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太多事或物,因为稀少,成就了一番神话。等到某一天靠近,却发现:这,只是一个传说。
很不幸,价值被炒到几万甚至十几万的野生铁皮石斛,也中了招。
昨晚在翻阅浙江林学院一篇研究人工栽培铁皮石斛多糖质量的论文时,无意间瞥见一句:“全国铁皮石斛主要生产企业生产的2年铁皮石斛其多糖平均质量分数达34.47%,最低为25.63%,最高达41.65%,明显高于以往报道野生药材中多糖质量分数。”
野生不一定比人工栽培好
擦,顿觉眼前豁然一亮,有戏。继续追查。果然有收获。
去年发表在《浙江农业科学》上一篇比较多地野生铁皮石斛质量的论文,测量了5省126株野生铁皮石斛,多糖含量变化范围为22.7%~37.33%,平均值32.46%。
作者在论文结尾明确写道:“曾有学者对浙江人工栽培铁皮石斛的多糖含量进行测定,发现2年生石斛多糖含量分数为34.47%,显著高于野生铁皮石斛,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野生状态的铁皮石斛环境条件恶劣,而人工栽培过程采用栽培基质,营养充足且环境适宜,这可能是人工栽培月野生植株间多糖含量有显著差异的原因之一。”
野生铁皮多糖不及人工栽培
这篇论文另一个结论浙江的石斛商人看到,估计也要哭死。
”不同地域的野生铁皮石斛差异显著,其中采自云南和贵州的植株石斛多糖含量最高,平均值分别为33.26%和32.57%;广西次之,平均值为29.63%;福建和浙江最低,平均值分别为25.34%和24.78%。“
作者认为,云南和贵州铁皮石斛多糖含量显著高于浙江和福建,这与前人在石斛总生物碱含量的研究结果相似,造成其主要营养物质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生长环境和种质特性。
此前,小谱曾获悉,铁皮石斛生长适宜温度在15度~30度,云南气候宜人,铁皮石斛年生长期可达30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