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
新余一些河段出现了
密密麻麻的水葫芦等水生植物
在袁河,它们是这样的
▼
在天工大桥,是这样子的
▼
水葫芦可不是什么好东西
也许还有很多网友对这水葫芦不太了解,下面就先让小新带你去认识一下这种长在水上的奇怪植物。
水葫芦
水葫芦:世界十大害草之一,又名为凤眼莲,雨久花科。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具有超强的适应和无性繁殖能力,在一些条件达到时,它会在短时间内在河里迅速蔓延,被称为“水上绿魔”、水域“癌细胞”。
(网络图片)
那么有很多网友看到这里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
这种植物为什么会繁殖?
水体富营养化,是水葫芦疯长的原因之一;而水质恶化,则是另一大主要原因。
有专家称,水葫芦数量太多会阻塞河道,腐烂后会对水源造成一定污染。而它在水流湍急的地方不会停留,所以在回水湾、湖泊、池塘等水域比较集中。水葫芦占领水面后,会阻挡阳光照射到水下,对水下的动植物带来毁灭性灾难,水下的鱼类、植物缺氧后很容易大量死亡,尸体腐烂后最终导致水质变坏。
大面积的水葫芦,
不仅污染水源,
作为水路的河道,
也对经过的船只会造成阻碍
更对水质造成污染
严重破坏水生态
难道就任由它疯长吗?
有没有什么治理措施?
看咱新余是怎么“赶走”它们
↓↓↓
为防止河域水葫芦泛滥,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日前,市河长办连续下发督办通知,要求各地加大“清河行动”力度,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对各河湖水域出现的水生植物进行打捞清理,查明原因,还河湖健康。
河面上,有几人或手拿,或网捞,将河面的水葫芦推往岸边;在岸边,又有着人及时将水葫芦打捞上岸。不一会,岸边堆满了水葫芦和绿草……这是捕捞成员在清理天工大桥头河上泛滥的水葫芦。
11月下旬,新余市渝水区珠珊镇组织境内袁河两岸的花田、洋津、纱笼、垱上、庄上、潭口、鹏湖等7个村委80余名河长、河道保洁员、干部、志愿者,对袁河水域进行水葫芦打捞。他们根据“河长制”的管辖范围划分任务,分段分片作业,采取机械和人工协作的方法,雇佣挖机,组织人力,对水葫芦进行彻底的打捞清理,将打捞起来的水葫芦运到指定的地点堆放,统一进行处理,避免再次进入河道及水域,发生二次污染。在短短的几天行动中,珠珊镇共清理水葫芦、水域垃圾达100余吨,有效遏制了水葫芦的生长蔓延,改善了袁河生态环境。
打捞水葫芦仅是今年新余市“清河行动”的一个掠影。据悉,今年来,全市上下高度重视河湖突出问题的整治工作,深入开展了以“清洁河流水质、清除河道违建、清理违法行为”为重点的“清河行动”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截至11月底,全市摸清规模以上的入河排污口14个、规模以下入河排污口69个,关闭、封堵入河排污口12个;查处3起非法捕捞、电鱼行为;取缔非法采砂场5家,查封采砂船6艘,吊机2台;组织各级河长、河道保洁员、党员志愿者等10000余人次,清洁河道1300余公里,清理河道垃圾、水葫芦等2万余吨,拆除违搭乱建100余处,拆除“水上漂”115个,“清河行动”取得丰硕成果。
据渝水区水务局干部介绍,人工打捞虽然费时费力,却是目前治理水葫芦的最佳方法。接下来将按照市区河长办要求,继续投入人力物力,清理袁河水域环境,扎实推进清河行动。
今后,新余将继续依托“河长制”,有效建立巡查监管机制,强化河面治理,维护蓝天绿水。
小新说
在这里小新要提醒亲们,一定要提高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水资源被破坏的后果十分严重,不仅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还会影响到我们平时的饮用水,危害到我们的身体健康。所以,请注意保护爱护水资源,为我们自己和后代负责!
最后别忘了点个大拇指再撤,
小新可以收到5分钱,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