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艺品:双碳目标下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周花蕾
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全球性挑战。2016年,《巴黎协定》对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作出统一安排,制定了长期目标: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
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庄严承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碳排放主要来源于煤、石油及天然气的燃烧,其中煤炭燃烧的碳排放一直占总排放量的80%左右。要实现“30—60”的目标,我们要有“倒计时”的紧迫感,明确“碳约束”,增强碳吸收,减少碳排放,调整能源结构。
榆林煤炭储量巨大,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被誉为能源之都,煤炭产业也是榆林市经济发展与城乡建设的重要支柱。为实现“双碳”的国家战略目标及榆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煤炭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今年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榆林考察时强调,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要按照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对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立足国情、控制总量、兜住底线,有序减量替代,推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习近平总书记说,煤化工产业潜力巨大、大有前途,要借助科技创新,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通过科技化提升、文化创意赋能的煤化艺术品,一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煤炭清洁利用与新型活性炭开发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进能源技术课题组负责人 崔彦斌
活性炭具有亲水性,在潮湿环境中由于水分子的竞争性吸附,活性炭对污染物的吸附量减少。通过改性使活性炭具有疏水性,可提高潮湿环境中活性炭对污染物的吸附量。
ClO2负载于活性炭主动杀菌除醛材料。二氧化氯与病原微生物接触时,释放出新生态的氧,从而产生强大的杀菌消毒作用,这种强氧化作用使病毒衣壳及细菌细胞膜上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氧化分解,破坏酶系统,达到抑制其生存并将其杀灭的目的。
二氧化氯对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具有高效中和作用,能将甲醛迅速氧化分解生成少许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产物中游离态的二氧化氯离子可吸附在空气中的灰尘中而降落,清洁空气。
废旧活性炭可应用于不同的领域,比如制药、化工、脱色、污水处理、废气处理等领域。
煤化艺术品的开发有利于减少CO2排放,有助于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实现煤炭的高附加值利用。利用新型活性炭制备煤化艺术品,可赋予煤化艺术品以新功能,如:杀菌、除甲醛、VOCs吸附等。建议成立榆林国际煤化艺术品研发中心,开发不同类型活性炭。拓展活性炭应用领域和规模,实现煤化艺术品的实用化。
创造带来机遇 机遇推动发展
西安美院教授 钟潇
煤化艺术品的研发,蕴藏着丰富的创新精神。煤化艺术品的开发,是对历史发展有贡献的新路径。对于煤化艺术品,我认为需要注意两个方面。
煤炭,大自然的见证物,以煤为素材的设计总是有一种时代质感,是通过设计把隔绝了的空间联结了起来。煤炭艺术品的设计,应崇尚自然,不做过度设计,以能还原本质的方式将自然和人,以触感和视觉紧密连结,设计出充满人文温度的艺术品。可以尝试其成为大型的装置艺术,展陈在酒店大厅,或如雕塑在户外展示,或在美术馆作为艺术品展览等多种艺术形式的使用。也可以尝试煤与其他材料的混合创造,如结合木质、皮、金属或者大理石等,最终创造出既符合煤的本性又能呈现国际美学的崭新的设计形式,打破艺术的壁垒,将煤炭艺术品积极与国际上其他材料艺术品接轨,打造符合当代审美的如抽象、现代化的煤化艺术品。
煤化文创产品的研发设计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努力。一、对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对传统造型的创新发展,可以尝试将博物馆中的收藏发展成为文创产品,让经典的传统造型焕发出新的生机;二、树立品牌发展战略。通过设计来讲故事,以创新的姿态走进孩子们的世界,笔架、文具盒、小花瓶、音箱、U盘,用汉字做成的砚台、墨条等等,创造出个性的商业品牌,视觉要符合这个时代前沿的特征,品牌的设计符合年轻人及儿童的心理,才能更好地占据市场。
以榆林文化为IP打造煤化艺术品
