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装修房产

【圣缔大自然木门怎么样】丢失了名字的胤嗣泉/原创/侯林侯环

《济南名泉考》系列作品丨丢失了名字的胤嗣泉

原创 侯林 侯环

为传播、弘扬济南特立于世的泉水文化,《风香历下》自即日起推出《济南名泉考》系列作品,介绍、挖掘济南名泉罕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内容包括:济南名泉的考证与索隐、名士与名泉的风雅旧事、名泉史话等等。欢迎关注。

之一:失去了名字的胤嗣泉

世间有些事物,如果不慎丢失了它的名字,也就同时失去了它的历史。

济南南护城河上的胤嗣泉便遭遇了这样的命运。

胤嗣泉,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之中,只是因为济南人的疏忽,它便失去了自己原有的名字,于是,一个有着丰富历史光辉的名泉,成为了一张一穷二白的“白纸”。

据《济南市志》(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一册第一篇泉水“胤嗣泉”条:

“民国《历城县乡土调查录》有载。在金虎泉三曲小桥南端。碎石砌垒,不规则形式。水流入河中。因泉在张仙庙崖下,故取名‘胤嗣’。解放后,庙倾圮。1986年重修泉池。”

又据《济南泉水志》(济南出版社2013年版)第一篇“泉水览胜”“胤嗣泉”条:

“位于护城河南岸,金虎泉三曲小桥南端。其名见诸于《城南诸泉记》等清代文献。因泉在张仙庙崖下,故取名‘胤嗣’。后该庙倾圮。1986年重修泉池。今池为不规则形,假山石驳岸。长6、2米,宽3、1米,深1、45米。泉水出露形态为串珠状上涌,常年不涸,流入南护城河。泉畔石碑镌刻‘胤嗣泉’三字。”

《济南泉水志》较之《济南市志》有了进步。就是说,它不仅写出了泉的尺寸大小及出露形态,更重要的写出了此泉“见诸于《城南诸泉记》等清代文献”。

据清人管世铭《城南诸泉记》:

“余适济南,侨寓于郡南门之缔观里……越南门桥而东,有泉从石罅侧出,碣曰:允嗣泉。然甚微。”

(清嘉庆六年刻本《韫山堂文集》卷四)

图片

书影:管世铭《城南诸泉记》

民国续修《历城县志》在《山水考六》“南珍珠泉”条下引用了这篇文章,并将文章中的“允嗣泉”改为了“胤嗣泉”。

管世铭(1738——1798)字缄若,号韫山。江苏武进人。乾隆四十三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充军机章京,擢御史。在台垣负直声。以制举文得名,而其诗实出制举文之上。著有《韫山堂诗集十六卷文集八卷》。

图片

书影:管世铭《韫山堂诗集》

管世铭与山东与济南渊源深厚。据其孙管绳莱《先大父侍御府君行状》:管世铭乾隆四十三年成进士后,初分户部江西司主事,乾隆四十七年补山东司主事,考取军机章京,五十二年擢云南司员外郎,五十四年擢山东司郎中。六十年擢浙江道监察御史,嘉庆三年转掌广西道监察御史。十一月去世。春秋六十有一。

以此可知,管世铭写作《城南诸泉记》,有两个可能的时间段,一是乾隆四十七至五十二年,一是乾隆五十四至六十年。

书影:管世铭嫡孙管绳莱所作《先大父侍御府君行状》

总之,由此文我们可以知道,胤嗣泉(允嗣泉)在乾隆中后期已经出现。

然而,《济南市志》《济南泉水志》两种志书关于胤嗣泉记载的共同缺陷是,它们只是记住了胤嗣泉,却丢失了此泉在清代通用和通行的名字。因而,也就看不到明明存在的关于此泉的记载,更不能明了此泉的不凡历史与文化内涵。

之二:胤嗣泉本是圣水泉

胤嗣泉在清代比胤嗣更为通用的名字是:圣水泉。

当时,济南有两处圣水泉,一在南山九塔寺,一在护城河上即此胤嗣泉。

据清代王锺霖《历下七十二泉考》:“圣水泉”条:

