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装修房产

【天津佳能专卖地址】照相馆曾是高端行业,老板挣大钱买大洋房,照相机都是天价

80年代以前,照相十分奢侈,除了工作证、毕业纪念册、结婚证要贴照片,必须花几毛钱去照相馆拍,其他就是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时,也会去照相馆拍张合影。谁有一部照相机,都会让人羡慕不已。

天津最早的照相馆在天后宫,字号不详。其后就是老城东南角的“鼎章照相馆”。这家照相馆规模很大,培养了很多专业人士,后来“中国照相馆”老板李耀庭就是从“鼎章”学徒出来的。李耀庭靠摄影发家,在花园路法租界买了一所老洋房,客厅有六七十平方米,家里有冰箱、吊扇、皮沙发、地毯。

老字号的照相馆还有“同生”,有两家店,分别在东南角和滨江道。北马路的“紫罗兰”、东马路的“中华”、黄家花园的“奇峰”规模也不小。50年代国营照相馆最有名的是“东风”,60年代,天津有“中国”“松如”“红星”“奇峰”“美丽”“新联”“新新”“兄弟”“中华”“美光”“南大道”“江南”“紫罗兰”“同生”“明星”“普乐”等照相馆,冲洗出来的照片总会印上照相馆的名字和拍照年月。

清末老照片

那时候照相室屋顶上有几排大灯,用于拍摄大合影,拍人少的照片一般有主光灯、辅助光灯,后面有轮廓灯、发灯,这样可以拍出多层次、立体感。照相馆用的是木制座机,座机后面有一块活动磨砂玻璃,用来对焦,调好后把玻璃挪开,把版匣装上去,版匣里装的是胶片而不是胶卷,大小有12吋、8吋、6吋,装好后关闭快门,拉开版匣隔板,揑气球,靠气动按快门,就照好了。

去照相馆拍照片,有一种仪式感。很多成年人都是头一次拍照片,有一对农村夫妻,新婚不久,进城拍2吋合影,进屋坐好,灯光一开,顿时满头大汗,胳膊腿都不知道往哪放,好不容易按师傅说的抬头看镜头,却五官挪位,满脸尬笑。师傅说了半天,俩人的表情总算正常些了。师傅捏下快门气球,把灯关了:“照完了,明天看样片,三天后取片。”那女人半天才站起身,原来两条腿已不听使唤了。

清末老照片

现在人们拍照片都要美颜,其实那时候拍完照片,底片冲洗出来后,也要美颜,有个术语叫“修板”,用毛笔把相片上的白点涂上与周围深浅相同的颜色,胡须、皱纹也用铅笔涂上,这样晒出来的照片更漂亮,人显得年轻。

五六十年代,照相馆只能拍黑白照片,但是有一项着色业务,先把它染成棕黄色,再涂上水彩或油彩,就成了彩色照片。但其实颜色也失真。70年代,彩色胶卷进入中国,但能,北方只有北京的中国图片社能冲洗彩色照片,只对单位,扩印一张5吋照片一块钱,差不多相当于现在100块钱。天津第一家彩色照片加工店是1982年成立的旅游图片社,后来引进香港扩印机改名为“美丽得”,不久后外贸局办的精彩图片社也诞生了。

清末老照片

水上公园里有一家中华照相馆摄影服务部,服务部里有几台香港产的“好来那”低档相机,供出租给游客。那时候一个胶卷卖一块零八分,并不便宜,所以一般即便租相机,也多是会照相的,对照相一窍不通的没法用,真租了相机去照相,可能就得闹笑话。

有一段相声叫《照相轶闻》,讲了一件事,一位顾客租了相机,买了胶卷,服务员帮他装好拿走。过了一会儿,顾客满头大汗拿着抻出半截的胶卷回来,质问:“为嘛没影儿?骗人?退钱!”服务员说:“没冲当然没影儿了,您得冲……”那人急性子,马上转身走了。又过了一会儿,拿着湿漉漉的胶卷回来了:“我冲了,怎么还是没影儿!”服务员问:“您怎么冲的?”“用自来水呀!”

照相馆

私人照相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奢侈品。当时的品牌有蔡司伊康、埃克发、潘泰康、潘泰克斯、埃克三泰、莱卡、泽尼特、基府、米诺它(美能达)、开浓(佳能)、尼康、亚马哈、柯达、哈苏、上海201、海鸥DF、晨光、东方、红梅等等,这些相机中有平视取景器,也有单反、双反、毛玻璃取景,使用的胶卷各不相同。有一种罗伯特135相机,一般相机拍一张就要拧一下过卷才能再拍,而这种相机是上弦的,能连拍。

当年各地都有委托店,人们把想卖的东西拿到店中寄卖,和商店商定好价格,卖出后店里收取8%费用,或者是由商店收购,再卖。无论是寄卖还是收购,都要出示户口本。那时候店里最值钱的东西有两样,一是宝石戒指,二就是照相机。成色好的、新型号的相机,大部分是归国华侨卖的,八成新的如来福来克斯双镜头反光相机卖1800元,莱卡M3约2300元,德国蔡司super6要600多元,趴拉迪卡单反是1200元……这在当时都是天价。实际上,对照相机收藏家来说,这些照相机到现在,也是天价藏品。(文:何玉新)

民国黎元洪照片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