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装修房产

【影背墙】唐山文史——唐家庄迎春楼戏院

引言

永春楼位于唐家庄街以北30米的永春街以南,门向北开着,是木结构的双层剧场,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其主人是东广区著名的包工头刘贵。

图为迎春酒家,位于唐家庄拥军路(迎春街)

刘贵是唐家庄和赵各庄两矿的柜头子,他为人霸道,经常停发(或晚发)工人的工资。他建造迎春楼所用的木料,全是矿上的坑木。在这里,我们首先说一下刘贵的发家史与迎春街的一些情况。

谈刘贵

刘贵原是北范各庄戴成勇家的“查工头”。戴成勇是林西、赵各庄、唐家庄这三矿的包工大柜,也是当地首屈一指的大户人家。刘贵的主要差事是为戴家收管林西、唐家庄两矿的钱粮。后来,戴成勇死后,戴家无有顶事的男人(俩儿子花天酒地,不务正业) ,掌家的大权就落到了戴成勇小老婆的手中。

这位戴家奶奶年少风流,不甘寂寞,她与刘贵勾搭成奸后,自做主张,将林西矿的"窑底”留给戴家,赵各庄矿、唐家庄矿的"窑底”却转到刘贵的名下。这样,刘贵凭借老戴家的财产一步登天,成了赵唐两矿的包工大柜。

迎春楼

迎春楼的外表呈三角形结构,楼顶是尖的,东西两坡水,上有铁瓦覆盖,正门进口处有三扇大门,上方并排有三处大窗户,从大门进到剧场里,迎面便是一堵影背墙,影背墙的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入口。戏院里面宽敞明亮,东西两面墙山上各有五眼大窗户,楼顶挂有两盏大汽灯。楼下是普通的长条木凳,楼上设有包间,整座戏院大约可容纳四百人。

迎春楼的舞台长约九米,高一米二。台上东西两边各有一扇小门,东门(出场门)称为“出将”,西门(退场门)称为“入相”。台上没有幕帘,唱戏时所需用的幕帘由各戏班自带。刚场内也没有化妆室,演员们随着剧情需要换“行头”时,随便找个地方就换。

戏院杂闻

那个时期,一些跑江湖的观班经常来唐家庄迎春楼演出,特别是一些唱“落子” (评戏)的更多来演出。当时的戏票头排的二毛,后排的一毛。戏班与戏院主或“三七”或“四六” “劈股”分钱,戏班拿“大头”。从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有不少评剧界的名流在迎春楼作过精彩的演出,给唐家庄的老戏迷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们中有:碧燕燕主演的《三上轿》,新凤霞主演的《调风月》,筱俊亭主演的《打金枝》 ,郭艳舫主演的《人面桃花》 ,曹福荣主演的《唐伯虎三笑点秋香》 , “小摩登”主演的《桃花庵》《打狗劝夫》、“小小十三妹”主演的《十三妹》 ,碧燕燕、郭艳舫、“小摩登”这三位演员最受人们欢迎。特别是碧燕燕的戏更受欢迎。她前后来过两次,每次登台演出都是场场爆满,座无虚席。当时,唐家庄的戏迷们有这样一句话: "宁可三天不吃饭,也要看看碧燕燕" ,可见碧燕燕的影响是很大的。

旧社会唱“落子”的艺人是受人歧视的"下九流”。他们终年浪迹江湖,四海为家。每到一个地方演出,首先要拜见当地的官面人物,如有一路“神仙”没有敬到,这碗开口饭就吃不成。

一些长得俊俏、较有名气的年轻女演员,还要遭受恶霸、戏院主的欺侮。刘贵的二儿子刘长田就是一个专好玩弄名角小旦的色鬼。

刘长田脸上有许多麻子,人们都背后叫他“刘二麻子”。刘贵临死前把赵各庄的“窑底”分给了大儿子刘长河,唐家庄矿的“窑底”分给了二儿子刘长田。这样,刘长田就成了唐家庄矿的包工大柜,并拥有迎春楼及迎春街房屋等财产。刘长田对于前来借用迎春楼的戏班子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凡是他看上眼的名角小旦,必须到他家去唱“堂会” ,晚上还要留宿。否则,该戏班休想在唐家庄站住脚。有的女演员为了全戏班的人都能混碗饭吃,不得不听从刘长田的摆布。但是也有像郭艳舫那样不甘心向刘长田屈服的人物。

郭艳舫当年二十四、五岁,她最拿手的戏是《人面桃花》她在观中反串小生扮演小生,不仅扮相潇酒大方,唱腔优美,而且还能写一手好字。每当她在戏中写下那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而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四句时,总能赢得观众们的一片叫好声。在刘长田向郭艳舫提出无理要求时,她不卑不亢地说,“我卖的是唱,不卖身”。刘长田不死心,再次派人去劝说郭艳舫,非说,如能满足他的要求,一宿给郭四十袋面。郭艳舫叫来人痛斥一顿,发誓说,今后“至死不来唐家庄” 。从那以后,郭艳舫果真没有再来唐家庄演出。

图为评剧名家韩少云

著名的评剧演员韩少云少年时代也曾在迎春楼演唱过“帽儿戏”。唐家庄矿退休工人杨桂兰小时候一家人住在迎春楼中的一间小屋里,当时,杨的父亲是戏院中的勘染工。据杨桂兰回忆说,韩少云那年来迎春楼演戏时年纪很小,不过十六岁,当时,还不太出名。韩少云的母亲不登台演戏,只干些洗衣做饭的家务事。韩少云的弟弟专攻武生。韩少云本人则为戏班中的名角筱俊亭“打底子”、唱“帽儿戏” (山叫“开场戏" )。

后记

1952年,唐山市第七区政府(东矿区政府的前身)的李志刚区长和赵玉书记出面找刘长田谈话,将迎春楼收为国有,交付唐家庄矿工会使用。刘长田当年被捕,判二十年有期徒刑,后因病监外就医,于1960年病死在唐家庄。

1953年春天,唐家庄矿工会对迎春楼进行拆修改建。观众席上的长条木板凳全部换成靠背木椅,戏台向后扩展了十米,并增建了两间化妆室。戏台上新添了紫红色的棉绸大幕和照明设备。

楼上也作了一些改动,三盘明亮的大灯取代了两盏汽灯。改建好的戏院可容纳六百人。矿工会将迎春楼更名为“第二俱乐部”。

从1953年至1958年这段时间里,“二部”是唐家庄人的主要娱乐场所,矿上有些大型会议也在这里举行。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迎春街被或为平地,但由于迎春楼的结构合理而大部分没有倒塌,几十根朱红色的大木柱依然挺立。

如今,在唐家庄已找不到迎春街与迎春楼了,一座新的钢筋水泥大楼矗立在迎春楼的旧址上,就是唐家庄矿第一幼儿园的教学楼。

(本文在采访中得到了唐家庄退休干部王征、韩志、杨桂兰、李信等几位老师傅的大力协助,在此表示感谢)

来源:唐山文史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唐山文史公众号

插图&封面:作者原创

文章:作者原创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影背墙”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