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克飞
“龙平村到底在哪里?”我一边在乡道上开着车,一边抓狂问苍天。
不由得我不抓狂,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我已经在周边几条公路上来来回回走了十几次,每次都留意道路两旁的路牌指示,但就是找不到我想去的广东江门台山市四九镇龙平村。在我相当丰富的寻访经历中,如此窘境前所未有。
有人或许会说,设个导航不就行了?抱歉,台山村落极多,同名的也多,尤其是那种常用名,一不留神就会弄错,比如“龙山村”,周边就起码有四五个。要搜索自然村,必须要考虑到镇名和行政村名,一一对应才保险。龙平村是自然村,属于四九镇上坪行政村,但在导航软件里并无显示。
导航不行,那就问路呗。其实我抵达上坪村之后,已经第一时间在途经的自然村问路,但路人要不就是外来务工者,压根不知道,要不就是只懂台山话的老人,讲半天没有一句能听明白。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选择就是直奔村委会——在老龄化和空心化的乡村,唯一能确保找到年轻人的地方就是村委会。
村委会倒是有人在,而且也知道龙平村在哪里,说起来也很简单,无非是沿大路走,从小路进,然而我就是找不到。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拐进了一条小路,穿过农田,直入深处的一个小村。它也不是龙平村,但我询问村民时,对方顺手一指,告诉我旁边就是。原来,龙平村的“隐身”,是因为乡道旁并无路牌指示,而且刚好被一个小土坡和大片农田遮挡,在乡道上根本见不到它的存在。最关键的是,入村的是一条只容一车的沙土路,两侧都是农田,路中间长满杂草,不细看的话,根本不敢开进去。
车子经过沙土路时,杂草在底盘上不断刮出嚓嚓声。可我已顾不上这些,因为目标就在眼前——秀挹湖山楼、藻然书舍与小坡别墅。
右边是藻然书舍,左边是小坡别墅 本文图均为 叶克飞 摄
这三栋高耸的洋楼,足以让我瞬间忘却焦头烂额的寻村之路,在车里大喊一声“值得”。
如果说台山洋楼如同不为人知的隐藏宝藏,那么在地图上找不到的龙平村,资料近似于无的三座洋楼,绝对可算是宝藏中蒙尘最深的那个。
龙平村格局与一般台山村落无异,都是民国时期重新规划所建成。街巷横平竖直,民宅排排而建。临近村前广场的那排房舍,门口开在巷内,面向广场的只有小小气窗,可以起到防御作用。
而在村子一侧,三座高耸洋楼平地拔起,即使岁月沧桑,仍让人一见便为之惊叹。
最前方的秀挹湖山楼,高四层,砖石结构。一二层是平面方窗,也是五邑地区普通洋楼的样子。三四楼是精华所在,也堪称建筑大杂烩:古希腊式的柱廊,古罗马式圆柱和方柱在廊侧穿插。有趣的是,柱间护栏上的铁雕又是典型的伊斯兰风格,柱廊的券拱是哥特式,顶端山墙的巴洛克式山花下方,刻着“秀挹湖山”四个大字。一楼的拱门入口上方,刻着秀挹湖山楼的另一个名字——菊云别墅。可惜大门紧闭,不得其入。
秀挹湖山装饰非常复杂,融合多种建筑风格。
虽然融合了多种建筑风格,但这栋建筑并不违和,却呈现着别处无法得见的美感。加上建筑宏大,仰头望去,着实气魄十足。想象百年前,这座小村落里立起这样一栋洋楼,又是何等震撼。
位于秀挹湖山楼后方的藻然书舍,虽然名为书舍,实则是居住功能为主的洋楼。它高四层,外观虽不及秀挹湖山楼那般细致,但也极具特色。
一二层的窗子上,有半圆形山花,但图案已经模糊不清。三楼则是突出的柱廊,统一采用古罗马式方柱,顶端天台有一个拱门,下方山墙上的四个大字已然模糊不清,很难辨认,但肯定不是“藻然书舍”四个字。一楼大门上方,是红色的“藻然书舍”四字,其上是中式彩绘,画着传统山水,同样已经模糊。
藻然书舍
立于藻然书舍一旁的小坡别墅,是三栋洋楼里唯一开着大门的。房主极为热情,远远见到我就打招呼,邀我进门参观。
小坡别墅体量不大,但建筑精美,外观中西合璧。一楼与二楼都是窄窗,三楼同样是拱廊结构,顶端有山墙,山花精致。门前小院里绿树成荫,掩映着小楼。
房主告诉我,小坡别墅是其祖产。他的先人与秀挹湖山楼的主人是亲兄弟,如今秀挹湖山楼这一支的后人都已移民海外,很少回国,所以他一人看守两座洋楼。
小坡别墅
小坡别墅的一楼是客厅,厨房在厅后,杂乱中不失生活气息。我提出要上楼看看,房主也欣然同意,只是笑呵呵加了句“别进房间就行”。
旧时洋楼除了外观精美,内部同样考究。沿着小坡别墅的木楼梯走上二楼,一排折叠木门挡住房间,木门上的金箔雕花十分精致,是典型的中式风格,雕花上下的门板上都有彩绘,画里的花盆是中式,绘画技巧却是典型西式风格。
木门之上还有一层小阁楼置放杂物,顶端天花是最大亮点,中式梁架结构,粗细横竖相间,每根木梁都刷着绿漆,只是难免岁月斑驳的痕迹。
小破别墅内部繁复精美
站在二楼阳台上望出去,是秀挹湖山楼与藻然书舍的侧面,还有无尽稻田。
如今的台山,稻田与洋楼堪称绝配。这个旧时侨乡如今声名不彰,但无论是田野风光,还是旧时村落里的洋楼与圩集,都值得探访。这些已然破败的洋楼,命运一直被各界所关注。
小坡别墅的房主告诉我,他原本在深圳打工,这两年才回乡居住。当地政府和一些投资者都曾找过他,希望盘活小楼,用于文创或民宿。
在台山,类似的操作并不少见,而且一直呈增多之势,附近的望岗村和光大村便是如此。相比之下,龙平村太小,而且确实太偏僻,道路等基本设施也急需改变,盘活还需要时间。而且,台山洋楼多属于华侨,产权问题是个难题,盘活不但需要资金与魄力,还需要机遇和运气。
热情的房主在言谈中,流露出盘活小楼的急切愿望。他也直言不讳,说自己之所以从深圳回来守着小楼,就是看中了这栋楼的价值。
不管出于热爱还是逐利,有人坚守都是小楼的幸运。小小的龙平村,如今长居者不过七八户人家。这也是许多台山村落的常态,大量洋楼丢空甚至破败。正因如此,每一个坚守,每一次盘活,都意味着希望。
责任编辑:钱成熙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