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文明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古希腊罗马帝国幅员辽阔,不但版图曾横跨欧亚非大陆,罗马甚至在许多地区还设有行省,即使千百年过去,我们在地中海国家旅行时,依然能在许多地方看到那些让人过目不忘的宏伟古代建筑遗址。
有意思的是,那些保存精美的古代遗迹几乎全在地中海周边那些古时繁荣发达,如今却经济萧条、混乱落后的国家,这有点让人匪夷所思?难道真的是应了中国那句的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东北方向大约85公里的地方,与叙利亚交界处有一座贝卡谷地(Beqaa Valley),早在公元前一世纪罗马帝国统治时期,就以谷仓闻名。如今,在这座谷地海拔1200米的地方,坐落着黎巴嫩现今保存最完整的古罗马遗迹——巴勒贝克(Baalbek)遗址,原意为“太阳之城”。巴勒贝克在公元前64年被罗马人征服后,被建造成了罗马帝国的一处宗教圣地,在长达200多年的时间里,宏伟的宗教建筑陆续出现。
在古希腊罗马时期称为“赫里奥波里斯”(Heliopolis)的它,四周环绕着花岗岩和白色大理石建造的城墙,随着时间的流逝,历经多场无情的地震、基督徒与穆斯林间“圣战”的摧残,这些宏伟的古代建筑甚至被当成了防御工事或采石场,但无论如何巴勒贝克最终还是“挺”了过来。
如今遗留下来的四座神庙中,以酒神巴克斯神庙(Temple of Bacchus)和众神之王朱庇特神庙(Temple of Jupiter)最大最壮观,它们同时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巴克斯神庙四周环绕着42根高度将近20米的圆柱,除结构完整外,它最大的亮点是大量且精致的浮雕和镶嵌画。
即使有的构件局部已经消失,不过还是可以看到一些石构件上繁复的精致雕刻。
耸立于宽广的平台上,必须藉由阶梯才能抵达的朱庇特神庙,因为三块位于地基的巨石,而在拜占庭时期被昵称为“三石”(Trilithon)。原本拥有54根19米高的科林斯式列柱,不过如今只剩下6根“独挑大梁”。你可以在这些柱头上,看见分别象征出生和死亡的鸡蛋与箭头雕刻。
值得一提的是,消失的列柱中有8根已被运到了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如果你从地中海东岸的黎巴嫩搭乘飞机直接跳跃到西岸的摩洛哥,可以发现这里到处都是公元前3世纪时的腓尼基人(生活在地中海东岸黎巴嫩叙利亚一代的古老民族)的生活遗迹。在摩洛哥的著名旅游城市——非斯和拉巴特之间一片肥沃的土地上,有一个名叫瓦卢比利斯(Volubilis)的地方。
公元一世纪开始,昔日的人们聚居生活的地方因为罗马人的统治而蓬勃发展,城市的规模从12公顷快速扩充了九倍,各式各样的公共建筑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教堂、寺庙、凯旋门等公共建筑,大多位于城市比较古老的中心区域。至于瓦卢比利斯知名的豪宅,则分布于将它一分为二的主要道路后方,也就是比较新的区域。
遗址中的主要道路被整理得非常平整,有的地方还有地砖,并搭配有人行道,甚至还鳞次栉比着数十家店面的拱状柱廊。至于被称为“凯旋门”的卡拉卡拉拱门(Arch of Caracalla),则位于新、旧城的交会点。
大教堂和卡比托林神庙(Capitoline Temple)是区域内最主要的两大公共建筑。教堂落成于3世纪初,长42.2米、宽22.3米,原本楼高两层,很可能是以利比亚另一座世界遗产大莱普提斯(Leptis Magna)的大教堂为建筑蓝本。大教堂后方的卡比托林神庙,根据导游介绍,那是专门献给罗马最重要的三大神灵的——朱庇特、茱诺和密涅瓦。在附设13级阶梯通往主殿的中庭里,耸立着一座祭坛。
瓦卢比利斯因为种植橄榄而繁荣,许多华美的私人建筑也因此出现。在一些建筑上雕刻的精致镶嵌画,非常引人注目,当中不少主题都与神话有关:奥菲斯之家(House of Orpheus)、青年之家(House of the Ephebe)和维纳斯之家(House of Venus)等,都不要错过!