“在南门外迤东张仙庙下。泉最清甘,饮之愈疾。祈子仙前每杯泉水供面,归遗细君,辄生男。因名圣水。”

(王贤仪《家言随记》附王锺霖《历下七十二泉考》)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谓张仙庙下的胤嗣泉,正圣水泉是也。

张仙,又称送子张仙,是中国民间供奉的吉祥神,传说其能够赐给世人生育子嗣、繁衍后代的道教男性神祗。

济南有张仙庙多处,南护城河上张仙庙是其中之一。只因下有圣水泉(即胤嗣泉)而声名大振。

据王锺霖《历下七十二泉考》圣水泉条,圣水泉不仅与胤嗣泉位置相符、功用相同,且有圣水祛病生子的操作过程及功效记载。这就是,处在张仙庙下的圣水泉,泉水清冽甘甜,饮用可以治疗疾病。而如果是祈求生子,则需要将一杯圣水泉水供奉在张仙面前,然后带回家让妻子喝下,就会生育男儿。所以,人们称它为“圣水泉”。

由此可知,所谓胤嗣泉、圣水泉者,二泉实为一泉,不过,济南民间统称其为圣水泉,圣水泉,显然是比胤嗣泉更为通俗、也更为流行的名字或曰叫法。

之三:圣水泉上名士风流

知道了胤嗣泉就是圣水泉之后,你就能看到这个泉的文化价值之高了。

名士题咏,名画写意,圣水泉的故事还真是不少。

且看嘉庆间诗人李图的《圣水泉》:

石泉清且寒,下注古溪边。

夜来春雨落,溪水高于泉。

清刻本《鸿桷斋初刻诗集》卷二

这李图可不是一般人物。

李图(生卒年不详),字少伯。清代莱州府掖县(今莱州市)人。诗人、学者。嘉庆十八年(1813)拔贡生,官博兴教谕、直隶无极县知县。工诗古文词,著有《鸿桷斋诗文集》。其诗力追古人,渊静沉郁有奇气。《清史稿·李图传》称“山左称诗者,王士禛、赵执信以后,以图为巨擘云。”

李图说:本来,圣水泉的泉水是往下流淌而注入护城河的溪流之中的,可是,一夜春雨过后,溪流上涨,溪水竟然淹没了泉水。这是写实,这似乎是一般的素描,然而你仔细回味,这正是大自然及各种生活现象的变动不居之永恒状态之写照。

嘉道年间,济南的两位知名诗人郑云龙、王德容先后居住圣水泉畔,品泉吟诗,读书授徒,不惟写下吟唱圣水泉的动人诗章,且诞生了反映他们在圣水泉畔生活的画作《泉窗茗社》图,此图由王德容所作,何邻泉、郑云龙等多位诗人为之题诗。

郑云龙(生卒年不详),字耕雨,号萍史。清代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人。当年,邑人范坰、周乐、徐子威、谢焜、何邻泉等成立鸥社,云龙以翩翩少年参予其中,每一诗出,诸人皆称颂之。郑云龙为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然中举时年已垂老。其诗思致隽永,耐人寻味,著有《焚余诗草二卷》。

关于郑云龙在圣水泉居住且设帐授徒之事,在同时期济南名士周乐《郑萍史孝廉诗序》有这样一段记载:

“比余入关……鸥社云散,惟萍史里居,设帐城东南古寺,寺对城角九女楼。门外石甃方塘一泓,清可见底,荇藻离披,冬犹嫩绿,泉滭然仰出作珍珠万颗,崩散水面,昼夜无息,壕水相通,竹树交映,固济南七十二泉之一也。萍史读书其中,几十年心清神怡,学邃而诗益进。举孝廉后尝寄扎属余归定其集,及余归而萍史已为地下人矣。久困棘闱,垂老得举,公车再上,病逝道路。”

(见清道光22年刻本《二南文集》卷下)

圣水泉(胤嗣泉)畔景致

文章称郑云龙门外有清泉,为“石甃方塘一泓,清可见底,荇藻离披,冬犹嫩绿,泉滭然仰出作珍珠万颗,崩散水面,昼夜无息,壕水相通,竹树交映,固济南七十二泉之一也。萍史读书其中。”描绘极其生动,然未详何泉也。另,“固济南七十二泉之一”,亦非张大其词,与圣水泉紧邻之金虎泉正七十二泉之一也。

