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帮助盲人大班社会活动】幼儿园大班童话剧《盲人摸象》教案

生成背景:

成语故事作为我国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成为传承华夏文明的重要纽带。学习成语,能帮助小朋友们更多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怎样才能深入浅出地让小朋友理解成语故事的内容及蕴含的道理呢?我们用编排童话剧的形式,将多个成语故事搬上了舞台,我班选择了《盲人摸象》,大象可爱的造型、四个盲人滑稽的动作、幽默的主题曲音乐,视听冲击力强,使小朋友们在演出、观看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解读成语故事,从而走进成语的殿堂,更好地传承中华文明。

活动目标:

1.熟悉并理解成语《盲人摸象》的主要情节,感受故事的诙谐幽默。

2.通过成语故事系列表演活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3.尝试自选角色,大胆地进行表演,体验表演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角色:四个盲人、大象、驯兽师、小姑娘若干、小商贩若干。

2.背景:集市等场景。

3.道具:四个盲人服饰、大象服饰、小商贩服饰、水果、蔬菜、糖葫芦等。

剧本实录:

1. 集市上来了大象。

(一个小村庄的集市,各商贩上场)

小贩甲:卖冰糖葫芦喽!

小贩乙:卖菜喽!

小贩丙:卖鱼喽!


(玩风车的两个小女孩手拉手跑过)

(“咚——咚——”驯兽师敲锣上场)

驯兽师:看大象表演喽!

(音乐起,大象随音乐节奏上场舞蹈)

(小姑娘、各商贩围上去)

小姑娘、各商贩(指着大象):这是什么动物呀?

驯兽师:这是大象!

(人们摸大象)

小女孩甲:大象怎么这么大呀?

小女孩乙:大象的腿怎么这么粗呀?

小女孩丙:大象的耳朵真大!

2. 盲人摸象。

(音乐起,四个盲人随音乐跳舞上场)

四个盲人:什么事儿这么热闹呀?

小女孩甲:来了一头大象,可稀奇啦!


盲人乙:我们一起去摸一摸吧!

盲人甲(摸大象耳朵):这大象就像是家里的大簸箕。

盲人乙(摸象牙):怎么是大簸箕,它像是一根长长的萝卜。

盲人丙(摸象腿):不,不,大象长得又圆又壮,像一根大木桩。

盲人丁(摸大象尾巴):咦,大象怎么一点也不大,就像院里藤上的老丝瓜。

“哈哈——”人们听后大笑。

3. 说唱表演。

(音乐起。小女孩上场表演唱)

小女孩唱:有个小村庄,来了一头象。四个盲人听说了,要看大象啥模样。

(四个盲人摸大象,小姑娘退场)

盲人甲唱:这大象哪,它长得好稀奇,就像家里的大簸箕。

盲人乙唱:这大象哪,它长得真逗人,就像一根长长的萝卜干。

盲人丙唱:这大象哪,它长得圆又壮,就像一根粗粗的大木桩。

盲人丁唱:这大象哪,怎么一点也不大,就像院里藤上的老丝瓜。

(四个盲人继续摸大象,小姑娘上场)

小姑娘唱:盲人摸大象,每人都不一样。争来争去老半天,不知大象长得啥模样。盲人摸大象,每人都不一样。看的事物不全面,那是笑话一大筐。

4. 尾声。

小姑娘、盲人、大象造型。

录音旁白:盲人摸象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就胡乱猜测,而应该看全局,才能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


活动评价——教师反思

背景音乐衬托剧情内容的变化,是为幼儿熟悉童话意境而服务的。大班童话剧《盲人摸象》一开始的场景是一个热闹的集市,怎样表现出集市热闹的氛围呢?除了小朋友扮成各种卖鱼、卖菜的小商贩,还需要背景音乐的烘托。这时.我们选择了带有京味儿的各种叫卖声,给观众仿佛置身集市、身临其境的感觉。大象是剧中的重要形象.它的出场用什么音乐呢?首先用响亮的锣声,巧妙地将观众的注意力转移,把观众从热闹的集市拉到大象这边来。大象出场时.先用鼓点.再用《盲人摸象》主题曲前奏部分,节奏感强.大象随音乐摆动。四位盲人出场的音乐,考虑到整个剧情诙谐幽默的基调,选用音乐时也采用欢快的鼓点,配合小演员夸张的动作.特别有趣。剧尾,官人和商贩、大象一起边唱边表演《商人摸象》中的主题曲,不仅让观众陶醉于盲人摸大象的幽默诙谐中,而且也唱出了看待事物不能以偏概全的道理.对剧情的了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帮助盲人大班社会活动,大班社会活动合作真快乐,大班社会活动教案,大班社会活动我长大了”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