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Daisy(好玩的数学专栏作者)
· 读书笔记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二十九)
▶第一节 加法组成(二)
三、其他游戏
(一)猜猜是多少
第一步——准备 6 个棋子,家长将 6 个棋子分别放在两个手中,比如左手放 4 个,右手放 2 个。
第二步——展开右手手掌让孩子看到手中的棋子数量,让孩子猜猜另一个手中棋子的数量是多少?
第三步——家长展开另一个手掌,让孩子数一数,看看猜的对不对。
(二)数字蜘蛛
第一步——家长在纸上画一个“蜘蛛”,大大的肚子,写上数字“6”,一个小脑袋,两个眼睛,左右两边再分别画出 4 条腿。
第二步——让孩子说说得出“6”的办法,比如“6 的加法组成”,也可以是其他“创意想法”,比如“7-1”“8-2”等等,直到把“蜘蛛腿”填满为止。
(三)圈点点
第一步——家长画 6 个圆点(分布可以随意一些,不用太规整)。
第二步——让孩子随意将 6 个圆点分成两组,试试看,有几种分法呢?
四、把“加法组成”和“比较”(笔记十八)联系起来
前面的比较都是实物比较,将 6 个小人和 4 块点心摆出来看一看,进行比较。
(这些小人都是《丁丁历险记》里面的人物哦,小朋友根据人物形象找出来的,猜猜看,都是谁呢?下期公布答案哦!)
现在,让孩子在心里做比较。
有 6 个小人,但只有 4 块点心,如果一人一块点心,那么,有几个小人没有点心吃呢?
“‘比较’和‘分开’很相似。我们把六个娃娃和四块糕做‘比较’时,就把娃娃‘分开’成了四个的一组(和糕配对)和剩下来的一组。”
孩子在心里进行比较,就是上述这样的过程。
先把 6 个小人分开成 4 个的一组和 2 个的一组,再拿 4 个小人分别与 4 块点心配对,另外 2 个小人没有点心与之配对,也就是有 2 个小人没有点心吃。
(如果孩子无法独立完成,家长可以将上述过程讲解一遍)
五、把“加法组成”和“分开”(笔记十七)“减法”(笔记十九)联系起来
“从 6 中去掉 2(加法组成)”和“把 6 分开成 2 个的一组和剩下的一组(分开)”很相似,如左图所示。
“猜猜是多少”游戏,看到左手棋子的数量,猜测右手棋子的数量,其实就是“减法”,如右图所示。
将上述内容联系起来后,让孩子心算试试看,6-4=?
如果孩子一下子算不出,再让他看看上面的图吧。
六、编故事
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编故事”的重要性,尤其在学习“加减乘除”的过程中。
孩子由具体的实物,上升为抽象的算式,再转化为抽象的文字,除了便于理解“加减乘除”,或许对以后应用题的理解也有帮助。
(一)6=3+3
比如:有 6 只小狗,3 只是白色的,3 只是黑色的。
(二)6-2=4
比如:有 6 只小狗,2 只跑掉了,还剩下 4 只。
家长起个头儿,让孩子尽情发挥吧。
七、介绍“10”
书中没有专门介绍“10”,但前文中的游戏有所涉及,后续也会有相关内容,在此,稍作补充。
“10”与“1-9”不同,因为它是一个两位数。
而且除了作为一个“数”,它还作为一个“计数单位”——十位。
游戏一
个位上摆 10 个珠子,与十位上摆 1 个珠子,都表示“10”。
通过上图的教具,向孩子展示“10 个一就是 1 个十”。
游戏二
让孩子数出 10 个回形针,就可以把它们串成一串;
让孩子数出 10 根小木棒,就可以把它们绑成一捆。
通过上述游戏,向孩子展示“10 个是 1 串/捆,1 串/捆有 10 个”。
游戏三
准备几十个积木,让孩子把一堆杂乱的积木进行整理,10 个组成 1 份。
通过这个游戏,让孩子感受以 10 为单位计数的优越性。
(10 个积木搭在一起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形状哦)
游戏四
让孩子从一个一个数,到两个两个数,或多个多个数,再到一摞一摞数。
通过上述游戏,让孩子体会从“逐一计数”到“按群计数”,再到“按十计数”。
游戏五
“10 的组成”非常重要,是加法的基础,可以将上文“6 的组成”游戏换成“10 的组成”游戏,让孩子进一步熟悉“10 的组成”,为后续凑十法的学习打好基础。
* 作者简介:Daisy,从小喜欢数学,已成功将娃引上“正道”的5岁男娃妈妈。喜欢看书,喜欢捣腾,希望更多的小朋友喜欢数学,爱上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