然文章给人的感觉依然是模模糊糊,甚至闪烁其词的。虽则居处的大体方位没有问题。

真正明确指出郑云龙所居为圣水泉的,是其好友、济南诗人王德容。

王德容(生卒年不详),字体涵,号秋桥。清代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人。诸生。诗以真朴为宗。著有《秋桥诗选》。

王德容有诗《黑虎泉道院送郑萍史北上》:

圣水泉头月,历山门外楼。

借将一樽酒,远送到燕京。

车载风云志,室留儿女情。

临歧休怅望,友爱弟兼兄。

道光二十二年刻本《秋桥诗选》卷三

南护城河初春一瞥

郑萍史,上文之郑云龙是也,由诗题可知,郑云龙于道光十二年中举人后复北上京师应试(进士),此诗正友人王德容在黑虎泉道院为其送行时所作,诗作充满了“友爱弟兼兄”的深厚情谊,诗的开首,便清楚不过地交代出郑云龙的家在历山门外、圣水泉边(“圣水泉头月,历山门外楼”),诗作有对友人前程的良好祝愿(“车载风云志”),而且特意写到圣水泉畔家园里亲人盼归的心情(“室留儿女情”),自是情意拳拳,余韵悠悠。

然而,谁也想不到,郑云龙竟病死在赴京应试的路途上(见上周乐文:“久困棘闱,垂老得举,公车再上,病逝道路”),呜呼哀哉!

王德容何以对于郑云龙所居圣水泉事如此熟知?上文谈到,两位济南名士曾先后居住在圣水泉畔,郑云龙在前,王德容稍后;又,多才多艺的王德容曾有画作《泉窗茗社》图,描绘他们在圣水泉边的风雅生存状态。

可有证据?

有的。证据在郑云龙的诗集《焚余诗草二卷》里。

去年秋天,笔者与济南电视台导演王文在青岛图书馆手捧二百年前郑云龙萍史先生的这部遗作,禁不住感慨万分。

知道这部书历经劫难的曲折故事么?知道它何以用《焚余诗草》来标注自己的名字么?

据周乐《郑萍史孝廉诗序》,郑云龙考中举人后,曾给在关中的周乐写信,要求他回济南后帮他整理自己的诗作(“举孝廉后尝寄扎属余归定其集”),然而,待到周乐归来,郑云龙已与世长辞(“及余归而萍史已为地下人矣”)。于是,郑云龙的长子郑方洲依照父亲在世的遗愿,将父亲的诗稿三册送到周乐手上,周乐一看,里面有十之六七都是自己未曾见过的作品。此时周乐为济南景贤书院山长,谁也预料不到的是,书院失火,殃及周乐斋室,云龙遗著全部化为灰烬(“署内不戒于火,延及余斋,图籍灰烬,萍史诗册亦为谢仙攫去”),于是,周乐急忙找到云龙长子,告知不幸实情并索取原稿,殊不知,原稿零散丢失大半,剩余者亦涂抹得难以辨认,经过整理只得到二卷(“搜剔汇萃只得二卷”)哀哉哀哉,至此,周乐写下了那段充满自责的撕心裂肺的凄厉话语:

“固余之坎壈多故,累及故人,抑天之厄萍史何止如此之甚也!”

王德容拜读此文,称:“情词凄切,序萍史诗,即为吊萍史之文也!”

遗憾的是,今青岛馆所藏郑云龙《焚余诗草二卷》(道光癸卯刻本)又成海内孤本矣!

据《清人别集总目》(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版),《焚余诗草二卷》现藏于青岛与湖南图书馆,殊不知,该书将济南郑云龙与慈溪郑云龙相混,湖南图书馆所藏,乃是做过连州知州的慈溪郑云龙的诗集。

在《焚余诗草二卷》中,笔者找到了郑云龙的诗作《题王秋桥<泉窗茗社>图》:

雪泥鸿留爪,泥融爪痕无。

长风树有声,风静声响殊。

人生萍梗泛,泡影实相符。

此地我旧游,弱冠岁月纡。

饥驱无定踪,八载客梦孤。

雙丸弹指间,霜雪盈头颅。

恒修老羽师,惆怅黄公垆。

花木半依然,丹柿独彫枯。

不胜今昔情,向后更何如?

