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州二中创办的“荔湾区广州一中实验班”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贫困地区。而教育扶贫,被认为是精准扶贫的治本之策,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基础教育(广义上含高中)发展长期滞后、群众受教育程度偏低,是老少边穷地区贫困的主要症结之一,广东同样没有例外。
对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而言,从2001年起国家陆续出台“两免一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杂费、读职业高中的学生免费等政策。但这并没有彻底改变农村孩子的命运。在广东粤东西北地区,农村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仍缺乏社会竞争力。高质的基础教育、良好的职业教育、灵活的社会教育,摆在了“教育扶贫”的台面上。广东的“双到”教育扶贫实践是如何做的?它又为“精准扶贫”提供哪些借鉴?
A
基础教育
广清“结对子”帮扶
清远连州市,长年以来因地处山区经济欠发达,从小学到高中基础教育的底子十分薄弱:教学场地局促、教学设备落后、师资流失严重,升学率在清远市排名倒数,更遑论与珠三角地区相提并论。然而如今,连州的中小学生也能享受到广州的教育。这归功于2013年广州荔湾区启动对口帮扶连州以来,用创新形式开启的“结对子”教育帮扶。
从广州荔湾区派遣骨干教师到连州基层学校教学,连州选派校长、中层到荔湾学校跟岗学习,两地以师徒结对形式进行传帮带……在实施教育对口帮扶中,“结对子”帮扶实践为:荔湾区教育局组团前往清远连州进行教育帮扶实地考察和对接工作,共有10所小学、3所中学和1所教研机构与当地“一对一”结对,帮扶时间将持续到2016年3月。
据荔湾区教育局局长徐启贵介绍,这种帮扶模式是采取“一对一”的方式,由区部分省、市一级学校具体与受援学校结对帮扶。具体来说,将开展多项内容,如干部挂职,交流合作;送教下乡,助学帮教;专家讲座,名师引领;深入教研,开发校本;学生互动,加强交流;改善条件,共享资源等。
在连州西岸镇七村小学,去年9月建成由香港道德会所捐赠的电脑室,当时全校只有教导主任一人能够教授电脑课程。而连州的东陂镇香花小学,全校仅有36名学生和4位教师。据该校教师黎家才介绍,由于当地经济落后,不少父母出外务工,也就留不住校长、老师和学生。针对贫困学校的发展难题,荔湾区赴连州考察后“结对子”帮扶方案应运而出。帮扶方拟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校长、教师培训和师生交流,来促进学校教学质量。
备考同享:打通教学资源
强调素质教育的同时,如何提高偏远山区中考、高考的升学率,是基础教育一个始终无法回避的问题。本着“帮其所需”的原则,荔湾区帮扶连州采取中考、高考“备考同享”战术,打破了封闭的教学资源。连州二中的教师王华还记得,2012年广东中考清远市改用广东省教育考试院试题,试题难度大大提高。
为应对中考,对口帮扶的荔湾区将辖区学校的师资优势、资源优势、信息优势和经验优势,通过送教送课、同课异构、建立备考Q群进行中考备考教学交流活动。近三年来,荔湾区围绕中考备考到连州送教送课11次,同课异构6次。连州北山中学共派出初三教师七批、八十多人次到荔湾南海中学跟岗学习备考经验。
而对于高考,此前封闭的资源被打破。在2014、2015届高考备考中,荔湾区教育局将连州中学高三年级纳入荔湾区统一考试及评价当中。其中荔湾真光中学把该校丰富的备考经验充分与连州中学实现共享,通过指导召开一模分析会等活动协助备考。由此连州市上重点大学的人数,2013年为9人,2014年为80人,2015年则上升到110人。
仅仅为中考、高考备战,显然不够。为推动连州市内高中教育的均衡发展,2015年9月经过半年多的酝酿,荔湾区教育局与连州市政府和教育局多次面议、协商,决定在连州市第二中学开办“荔湾区广州一中实验班”(文理科各一个班)。目的是通过荔湾区教育局派出的管理团队,对连州市第二中学在办学理念、教育管理、教学教研、学生培养、队伍建设、校园文化等实施全方位的管理。
该实验班于去年9月1日开办。据广州一中校长吴海洋介绍,连州二中这两个“荔湾区广州一中实验班”,完全按照广州一中教学模式统一管理。学生有一中的校服,有一中的学号,老师教学上统一教案,统一进度,统一教研,对学生进行统一测试和统一评价。
编辑:健龙
B
职业教育
学费全免的职校
去年10月16日,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来自广东顺德的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被授予“中国消除贫困奖(创新奖)”,他开启了教育扶贫领域“政社互动”帮扶的范本。从1997年开始,杨国强共投入21亿元用于扶贫公益,其中教育扶贫超过9亿元。在职业教育扶贫方面,杨国强2013年在清远出资创办了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
目前,这所全免费的大专学校,接收了672名贫穷学生。学校不仅免除一切学杂费用,还对学生发放日常生活补贴。经过两年招生,其中大部分为广东籍贫困学生。除建好职业学校,杨国强还把职业教育的课堂搬到贫困农村,免费培训了16469名农民,其中8150人取得叉车、电工、家政育婴师等9种职业资格证书,通过推荐就业,3828人进城就业。
来自清远佛冈的黄小群,是碧桂园职业学院的一名大二学生。黄小群所在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14级2班只有五个女生。一年前黄小群参加高考,但普通民办大专昂贵的学费差点让她的求学之路止步。对于碧桂园职业学院,全免费招生的做法曾一度让她和家人“不敢相信”。
时至今日,杨国强以国强公益基金会的名义,已在碧桂园职业学院投入了3.5亿元。该学院与江门五邑大学联合办学,目前已开设了六个专业,分别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园林工程技术、酒店管理、物业管理,专业与碧桂园的产业优势紧密结合。在学院行政大楼门口,镶着“办成中国最好的高职学院”字幅。
