一个雪人,好几个同学一起清理积雪。
或者像上文所说的那样,几个孩子一起榨果汁,然后一起售卖出去。
这些同伴合作机会在幼儿园会更多一些。
2、集体规则
我们在家里会告诉孩子家里的规矩。
那如何让孩子了解社会规则?
让孩子步入学校,就是一个关键过渡。
他们在那里学会如何跟人相处。
去学会分享、排队等候、维护自己的界限、尊重他人的意愿……
这些东西,往往需要班级这样的集体来发展出来。
同学的生日会,依次排队领取美味水果
3、习惯的养成
每次我去接小小鱼,孩子们必须要将自己的小凳子收好,然后再起身离开。
这一个小小的动作,却能帮孩子养成自己收纳整理的习惯。
在幼儿园,因为有同伴的影响,还有班上老师定的规矩。
在习惯的引导上,往往比在家庭更有效。
因为在大多数的家庭,孩子往往处于中心。
父母在效能往往不如老师。
并且在很多幼儿园,每周会有专门的绘本阅读时间。
这对于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非常有帮助。
比如小小鱼常常会尝试给同学们讲自己读过的绘本。
也会把自己喜欢的书带到学校跟同学们分享。
老师被孩子们众星捧月一般地围在中间,讲着故事。
看着那一张张沉迷的脸蛋,感觉太美好。
4
最后说说爸妈需要给幼儿园的孩子什么样的支持?
有很多妈妈说自从把孩子送进幼儿园之后,自己几乎就没有再去过那儿。
为什么不多去看看呢?
因为你对孩子天天待的地方不了解,对他接触到的人不熟悉,你自己反而会变成孩子眼里“熟悉的陌生人。”
平时接送是一个接触窗口,可以偶尔跟孩子一起去操场转一下。
说不定会有新的发现。
还有一个就是幼儿园的活动,这是父母参与其中的一个重要窗口。
特别是亲子活动一定要抽时间参加。
不能总是请假不露脸。
当然,最重要的是跟幼儿园之间的配合。
有一个专业说法叫“家园共育”。
家还摆在园的前面,说明家庭教育起着基础的决定作用。
怎么理解共育?
打个比方,小小鱼的幼儿园提倡:“让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有一个小要求是孩子的书包自己背,爸爸妈妈不要背。
可还是有很多的父母心疼孩子,顺手就给提了,或者抢着背。
老师们还不好说什么。
孩子会怎么想?
极端的情形下,他们会学会掩饰。
在学校当着老师一个样,而在家跟爸妈一个样。
这是谁造成的?
往往是父母对自己行为的纵容,对老师的藐视造成的。
不要觉得是小事就说算了算了,随便随便。
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养成,他们的三观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一时一事的点滴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