道光癸卯刻本《焚余诗集》

书影:郑云龙《题王秋桥<泉窗茗社>图》诗

圣水泉畔,往日为诗人郑云龙所居,现今王德容又迁居于此,并作《泉窗茗社》图,由是郑氏观图之后抚今追昔不胜感慨。一个“此地我旧游,弱冠岁月纡”,既显示出郑云龙对于圣水泉的眷恋情感,又有着对于往日贫苦的坎坷岁月的追忆,“饥驱无定踪,八载客梦孤”尤令人感喟不已。诗中,诗人也写到圣水泉畔的景致如花木、丹柿、风树以及人物如修炼的道士等,特别是他与同社(鸥社)诗人在此处的聚会(“惆怅黄公垆”),但总的说来,该诗还是蒙着一层淡淡的哀伤与凄凉的人生况味,这是诗人为沉重的生活重担压迫的身影与声音吧。

相比而言,二位名士的另一位济南诗友何邻泉的题图诗,就要轻松、潇洒且享受得多了。

何邻泉(1778—?),字岱麓,号苹野。清代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人。因家居趵突泉附近,故名邻泉。少通经史,肆力诗古文辞。工唐隶,与曲阜桂馥齐名。家境贫穷,性情耿介。与同邑周乐、范坰、马国翰等人,先后结诗社于大明湖上。其诗作“清超秀逸,往往有远韵”(周乐《二南外集·何岱麓诗序》)。著有《无我相斋诗》。

何邻泉的诗为《题王秋桥<泉窗茗社>图》:

书屋三间枕碧流,日听圣水发源头(泉,一名圣水)。

生来风骨清于鹤,老更襟怀澹若秋。

疏雨声边停客屐,夕阳影里指城楼。

君家自是多吟兴,一幅辋川图景幽。

清道光乙巳刻本《无我相斋诗选》卷三

“书屋三间枕碧流,日听圣水发源头”,诗的首联便有别开生面之妙,令人耳目一新。诗人在“书屋三间”与“碧流”之间下一“枕”字,而在圣水泉泉头下一“听”字,且是“日听”,这就充分展示了王德容圣水泉居处的迷人景致与诗人的潇洒情怀,这枕水听泉的宝贵的“书屋三间”呀,无愧无数文人雅士的终身向往。

第二联“生来风骨清于鹤,老更襟怀澹若秋”,是赞赏王德容的人格与人品。

王德容品学兼优,却因考场失利,以诸生终。然而他舍弃举业,却结庐大明湖鹊华桥东,教授生徒,游其门者,多知名士。王德容性耽山水,工吟咏,质而有文,人称其“有陶靖节风”。晚年受知于山东学使刘绎(字瞻岩),两人结下莫逆之交。

以下两联,更是紧扣《泉窗茗社》图的主旨与画面,继续生发。我们可以猜想,这幅画作不仅要表达诗人居处的雅致书屋与清醇泉趣(所谓“泉窗”),还会有人物社集及周边环境,你看,因为此处乃是“十步一泉”(乔松石语)的风景名胜处,所以会有游客的“客屐”,还有九女楼在夕阳之下映照在护城河里的美丽景致。这样一番幽雅的辋川图景,会激发出诗人们多少诗情与诗兴呀!

这就是那个胤嗣泉,它丢失了“圣水泉”这个名称之后,便将上述的内容一并丢失了,令人心痛,那是咱济南辉煌的泉水文化与历史文化的一个部分哟!

同样荒唐的还有近在咫尺的南珍珠泉,它被一个莫名其妙的五莲泉冒名顶替已经半个世纪之久了。

较之胤嗣泉,那是一个更大的“冤假错案”。

笔者将继续揭橥南珍珠泉的真实历史。

2021、3、10日中午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