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又称神农氏,华夏上古“三皇”之一,被世人尊称为“农皇”,传说中最早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
“神农”最早见于春秋《易》,“教民耕、种五谷”见于春秋至秦汉成书的《管子》,“尝百草、识草药”见于西汉。他发现了“茶”,设立“集市”,死于“断肠草”。
东汉之前“神农是神农,炎帝是炎帝”,东汉起“神农炎帝合二为一”,称为“神农氏炎帝”。
神农
一、“神农”之名初见及何谓神农
1.最早记载“神农”的文献是《易•系辞下》:“包牺氏没 , 神农氏作,……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
神农时代在伏羲氏之后,黄帝之前。
2.西汉班固《白虎通》记载:“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lěi sì],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
神农,意“农神”也。
神农
二、主要神绩
(一)教民农耕
1.种植谷物
春秋至秦汉时期成书的《管子·轻重戊》谓:“神农作,树五谷淇山之阳,九州之民乃知谷食,而天下化之。”
西汉《淮南子·修务训》载:“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蚌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燥施肥硗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唐初史学家令狐德棻等撰《周书》:“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种之。”
注:五谷——稻,黍[shǔ]即黄小米,稷[jì]即高粱,麦,菽[shū]即大豆。
【故事传说】
上古的时候,没有农业,人们靠打猎、捕鱼、采摘野果为生,过着原始游牧生活,天上的飞禽越打越少,地下的走兽越打越稀,人们就只好饿肚子。
神农看到人们生活这样艰难,心里极为不安,他日思夜想,想帮助大家过上丰衣足食、安安稳稳的日子。
据《拾遗记》记载,一天一只周身通红的鸟儿,衔着一棵五彩九穗谷,飞在天空,掠过神农氏的头顶时,九穗谷掉在地上,鸟儿围住他飞了三圈,又唧唧啾啾地叫了一阵飞走了。神农认为这是天帝派红鸟送来的食物种子,便把种子埋在土里。后来竟长成一片。他把谷穗在手里揉搓后放在嘴里,感到很好吃。于是他教人砍倒树木,割掉野草,用斧头、锄头、耒耜等生产工具,开垦土地,种起了谷子。
神农氏从这里得到启发:谷子可年年种植,源源不断,若能有更多的草木之实选为人用,多多种植,大家的吃饭问题不就是解决了吗?
那时,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草药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可以吃,哪些不可以吃,谁也分不清。神农氏就一样一样的尝,一样一样的试种,最后从中筛选出的稻、黍、稷、麦、菽五谷,所以后人尊他为“五谷爷”、“农皇爷”。
2.发明农具
《易•系辞下》:“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
《通鉴外纪》、《太平御览》、《艺文类聚》等引《周书》道: "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种之;作陶治斤斧,为耒耜耝[chú]耨[nòu],以垦草莽,然后五谷与助,百果藏实"。
《世本》:“神农耕而作陶”。
这说明,神农氏所处的时代,是中国从原始畜牧业向原始农业业发展的转变关头。他发明制作木耒、木耜,教会人民农业生产。
同时,他还发明了陶器,或保存粮食或生活所用。
3.设立集市
《周易•系辞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农业的出现,人类的劳动果实已有剩余,这时,神农氏设立集市,让大家把吃不完,用不了的食物和东西,每天中午拿到集市上去交换,从而出现了中国社地原始的商品交易。
神农
(二)发明草药
1.尝百草
西汉《淮南子·修务训》载:“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蚌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燥施肥硗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宋代郑樵的《通志》讲:神农尝百药之时,“……皆口尝而身试之,一日之间而遇七十毒……其所得三百六十物……后世承传为书,谓之《神农本草》。”
【故事传说】
传说神农一生下来就是个“水晶肚”,几乎是全透明的,五脏六腑全都能看得见,还能看得见吃进去的东西。
上古的时候,无医无药,人们经常因乱吃东西而生病,甚至丧命。神农氏瞧在眼里,疼在心头。怎样为百姓治病?
