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装修房产

【大运村公寓】高校“刷脸”设备用在哪儿?多用于门禁,有高校已拆除

新京报(记者黄铁正)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学校将人脸识别、大数据采集技术引入校园,引发了争议。

对此,教育部曾表态,希望高校非常慎重地使用这些技术软件。

新京记者近日调查多所高校发现,过半高校尚未引进人脸识别设备。已经引进的高校中,已经出现拆除相关设备的情况。此外,大部分高校的人脸识别设备也未用于课堂监控,多应用在打印成绩单、开学注册以及门禁识别等方面。

探访1

大部分高校人脸识别用于门禁

不久前,一段课堂行为监控视频引发关注。视频中,一名女同学被标注“听讲 6次,阅读 8次,举手 6次”。这段视频在网络上引起巨大争议,不少网友认为课堂上没有必要对学生实施如此精细的监控。

记者调查的10所大学中,5所已安装人脸识别设备的学校均未将设备应用于课堂监控,校园大门门禁和宿舍楼门禁是设备的主要应用场所。

北京大学东门配备了多台人脸识别门禁设备。据悉,这些人脸识别设备于去年投入使用。中国传媒大学校园门口也投放了人脸识别门禁设备。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在学校的南北门配备了人脸识别门禁。正于北二外读大3年的曹同学告诉记者,校门口的人脸识别设备大概是在今年年初开始使用。最初学校为了方便同学注册,还在校门口设立专门的岗位供学生进行人脸识别注册。“总体来说还算方便,大部分同学都会选择刷脸进校园。”曹同学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也在今年秋季学期于校门口增设了人脸识别门禁设备。

针对高校内部使用人脸识别设备这一问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从教育角度看,不能也不必要在教室安装人脸识别监控。

“在监控环境下,孩子的一举一动都被观察,上课打个哈欠可能都会被记录和指责,这会增加学生在校期间的精神紧张程度,甚至打乱正常的学习生活节奏,影响教学成效。”储朝晖表示,自律首先要给孩子机会自主,监控只会摧毁孩子的自主。

出于安全性考虑,储朝晖认为,在校门口这样的位置安装监控,可以接受,但在应用前也应经过规范的评估检验。

探访2

刷脸可自助报到、打印成绩单

除门禁外,一些高校还尝试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节省学生在办理一些事务时的行政手续。

在清华大学学生服务中心的自助服务处,放置着4台具备人脸识别技术的机器,不时有同学来此通过自助服务机器办理业务。正在读研究生的殷同学告诉记者,这台机器可以办理新学期报到注册,打印成绩单以及火车优惠充磁等业务。

“以前办新学期报到注册,要把学生证交给老师,再由老师统一盖章。现在可以用这个机器自助办理,感觉挺方便的。”

殷同学告诉记者,“用这个机器注册,一是比较方便,自己注册就可以,不用再把学生证交给老师。另外时间上自由度也更大一些,机器没有下班时间,只要这里开着门就可以办,节省了许多时间。”

不过,殷同学表示,自己使用的频率并不算很高,“一个学期大概会来(学生服务中心)三四次,毕业的时候可能会用得更多一些,像打印成绩单之类的业务,对毕业生来说还是比较有用的。”

类似的设备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也能见到。正在北航读大四的彭同学表示,北航在校生也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机器开学报到注册。“不过我们这里还没有打印成绩单等功能。”彭同学说。

除了在校生,刚入学的新生也可以“刷脸”注册。据悉,北航的新生人脸识别注册去年就已经开始,不少新生表示这种报到方式比较方便,省去了许多手续。

探访3

高校人脸识别设备应用率不高

尽管人脸识别设备目前被炒得火热,但记者此次调查的10所大学中,一半高校并未配备相关设备。中央民族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以及汕头大学的同学均表示,目前校内尚未配备人脸识别设备。

“这个学期回来的时候,发现图书馆的人脸识别设备不见了。”在汕头大学读研究生3年级的彭同学告诉记者,学校图书馆去年配备了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同时支持刷脸和刷学生卡进图书馆。“我试过好几次刷脸进馆,但只成功过一次。”彭同学告诉记者,身边也有同学出现过这种情况。

汕头大学还曾在校内某些教室门口配备了人脸识别门禁系统,不过识别度也不高。“有一次我室友还刷出了另外一个同学的身份。”彭同学笑着说。

不少女同学表示,只要化了妆,系统就识别不出来。彭同学介绍,现在学校已经把在图书馆和教室门口的人脸识别设备全部拆除。

此外,安装了人脸识别设备的高校也存在使用率不高的问题。

记者探访时发现,北京大学不少同学仍选择通过校园卡进入学校。尤其在人流量较高的时期,绝大多数同学用校园卡通行。一位同学试图刷脸进校园,一旁的安保人员劝阻道:“不用刷了,赶紧进去吧。”

中国传媒大学南门设置的两台人脸识别门禁设备,只有一台处于启动状态,另一台的屏蔽门敞开,大量人员直接由此进出。保安表示,上学期间人员通行量较大,南门只启动了一台人脸识别门禁,另一台屏蔽门打开供直接通行。学校北门也关闭了人脸识别门禁,可直接通行。

追访

学生:希望学校做好数据保护

不少同学认可人脸识别在一些场合的便捷性。比如人脸识别门禁,就方便很多经常忘记带校园卡的同学。

不过,一些宿舍在校外的同学表示,校门口的人脸识别门禁会导致上课高峰时期的拥堵情况。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李同学表示,北航的大运村公寓就在校外,上课高峰时间,校门口会排起长队,耽误大家进校的时间。

对于课堂人脸识别监控,学生则认为没有必要。“还是应该依靠自主学习,监控会让整个学习过程变得僵硬。”殷同学说。

也有同学提出数据安全的担忧。中国传媒大学的贾同学表示,近几年几次大规模的信息泄露事件都让人不禁担心个人的隐私安全。“人脸也是一种信息数据,手机可以人脸解锁,超市可以人脸埋单。以后人脸说不定会成为另一种形式的密码,一旦泄露,后果也会很严重。”

贾同学表示,希望各个学校能做好信息安全保障,保护学生个人信息不被泄露。

声音

专家:数据收集监管应尽快跟上

对于如何保存设备采集的数据,此次在网上掀起讨论的人脸视频监控设备供应商旷视科技表示,旷视科技向校园提供的产品皆为离线部署,仅提供技术支持,公司不会接触到学生信息。

“与传统信息数据相比,人脸数据具备生物特征,而生物特征是唯一性的。”上海市信息安全行业协会会长谈剑锋表示,正是基于这样唯一性,人脸数据一旦遭到泄露,受害者所要承担的风险则远高于传统的数据泄露。“传统的信息泄露,比如说我的银行账户,一旦被泄露了,我还有更改密码的余地,可以做到止损。但生物特征却无法做到这一点。”谈剑锋说。

“技术不是不可以用,但一定要找到适合应用的场景。”谈剑锋表示,目前,我国在数据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都相对空白。尽管已经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但仍需要细则的补充。

“在数据储存、传输、使用这些环节,都应有详细的规定。”谈剑锋说,现在生物数据的收集越来越方便,仅需一部手机,就可以收集到人脸和指纹等数据。

对于数据收集方的监管也应跟上步伐,谈剑锋表示,不仅仅是政府部门,互联网公司同样是监管重点。除了机构、企业,个人对生物数据的保护意识也需要提高。

新京报记者 应悦 黄哲程 陈超

编辑 陈思 校对 何燕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