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装修房产

【和谐家园一区二手房】为了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同心协力,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世界!”

2020年9月30日,人民大会堂河北厅《金山岭晨光》巨幅壁画前,习近平向世界发出重要倡议。

万里之外,纽约联合国总部的生物多样性峰会现场,与会代表们凝神倾听;视频信号,把中国倡议传遍全球,在世界各地引发积极反响。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四季交错,日月升替。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在观察自然时思考天地运行的规律,体悟其中蕴含的哲理。

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蕴含对生态治理需求的深刻观照,传递对人类文明走向的深邃思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丰富、发展、升华,为东方大地带来一场变革性实践,取得举世瞩目的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就。中国实践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源动力”。

时代先声激荡世界回响

2015年12月,非洲东南部,津巴布韦野生动物救助基地的树荫下,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亲切地摸着小象的鼻子,给它们递喂食物。

这些画面令救助基地创始人罗克茜·丹克沃茨记忆犹新。她说,习近平“充满智慧、有领袖气质”。当丹克沃茨表达对中国“国宝”大熊猫的兴趣后,习近平特意向她介绍了中国正在开展的大熊猫繁育计划,并提到中国自然保护区的面积正逐年扩大,越来越多的动物得到有效保护。如今中国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1800多只,保护等级从“濒危”降为“易危”,成为中国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物种保护不断“升级”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中国守护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暖心故事不断:云南野生亚洲象群在沿途居民一路呵护下北移又南归、极度濒危物种海南长臂猿喜添“新丁”……

全球荒野基金会主席万斯·马丁说:“(中国)领导层支持地方社区,地方社区有意愿付诸行动,通过这些努力,物种从灭绝边缘被拯救回来。”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对生态保护的高度重视,对人民福祉的深切挂念,习近平一以贯之。

中国长三角腹地,竹乡安吉,依山连绵的“大竹海”。2005年,“大竹海”附近的余村毅然关停了每年能带来300万元效益的3个石灰矿。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考察时,在简陋的村委会会议室举行的座谈会上高度评价这一做法,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3年金秋,从北京出发一路向西,习近平来到哈萨克斯坦的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这是习近平首次在国际场合提出保护与发展相协调的“两山论”。

洱海湖畔、黄河岸边、秦岭深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的足迹遍及中国各地,所到之处始终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地位;在建设生态文明领域,习近平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让世界读懂美丽中国的“绿色密码”。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环境治理。

在美国国家人文科学院院士小约翰·柯布看来,谋发展,需要长远地考虑全体人民的未来与福祉,而非一时之利,“而这正是习近平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亚太区域主任德钦次仁说,中国已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宪法,融入国家发展政策中。这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可以作为指导全球战略方向的典范。

矢志不渝、踏石留印。中国生态文明实践成绩,获得越来越多的世界赞誉:

“三北”防护林工程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立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先后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激荡越来越广的理念共鸣:

201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理事会会议通过了推广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的决定草案;201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老挝自然资源与环境部的座右铭……

曾任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的埃里克·索尔海姆说,中国环境治理经验可帮助其他国家更好地解决环境问题,而“最重要的经验,就是中国高层领导对环境治理的坚定决心和整体规划”。

大国担当汇聚全球合力

在遥远的大洋洲国家巴布亚新几内亚,一种“神草”已经家喻户晓:它既能固碳,也可以绿化地面、改善水土流失,还可以代替树木栽培菌类,解决以往发展菌业的“菌林矛盾”难题——这就是中国传来的菌草。

“我到现在还记得第一次吃到菌草菇时的感受,和野外采到的普通蘑菇相比,味道更加鲜美。我们都很惊讶,觉得这种草太神奇了!”东高地省鲁法地区居民普里西利娅说。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亲自推动菌草技术援助项目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落地,掀开菌草技术国际合作的序幕。

光阴荏苒,距首次落地巴布亚新几内亚整整20年,这种“神草”正给世界更多地方带去绿意和生机。在斐济,菌草技术被誉为“岛国农业的新希望”;在莱索托,因短时间就有收获,农民称菌草栽培菌菇为“快钱”;在卢旺达,有3500多户贫困农户参与菌草生产,现在每户每年收入增加了1到3倍。

今年9月,习近平特意向菌草援外20周年暨助力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论坛致贺信,称赞菌草合作紧扣“消除贫困、促进就业、可再生资源利用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发展目标。