北京智周万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原故宫文创首席设计总监 周晓亮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一场硬仗。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从一块煤变成一件文化艺术品,通过创意赋予煤炭新用途,继而弘扬陕北文化。
黄土文化、长城文化、边塞文化、革命红色文化在这里交融,这里还有极具特色的陕北民歌、腰鼓、唢呐、剪纸、饮食。如何把这些特色转化为文化创意产品?一定要研究人民大众几千年来的生活方式,研究当代大众的新需求。
研究文化即研究社会,研究人的需要,如何用煤化艺术品承载榆林文化,只能围绕人民的需要,通过产品创新设计实现,通过定位规划执行实现。2021年3月底,故宫文化成立了宫囍青岛设计研发中心,它是“宫囍龙凤呈祥”主题文创项目布局全国文创产品的供应链基地之一,是宫囍主题文创产品IDPS(IP+设计+生产+销售)一体化发展模式的样板项目。宫囍青岛设计研发中心的成立,系统性解决了宫囍文创产品区域性优质资源整合,同时为中西部地区产业升级、文化资源挖掘、文化品牌打造、文化产业开发创新发展出一个新模式。榆林也可以探索这样的合作方式,成为故宫主题文创陕北地区的合作伙伴。
榆林文化如何用煤化艺术品的方式来表达?如何将煤化艺术品升华到更高的台阶?要做的是以品牌体系(品牌及视觉管理)、图形体系(图形体系管理)、产品体系(产品衍生体系)、创新文化体系(用户新体验管理)、包装体系(包装体系管理)、环保体系(装修产品管理)、供应商体系(生产体系管理)、销售体系(商业体系管理)、场景体系(应用场景管理)九大体系,给煤炭赋予不一样的用途,整合提高经济效益,让煤化艺术品更加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文学与煤化艺术品结合讲好榆林故事
榆林学院文学院院长、教授 贺智利
路遥曾说,榆林这块土地的神奇和伟大,不仅表现在榆林有着丰富的地下矿藏,是资源富集地,更可贵的是还拥有丰厚的文化矿藏,如果把文化的矿藏挖掘出来,那将比矿产资源更有价值。
面对丰富的陕北文化,我们要在传承保护好陕北文化的同时,狠抓创作,多出精品。把陕北文化元素融入煤炭产业,建设煤炭文化产业园区,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创作出呈现鲜明榆林元素、榆林气派、富有榆林特色的煤炭文化创意精品。组建研发团队,吸引创作人才,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开阔文创人才的创作视野,实行重点作品重点扶持,重点人才重点培养,重点项目重点攻关。
抓产业,促发展。把陕北文化元素融入煤炭文化产业。譬如利用国家级非遗项目绥德石雕技艺,设计制作柳青、路遥、张季鸾等文化艺术名人炭雕艺术作品;公园、广场的一些雕塑作品是否可以采用适合的煤炭作为原材料。榆林作为全国优质煤炭资源富集地,也可以凸显煤炭文化元素,充分挖掘利用丰富多彩的陕北文化资源,开发煤炭文化创意产品,形成产业化链条,为榆林煤赋能增值。
用煤化艺术作品传播榆林文化。榆林传媒中心创作的“镇北台煤化艺术品”,在今年第十六届中国义乌文化和旅游产品交易博览会上,荣获全国金奖。这对扩大镇北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无疑具有极大的意义。
如果我们能推出一批类似的文化创意作品,把我们的历史文化遗存、国家级非遗项目,都用文化创意产品,用文学、绘画、音乐、舞蹈、雕塑等形式加以表现,形成一批精品力作,必然会让榆林的文化资源为世人所知。
以煤化艺术品打造“榆林城市新名片”
北京中书控股(故宫文创、大英博物馆文创线上运营商)文化创意产业研发部总监 马春辉
煤雕具有悠久的历史。榆林具有发展煤化艺术品产业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如何打造“榆林城市新名片”值得深入研究。
创新——煤化艺术品发展的核心动力。
加强创新意识在艺术品的创作与开发,兼具实用功能,是煤化艺术品发展的重要核心部分。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与风土人情,打造更具本土化的产品。同时可融入现代科技,将文化产品应用性提高,融入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成为具有榆林唯一城市符号的煤化文创艺术品。
融合——实现1+1大于2的联动效果。
九边重镇、六楼骑街、万里长城第一台、统万城、石峁王城、绥德石狮等,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文化IP矩阵。以“煤”的艺术展现形式,输出不同文化属性的产品系列,体现榆林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多元共存的文化内涵,打造以城市文化为灵魂、煤化艺术品为核心的文创产品矩阵,打开1+1大于2的共赢局面。
互动——持续话题输出,提升品牌存在。
煤化文创产品本身比较小众,所以更要突出产品和消费者之间的交互体验,用创意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同时还具有社交属性以及话题性的持续输出,不断提升品牌存在感。
综上,煤化艺术品的独创性和地方文化特色是发展的生命力。实用性及互动体验性则赋予产品更具市场力,希望通过科技与文化的完美融合,借助煤化艺术品这一载体,将中华榆林文化瑰宝传承发扬,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榆林及至陕西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煤化艺术品的创意应用与商业探索