据学院院长、五邑大学副校长卢坤健介绍,学院以准军事化管理来塑造学生的纪律性,以理论加实操的教学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了让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能得到充分的实操锻炼,学院二期工程的工期是根据教学进度来安排的。除此以外,学校的物业管理和酒店管理专业,也全部与碧桂园旗下的物业公司和酒店对接,形成学校、企业里面的双导师制。
授人以渔:送职教下乡
2012年,在清远市佛冈县水头镇,杨国强探索出了另外一个教育扶贫方式,他将职业教育的课堂搬到了村子里,开展“送技术技能下乡培训项目”。该项目对全镇16—60周岁适龄劳动力,开展免费的技术技能培训。
除了开展培训,还联系人才公司和用工单位,多次组织现场招聘会,疏通就业渠道,帮助受训农民找工作。三年来,该项目免费培训16469人,其中8150人取得叉车、电工、家政育婴师等9种职业资格证书,通过推荐就业,3828人进城就业。
无论是在校内培养学生,还是将学校课堂送到乡下,碧桂园职业学院一直承载着杨国强强烈的“高职”理念。他认为,学院一方面要系统地培养精技善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精英人才;另一方面要以学院的精英式培养、高层次就业来改变社会对高职的看法,从而让更多学子喜欢读高职,进而改良中国高等教育结构。
来自人社部的一项统计也验证了杨国强的说法,中国2.25亿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中,技能劳动者总量仅为1.19亿人,仅制造业高级技工一项的缺口就高达400余万人,高级技能人才的供需矛盾十分严重,从而阻碍了企业的技术升级。去年两会上,杨国强联合三位全国政协委员,在“两会”上提交了一份《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教育扶贫的提案》。
杨国强关于重视职业教育的这一思路,也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C
社会教育
智力帮扶:设立“村官大专班”
地处粤东的汕尾市,是广东的革命老区,经济基础薄弱。深圳作为对口帮扶城市,除把产业帮扶作为重点外,其创造的“智力帮扶”同样引人注目。在汕尾市海丰县电视广播大学校内,深圳帮扶指挥部开设了一个“村官大专班”,是独立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外的第三种“社会教育”方式。
据该校副校长刘燕清介绍,该班请来广州、深圳的专家、教授周末授课,一学期四到五门课程,内容包括管理学基础、社区管理、政治学原理、社会调查等,学员与学员、专家、教授“碰”在一起。这个班是海丰工作组与当地组织部门、电大联合开设的,计划用3年时间、投入40万元,对贫困村达到入学要求的50名村官进行系统的行政管理教育。
记者获悉,除开办“村官大专班”,去年3月18日深圳龙岗区驻海丰扶贫“双到”工作组、海丰县扶贫办,还开展了一轮50个贫困村有劳动能力贫困户职业技术培训。其目的在于提升他们的实用技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对村官、村民的智力帮扶,在汕尾已成为深圳对口教育扶贫的一个重要板块。
海丰县扶贫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贫困户职业技能培训的课程里,设有肥料知识与施肥技术问答、现代水稻生产、瓜类蔬菜生产、叶菜类蔬菜生产实用技术等,结合贫困村农户种养实际,突出重点,转化为新的生产动力。此外,农村的电商培训也被纳入到这一课程中。
据海丰扶贫办负责人介绍,近年海丰县全县有劳动能力贫困户9826人参加了农业技能培训,5025人参加了非农业技能培训,使大部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掌握一门劳动技能,提高了生产水平,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例如海丰县财政局帮扶埔仔洞村时,就对该村25户贫困户进行种茶培训,并发放2至3亩茶苗,集约种植创建茶叶基地。此举措通过贫困户掌握种茶的技术,带动了其他农户发展茶叶产业。
“结对”帮扶的短期“质变”
在整个教育扶贫体系中,基础教育扶贫取得的短期效应最为明显。记者日前从省教育厅获悉,截至去年7月底,广东省公办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92.5%,比2012年提高了31.6个百分点,这主要体现在粤东西北地区的学校。而广州对口帮扶清远近两年,清远已有147所学校与广州“一对一”结对帮扶,其中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结对113所、普通高中结对24所、中职学校结对10所。
据广州市教育局统计,2014—2015年,清远市共选派48名校长(园长)参加广州市校长(园长)卓越班,进行为期3个月培训;选送了10位名教师和50名学科教师到广州大学跟岗培训。2015年,全市共选派3100名教师到广州参加培训或跟岗学习。这一对接帮扶的模式,在深圳对口帮扶的河源、汕尾,东莞对口帮扶的韶关,同样被广泛采用。
通过名师对接交流,带来的是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2015年清远市普通高考成绩稳步提高,一本、二本上线率增幅跃居广东省前列。2015年上重本人数1860人,比2014年增幅16%,上线率为7.45%;上本科人数为8337人,上线率为33.63%,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教学质量处在粤东西北前列。
在各地市实施教育对口帮扶的背景下,记者从广东省教育厅获悉:2014年10月,经国务院同意,广东省申报的“广东省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示范项目”目前正在如期推进。其被列入了世界银行贷款2015-2017财年备选项目,计划在全省欠发达地区16个县(市、区)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试点项目”等8个项目,总投资达3亿美元(折合约18.3亿人民币,其中贷款金额1.2亿美元,省财政配套1.8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