神农为此决心尝遍百草,根据吃进去的东西,在身体里的反映,他把能食用的放在身体左边的袋子里,介绍给别人吃治疗相应的疾病;不能够食用的就放在身体的右边袋子里,提醒人们注意不可以食用。
2.赭[zhě]鞭辨药
西汉的《史记》实录:“神农以赭鞭鞭草木,始尝百草,始有医药。”
晋代干宝的《搜神记》说:“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
【故事传说】
上古的时候,人们得病根本不知道怎么办,只能靠自己体力抵抗,有的只好等死。神农想到天帝的花园有奇花异草,说不定可以治病。便决定上天去。那时候上天有两条路:一条从昆仑山上去;另一条从都广之野顺着一株叫建木的大树爬上去。神农选择了从都广之野登建木上天庭。他选了一大捧瑶草,在走出花园时,碰到了天帝,天帝说这点瑶草治不了多少人的病的,给了他一根神鞭,可以鞭打识别草药有毒无毒。神农拿着这根神鞭从都广之野走一路鞭一路。据说在中国湖北西部,至今都可以找到神农鞭药的地方,那山就叫神农原。
3.延龄草
【故事传说】
一次,神农氏在深山老林采药,被一群毒蛇围住。毒蛇一起向神农氏扑去,有的缠腰,有的缠腿,有的缠脖子,想致神农氏于死地。神农氏寡不敌众,终被咬伤倒地,血流不止,浑身发肿。他忍痛高喊:“西王母,快来救我。”王母娘娘闻听呼声后,立即派青鸟衔着她的一颗救命解毒仙丹在天空中盘旋窥瞰,终于在一片森林里找到了神农氏。毒蛇见到了王母的使者青鸟,都吓得纷纷逃散。
青鸟将仙丹喂到神农氏口里,神农氏逐渐从昏迷中清醒。青鸟完成使命后翩然腾云驾雾回归。神农氏感激涕零,高声向青鸟道谢,哪知,一张口,仙丹落地,立刻生根发芽长出一棵青草,草顶上长出一颗红珠。神农氏仔细一看,与仙丹完全一样,放入口中一尝,身上的余痛全消,便高兴地自言自语:“有治毒蛇咬伤的药方了!”于是,给这味草药取名“头顶一颗珠”。后来,药物学家给它命名为“延龄草”。
4.茶的来历
【故事传说】
神农尝百草多次中毒,都多亏了茶解毒。据说,茶叶的发现,就是神农尝百草而得来的。一次,神农摘了一片很鲜嫩的小绿叶,放在口里细细咀嚼,随后吞进肚中,立刻觉得荡气回肠,清爽无比。这小绿叶在肚子里,上上下下、来来回回清肠洗胃,把体内的各个部分洗擦得舒舒畅畅。因为这小绿叶像是在巡查一样,在肚中来来回回奔走,神农便称之为“查”。后人慢慢的,在演变过程写成了“茶”,这便是茶的来历。
5.断肠草与神农之死
【故事传说】
断肠草
神农因誓言要尝遍所有的草,最后因尝断肠草而逝世。据说,那时候他见到一种开着黄色小花的小草,那花萼在一张一合地动着,他感到好奇,就把叶子放在嘴里慢慢咀嚼。一会儿,他感到肚子很难爱,还没来得及吃茶叶,肚肠就一节一节地断开了,原来是中了断肠草的毒。
【号外篇】
《采兰杂志》载:古时有一妇女怀念自己心上人,但总不能见面,经常在一墙下哭泣,眼泪滴入土中,在洒泪之处长出一植株,花姿妩媚动人,花色像妇人的脸,叶子正面绿、背面红的小草,秋天开花,名曰:“断肠草”。
南宋时,陆游迫于其母的压力与唐琬离婚时,唐琬就以秋海棠相赠,寓意“肝肠寸断”及“相思之苦”。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三、神农与神农氏炎帝
关于神农和炎帝的关系,史学中有两种主张:一派认为炎帝即神农氏,另一派认为炎帝绝不是神农。事实究竟怎样呢?
综观古史记载,从先秦至西汉中叶, 所有的古籍对神农和炎帝都是分开叙述的, 二人的事迹各不相同, 而且时代也有先后。神农的时代大约在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之后, 黄帝之前。他的主要事迹为教民农耕, 尝百草治病, 是原始农业和原始医药的发明者。而炎帝的活动年代约与黄帝同时, 他是一个氏族部落的首领, 与黄帝有亲属关系。炎帝先与黄帝部落发生过战争, 后又与黄帝联合击败蚩尤而擒杀之。
东汉时,炎帝与神农氏的关系发生了突变,典型的说辞就是“炎帝,神农也。”其肇始者就是西汉末年的皇族刘歆。《汉书·律历志》载刘歆的《世经》赫然写着: “太昊帝, ……首德始于木, ……作罔罟以田渔,取牺牲, 故天下号曰炮牺氏 ( 即伏羲氏) ”;“炎帝, ……以火承木, ……教民耕农, 故天下号曰神农氏。”
他不仅把炎帝和神农氏合而为一人, 同时又把古史传说中的东夷族首领太昊和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的伏羲氏合而为一, 其胡乱编造显而易见。
是什么原因让刘歆对此进行篡改呢?答案是为统治需要而篡改历史。统治阶层用战国末年邹衍创立的“五行相胜的理论”来解释历史朝代兴替。所谓“五行相生”说,是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其表现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一程式。黄帝属土,炎帝属火。但按《国语·晋语四》云: “昔少典娶于有氏, 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 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 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 异德之故也。”黄帝为兄,炎帝为弟。土不能生火,只有把炎帝排前,方能符合“火生土”的五行学说,但这样做又与史实不符,于是刘氏把传说中黄帝之前的神农氏与炎帝合为一人, 这个“炎帝神农氏”既是火德, 时代又在黄帝前: 新 “五德终始”说的黄帝前一帝就这样编排出来了。由此可见,所谓“炎黄子孙”实为“黄炎子孙”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