江苏省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江苏瀚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祝峻
煤雕、炭雕、煤画、煤化石收藏品、新型活性炭雕、大型城市煤雕等等,煤化艺术品不仅是一个产业,更是一个文化符号,是煤炭、科技、艺术结合的新产物。
功能创意、品种创意、造型创意、文化创意……煤化艺术品的创意设计,不仅只是做艺术品,创意设计要把握前沿脉搏,更要有运营思路、全局意识,比如说用文旅及地域资源和煤化艺术品一起跨界融合、组合创新,一定会促进煤化艺术品产业化发展。
创意设计正从各领域、多层面、多角度逐渐改变我们当下和未来的生活。煤衍生创意品不是要“高、大、全”,而是尽量要“微、小、专”;不是“高科技、大投入、全创新、全创意”,而是要“微科技、微创新、微创意、小投入、专业化”。
创意设计开发是科技应用,不是科技研究。设计要以市场为导向,在已有市场认知产品基础上,侧重营销,尽量避免大投入。煤衍生创意品设计,需要浓浓的生活、轻轻的文化,只有将人们美好的“生活需求”放在首位,而不是仅仅将“文化”放在首位,才能创意设计出符合市场大众需要,接地气、有创新、买得起、带得走,有榆林特色的煤化衍生品。
走“工业+文化+艺术”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西安工业大学中国书法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 王若鸿
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榆林能源矿产资源富集一地,煤化工业优势突出,同时又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将煤炭工业与文化艺术融合发展作为接续产业,推进煤化艺术品产业化发展,既符合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也能够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榆林有镇北台、榆林古城、红石峡、统万城遗址、红碱淖、石峁遗址等众多名胜古迹,这些软、硬传统文化资源为煤化艺术品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源泉。2020年8月,盛大开园的榆林首座“文化+工业”文化创意产业园就是煤炭文化传播的最好例证。
当前中国文化产业业态丰富,为煤化艺术品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可以从科技赋能煤化艺术品的开发与利用、传承和创新传统艺术、提炼民间文化艺术三方面加以进一步推进,提升煤化艺术品的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赋予其更深更高的文化属性与艺术感染力,提高煤化艺术品的层次与品格。
在煤化艺术品产业的开发中挖掘、保护、传承煤化艺术品的传统制作工艺。同时,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开发新的、符合现代审美情趣的煤雕、煤画艺术,以巩固煤化艺术品产业开发的基础地位。
现代煤化艺术品是工艺美术的一个新品种。通过新型活性炭雕、煤画、煤化石收藏品等新形式,进一步拓宽煤化艺术品的艺术创作途径,是将煤化艺术品产业发展壮大的良好开始。
在开发过程中要注意符合市场运作规律,促进产业业态的整体升级,催生新型业态,就是要求煤化艺术品加工作坊以企业经营的形式发展,促进煤化艺术品产业与当代新型生产模式相融互生。实施“互联网+”战略,最大范围地扩大榆林煤化艺术品的社会影响力。
迎合年轻受众群 打造煤化艺术品
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讲师 陈楠
从传统手工艺雕刻为代表的煤精艺术品到现代活性炭雕,无一不见证着社会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产业,以创造力为核心,由此激发“差异”和“个性”,给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可能性。
“90后”“00后”作为当前中国市场上的消费新生代,展现出强劲的消费能力和新的消费特点。他们追求个性化和创新性,爱探索小众品牌和定制产品,自我意识强,追求与众不同,由使用价值的消费转化为符号价值的消费。
文创是情感设计的产物,其设计不能流于表面,需针对文化特性、年轻人审美特点进行创新设计。煤化艺术品可以依附榆林本土文化载体,打造具有自身符号的文化快消品。如河南博物馆的考古盲盒,结合本土考古文化与盲盒的特点,在让年轻受众体验考古乐趣的同时,了解了文物背后的故事,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二次创新。从文创角度而言,盲盒思维可以激发文创活力。在创意层面应当发掘本土文化符号、非遗等地域文化IP资源的现代化转化,赋予其当代表现形式,结合时代审美趋势,将文化资源进行活化利用,将文化IP融入煤化艺术品的设计和经营之中,进而避免同质化与创新力不足,满足当下年轻消费群体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煤炭工业的发展是中国时代的缩影,煤作为极具象征意义的媒介不失为一种独特的载体。在提高附加值的同时将其融入到当代艺术设计中,赋予多种可视化表达,使作品更具东方神韵与时代内涵。“煤化艺术品+盲盒思维”模式的探索、推广“煤”媒介走向当代艺术对激发榆林文创活力,拓宽传统煤炭行业的产业边界,将产生“1+1>2”的效果,实现双向赋能。
来源:榆林日报
本期编辑 拓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