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装饰设计对于很多人来说,似乎是个新生事物。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作为室内设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居设计一直起到了推动室内设计发展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室内设计最初,就是表现在家居设计上的,这不难从室内设计的历史中,找到根由。
史前,人类赖以遮风蔽雨的居住空间大都是天然山洞、坑穴或者是借自然林木搭起来“窝棚”。这些“家居”基本都属于源自大自然的空间,实用尚能满足,但毕竟不够舒适与美观,聪明的人类于是总是想把环境改造一番,以达到生活得更美好的目的。于是,最早的室内家居设计活动便开始了。所以说,室内设计这一学科的开始,正是由家居设计开始的。也可以说,家居设计,基本自有了人类,就已经开始了。
人类早期所做的“设计”显然是简单的、幼稚的。不过,现在来看,当年的“家居设计”作品与后来的某些矫揉造作的设计相比,其单纯、朴实的艺术形象反倒有一种魅力,并不时激发起我们创作的灵感。因而,现在有很多设计师与业主对那些返朴归真的家居设计风格还情有独钟。近年,十分流行的“田园风格”,其实就有着几分缅怀人类童年时期家居的意味。
自文明史开创以来,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在不断地提高,家居设计的历史画卷也随之越来越斑斓多彩了。
家居设计作为室内设计的一个分支,可以从室内设计的发展历史中,看到其发展旅程。
早期的室内设计:冷漠但富含科学态度
早期,人类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和表现艺术趣味的技巧以及所拥有的物质财富等都极为有限。室内设计的成就,大多体现在那些无视活人、仅供奉虚无偶像、甚至死人的纪念性空间里。例如那些王公贵族的古墓和宗教建筑的空间,常常表现为夸张的高大尺度、震撼人心的规模。虽然,这种室内空间,仅仅适宜观赏与瞻望,但是,从技术与艺术的角度来看,这类室内空间在建筑结构和处理手段等方面的探索,为后来的家居设计积累了宝贵经验。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设计一开始就体现出从事室内设计活动的艺术与技术紧密结合的科学探索态度。
中古时期的室内设计:浮华与自然并存
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贫富差距拉大与社会地位的悬殊划分,产生了具有无上特权的统治阶级。无论东方西方,具有高度物质垄断特权的统治阶级,浮华的享乐风潮在室内设计活动中开始得到重视。中古时期的室内空间设计,往往追求面面俱到的具象艺术表现手法。特别是在眼睛能近距离观赏和手足可触及之处,无不精雕细刻,往往把那些昂贵的材料、无价的珍宝、名贵的艺术品都集中到了生活空间。这类室内设计作品精致、华丽,充实了室内设计的语汇,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艺术遗产。但是,在另一方面,那些反映统治阶层奢华趣味的室内设计,也给后人植下了一味醉心于装潢,而忽视空间关系与使用功能的病根。
在工业革命到来之前的几百年中,虽然装饰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是那些王公贵族的特权,但民间的室内设计发展也是不可低估的。
正是因为没有巨大的物质财富作基础,平民的家居设计,从一开始就更注重功能设计。民居讲求功能、朴实无华的艺术风格,往往比那些浮华而繁琐的楼、台、亭、阁要实用而亲切得多。朴实无华的生活,让平民百姓注意到了空间的渗透关系等设计的重要手法,也表达了一种对空间的科学态度——人们的任何生存空间都不是孤立的,装饰设计是对空间关系的补充与强化各自的空间功能因素,并有机地联系起各空间来,合理地、充分地利用空间,提高单位空间使用的效益是创造室内空间的重要原则。
回顾室内家居设计走过的历程,不难发现,中国的家居设计也可谓历史久远,但从前大多属于那些有钱阶层的特权,没有成为全社会需求的行业。当年,没有独立地位的家居设计工作一直由画家和工匠们一起兼任。今天在全世界仍倍受推崇的那些中国古典建筑与家居用品设计作品,很多就是当年的一些画家先画出图画,再由工匠一点一点现场做出来的。
清末开始,逐渐打开的国门,让国人看到了西方设计的进步。由上海等地开始蔓延到全国的一些别墅的出现,使中国古老的居住文明,与西方现代舒适的生活方式,有了亲密接触。中国的家居装饰文化也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而中国大陆真正出现家居装饰设计一词,应该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当时,中国开始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各项事业都面临空前发展的历史机遇。
进入九十年代,改革给中国的老百姓带来了富庶的生活环境。富裕后的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了从根本上提高生活水平的房屋上来。
九十年代中期的房屋产权制度改革,更是催生了家装业的发展。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中国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家居设计行业。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家装业已经初具规模,而作为家装业龙头的家装设计,也得到了应有的发展空间。而中国家居设计,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可喜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