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出现生理性病害,要从多种影响因素考虑,逐一分析排除影响因素,找出病因,对症下药。
一、诊断
草莓栽培时的栽培环境治理(设施内部环境、土壤环境)尤为重要。特别是新建的种植场地以及新建大棚,还有常年连作的地方容易发生妨碍生长的现象,要格外注意。
如果诊断发生错误会引起大问题,因此要格外注意。妨碍生长的诊断可依照以下顺序考虑:
①病虫害诊断;
②栽培环境的诊断(高温、低温、过于潮湿、过于干燥等);
③激素药剂、抗生物质、农药等残留造成的障碍;
④土壤消毒剂、除草剂等残留;
⑤土壤酸碱度(PH)、盐基(EC)的测定;
⑥缺乏微量元素,过剩障碍(通过植物体的外观诊断,土壤、植物体的分析结果进行诊断);
⑦在叶面喷洒缺乏的微量元素,土壤施用进行确认;
⑧进行其他预估的缺乏要素确认试验;
二、措施
①各种元素的欠缺,其起因多为土壤环境问题。
生产上最好采取测土施肥。通过土壤成分分析,对照草莓的生理需求,提前补充所缺乏的微量元素。多施有机肥或堆肥可有效补充微量元素,避免微肥缺素症的出现。
土壤水分管理,首先要考虑灌溉用水的成分分析,为了保持适当的土壤水分,需设置土壤水分仪。在寒冷地区,浇水的水温要特别注意,杜绝使用冷水。
②为了良好栽培草莓,土壤整备非常重要。
土壤中的腐殖含量越高,说明良好的微生物繁殖越丰富;另外,蚯蚓的生息也就越多。这样可在稳固的团粒结构下保持水分,具有良好的排水性和通气性,对保持肥力有益(即形成养分的储蓄、养分供给能力高的土壤)。
③保持土壤中的养分平衡。
④生长中如发生缺乏微量元素症,应尽快进行叶面喷洒或浇水等,补充所需元素。
转载请注明出处:蓝农服务,并附带以下蓝农APP下载二维码,否则将视为侵权
蓝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