与黎巴嫩相邻的约旦同样是古希腊罗马帝国时期的重要遗迹保存地。最初由亚历山大大帝兴建于公元前331年,位于约旦首都安曼以北将近50公里处的杰拉什(Jerash)古城,曾先后被罗马、拜占庭以及阿拉伯帝国统治过,而后却因为地震和战争的破坏,逐渐被人们所遗忘。
被赞誉为“东方的庞贝”和“千柱之城”的杰拉什曾深埋于地下,直到1806年才被考古学家发现!
据考古研究,这片占地广大的古代遗迹,大部分建筑来自富裕市民的出资捐赠:成排科林斯式柱、哈德良拱门、赛马场、献给宙斯和阿提米丝的神殿、公共澡堂⋯⋯其中光是大型剧院就有一南一北两座,由此可见当时的杰拉什城市规模是何等之大!
南剧院舞台前方的凹室中央,有一块独特的石头作标志,从那里即使以正常的音量说话,声音也能轻易传到剧场内的各个角落;至于较小的北剧院,则大大拉近了表演者和观赏者之间的距离。
至于杰拉什遗迹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造型独特的椭圆形论坛。其四周环绕精美的柱廊,让人联想起了梵蒂冈、出自贝尼尼设计的拥有优雅弧形柱廊的那个圣伯多禄广场(Piazza San Pietro)。
如果从以色列乘邮轮游览地中海,一路向西横穿,突尼斯一定是必停之地。这里同样还是古希腊罗马时期重要建筑遗迹的保留地。不知你是否还记得史诗级电影《角斗士》(Gladiator)吗?一场场在圆形竞技场中上演的格斗战让人血脉贲张,至今仍让人印象深刻!而这部电影的取景地,正是突尼斯东部艾尔迪约姆(El Djem)的圆形竞技场遗址。
艾尔迪约姆在古罗马时期称为“蒂斯德鲁斯”(Thysdrus),和瓦卢比利斯一样因为橄榄而富有,并且在公元二世纪时发展到达巅峰,留下了不少罗马帝国遗迹。
其中特别是落成于公元3世纪初的圆形竞技场,让它地位因此大幅跃升,成为继迦太基之后罗马帝国在北非的第二大城市!
竞技场建筑以长100厘米、宽70厘米的大石块堆砌而成,高达36米的建筑总共分为三层,60道拱门均由石柱支撑,形成可容纳多达3.5万名观众的世界三大古罗马斗兽场之一。和许多古迹一样,圆形竞技场也曾遭到人为破坏,成为兴建附近村落或凯鲁万(Kairouan)大清真寺的采石场,据说还曾惨遭土耳其人的炮火袭击。所幸在突尼斯独立之后,大竞技场也慢慢得以修复,如今已成为了当地最著名的大景点,几乎所有突尼斯旅游参观的外国游客,无不造访。
从突尼斯斜跨地中海,来到东北岸的土耳其,这里有著名的以弗所(Ephesus)古城遗迹,以及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阿提米丝神庙(献给希腊月之狩猎女神的居所)。尽管阿提米丝神庙如今几乎所剩无几,不过以弗所遗址倒是相当有看头。
这座古希腊人在小亚细亚建立的古代大城市,在罗马共和国时期持续蓬勃发展:神庙、图书馆、剧院、公共浴场和其他娱乐场所一应俱全,一度成为了人口多达40~50万的“亚洲超级大都会”!
不过公元6世纪时,由于爱琴海的泥沙持续淤积,让这座城市从此成为了一座鬼城。
然而这片地中海东北部最大的罗马考古遗址之一,依旧向世人展示昔日繁华的原貌:古代最大剧院之一的以弗所剧院,可以容纳2.5万名观众;坐拥通往海港的海港街的主要景观,原本是用来表演戏剧,而后在罗马人的统治下,开始充斥着声嘶力竭的格斗声。
仔细按照原貌重建的塞尔苏斯图书馆(Library of Celsus),最初兴建于公元125年,用来纪念被称为“塞尔苏斯”的泰比里厄斯。这位古希腊人曾担任罗马帝国的总督,图书馆由他出资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