中国菌草技术传播到中非共和国、斐济、老挝、莱索托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非洲“绿色长城”建设有中国的技术支持;中国科技助力中亚国家“点荒变绿”;中东多国专家来中国学习在沙漠中筑起绿洲的固沙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的中国生态治理经验,在全球播下绿色种子。

埃及开罗大学经济与金融法教授瓦利德·贾巴拉说,习近平的绿色发展理念也影响了“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中国努力帮助这些国家一起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从津巴布韦、肯尼亚、赞比亚等国的野生动物保护物资,到蒙古国“国熊”的相关保护设备,从缅甸的太阳能户用发电系统和清洁炉灶到埃塞俄比亚的微小卫星……习近平积极推动南南合作,引领中国为发展中国家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从海拔1900米月亮山上的望海楼望出去,满眼是塞罕坝绿意盎然的无边林海。半个世纪前塞罕坝还是飞鸟不栖、黄沙遮天的茫茫荒原,如今这里已是花的世界、林的海洋。

“塞罕坝成功营造起百万亩人工林海,创造了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史上的典型。”今年8月,习近平在这里考察时说,“我国人工林面积世界第一,这是非常伟大的成绩。”

这是太空中都能见到的绿色奇迹。美国航天局卫星监测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7年,中国为全球贡献了四分之一的新增绿化面积,居世界首位。而“中国贡献”中,42%归功于规模浩大的人工造林工程。

近年来,中国在高标准履行国际义务的基础上,不断提出新目标,越来越多的“中国绿”给世界增添生态红利、发展红利。

今年9月,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宣示,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但我们会全力以赴。中国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

中方的庄严承诺极大提振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表示,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一步,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魄力和担当。世界经济论坛总裁博尔格·布伦德评价,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领域“言出必践”。

2019年的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是中国向世界发出共建美好未来的一份“绿色邀请”。

“唯有携手合作,我们才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生物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只有并肩同行,才能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全球生态文明之路行稳致远”……

习近平在北京世园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出的一系列主张,获得全场一次次热烈掌声。习近平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在全球受到热烈关注。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厄·安诺生说,世界需要更广泛的多边主义,而中国在推动多边主义方面正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正积极推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和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和各国共同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无论是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还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中国—非洲环境合作,生态文明建设合作都是重要内容。

率先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设立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推动达成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承办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坚定践行多边主义,以实际行动推动完善全球环境治理,展现负责任大国的胸怀与担当。

东方智慧启迪文明未来

2017年新年伊始,阿尔卑斯山冰封雪飘。日内瓦汇聚了几百个国际组织,是除纽约联合国总部以外全球最重要的多边外交中心。在万国宫,习近平发表演讲《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很多人至今都记忆犹新。

演讲中,习近平深刻、全面、系统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这番话如同一股暖流,在冬日的阿尔卑斯山掀起热潮。美国外交学者网站评论说,中国领导人在联合国舞台“勾勒出中国对世界的愿景”,展现了中国在联合国和世界秩序中负责任角色的形象。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习近平从自然生态在人类文明史上的作用出发,阐述二者间共存共荣的辩证关系,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提供核心理念指引。

人类的未来正面临艰难的调试关口:地球的生态环境在不断恶化,工业文明面临困境、文明形态面临转型,挑战前所未有严峻,各种技术、经济和社会要素需要全系统的根本性重组。

国际社会的应对却明显碎片化:一些有能力推动变革的发达国家,无意放弃工业文明阶段长期积累的优势地位,试图坐享“超额红利”;多数没有赶上工业化红利的发展中国家,却面临着如何统筹发展与保护的难题,导致全球的生态文明建设缺乏总体战略和统一架构。

“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已经走不通。习近平的话语清晰明确:“我们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用破坏性方式搞发展。”“我们应该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寻求永续发展之路。”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2021年的这一天,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在领导人气候峰会发表重要讲话,全面、系统阐释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理念。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生命共同体”理念,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存续绘出清晰的绿色底色。

“要超越国家、民族、文化、意识形态界限,站在全人类高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2020年9月23日,习近平通过视频方式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说。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气候行动高级别倡导者尼格尔·托平这样解读:“人类命运共同体”“生态文明”在某种程度上就好像用诗歌般的语言描述经济和科学,这是一份“独特的中国礼物”。

中国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主张加快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正昭示着人类文明发展路径。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中国与全世界合作,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方向,共同建设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

(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记者葛晨、张忠霞、罗国芳、彭茜、陈杉、张玉亮、陈斌杰、郭爽、白林、陈晨、吴丹妮、汪平)

《 人民日报 》( 2021年10月10日 03 版)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