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呢也变得越来越懒,出行靠汽车、洗衣靠洗衣机、洗碗有洗碗机,就连扫地这件小事,技术帝们也都动起了歪心思,研发出了扫地机器人。
目前市场上仅京东就有超过99个扫地机器人品牌,单品数量更是超过1000个,面对这样一个新兴的市场,对于逐渐成为主力消费群体的90后而言,真是想买又不敢买。
虽然网传扫地机器人不仅能扫地,还能遛娃逗狗,堪称神器,但主流超过千元的产品售价,对比几十块钱的扫帚拖把,这落差还是让消费者不愿意轻易出手尝试。
这次中关村在线家电频道,决定把这些聪明的小可爱汇集到一起开一场别开生面的人工智能AI运动会,通过外观、厚度、噪音、越野、缠绕、吸力、吸钢豆、过滤、覆盖率、APP、边角清扫、全方位清扫等12个比赛项目,解决大家扫地机器人选购的所以疑惑?
产品价格一览
参与此次运动会的扫地机器人包括售价6000元+的高端旗舰代表iRobot Roomba 980和Dyson 360 Eye,价格段在1200-2600元之间的主流扫地机器人斐纳 TF-D60、福玛特 X60、小米米家一代扫地机器人、360 S6扫地机器人、浦桑尼克 790T、ILIFE X660,以及价格在500元之内的入门级扫地机器人卫博士 T270。
长得好看重要么?当然重要,如果所有消费者都是务实派,可能设计师们都要失业了。
9款扫地机器人
先从夺冠毫无悬念的戴森产品说起,戴森 360° eye一贯的黑科技风格,外观和其他扫地机器人风格区别比较明显,整体科技感强烈,用料高端,摆在家里十足的现代艺术品。
Dyson 360 Eye扫地机器人
iRobot Roomba 980售价同样不低,外观上秉承美式务实的原则,整机虽然不及戴森有明显时尚的元素,但胜在做工用料的扎实耐用。
iRobot Roomba 980扫地机器人
iRobot Roomba 980扫地机器人
Ilife X660在海外市场风生水起,国内知名度不及几个老牌产品,但整机钢化玻璃的正面,搭配超薄圆润的机身外观也是非常的抢眼,且做工也不错。
ILIFE X660扫地机器人
福玛特X60 超薄机身设计,纯白色的简约外观,非常符合现代年轻家庭的审美。
福玛特X60扫地机器人
浦桑尼克 790T 黑色亮面面板,搭配香槟金色的包边,堪称低调奢华。做工中规中矩,比较适合年轻人孝敬父母。
浦桑尼克790T扫地机器人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360和小米品牌,外观上更进一步的追求了白色极简的设计,通体雪白,对于白色颜值控来说肯定是爱不释手,设计理念前卫。如果仅仅是摆件,那么小米和360产品的排名依旧可以上升,但从实用角度来说白底并不耐脏,用过一段时间后,就没那么好看了。
小米米家一代扫地机器人
360 S6扫地机器人
斐纳TF-D60传闻来自德国的品牌,蓝色条纹+金色配色设计,略显老气,整体感觉中规中矩。
斐纳TF-D60扫地机器人
卫博士T270,本次测试中唯一一个百元机,主要目的也是帮大家测试超级便宜的产品到底靠不靠谱。整机基本没什么设计感,背面用同事的话来说就是辣眼睛,基本清扫功能必备的结构也不具备,工艺和用料粗糙,像是个低价的儿童玩具。
卫博士T270扫地机器人
9款扫地机器人外观排名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笔者在经过自己的分析及同事的建议后给出了以下排名,戴森360 eye夺冠,你猜对了吗?
同等清洁效果的情况下,覆盖率越高意味着扫地机器人清扫效果越好。在覆盖率测试上为了减少扫地机器人的不确定性因素,我们通过相机光绘+视频路径记录两种方式测试,取平均值计算。
iRobot Roomba980 采用目前国内市场高端的vslam视觉导航技术,从覆盖率上可以看到充电桩附近因为保护的缘故清扫不到,其余地区几乎做到了全面覆盖,比较厉害的是980采用横向+纵向两次弓形清扫,最大程度的保证覆盖率,虽然我们统计单次覆盖只有97%,但如果按照双次覆盖率来计算980的覆盖率达到了194%,实际清扫效果理论值会更好,但耗时也更长。
iRobot Roomba 980
戴森 360° eye同样是通过视觉导航技术,路线上采用了回字形的路线方式,桌腿处理一般,视频中右侧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漏扫,最终覆盖率做到了94.5%,覆盖率也是相当高。
戴森360 Eye
斐纳TF-D60会在确定房间户型后,采用弓字形清扫。整体覆盖率看似不错,但在右下角的位置不知是什么原因,漏扫了很大一片区域,整体覆盖率82%
斐纳TF-D60
福玛特X60整体清扫看起来路径比较凌乱,难以计算, 但从视频录像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款产品的实际覆盖效果还是值得肯定的。最终产品覆盖率为96%
福玛特X60
小米扫地机器人LDS雷达导航通用的路线,干净漂亮,覆盖率也是相当高,尤其是桌腿部位的处理堪称完美,覆盖率达到了100%
小米米家扫地机器人一代
360扫地机器人同样采用LDS雷达导航技术,路线也是弓形运动,整体做到了全面覆盖,唯一不足的是充电桩附近无保护,出现带着充电桩乱跑的情况,让人遗憾。整体覆盖率为99%。
360
浦桑尼克790T也是一款以弓形路径为主导的产品,路线也基本以弓形清扫为主,覆盖率从还不错,达到了93%
浦桑尼克790T
IlifeX660虽然采用了高端视觉导航的技术,但靠近充电桩附近的区域漏扫面积比较大,覆盖率为89.5%。
ILIFE X660
卫博士T270由于采用随机乱撞的方式运行,并且无法自动回充,所以在测试半小时后我们主动停止工作,覆盖率也非常低。谈不上智能。
卫博士 T270
覆盖率最终排名
如果仅从单次覆盖率来看,小米的覆盖率简单高效,几乎做到了100%的覆盖率,但是如果从实际覆盖率来说iRobot Roomba 980用了比小米扫地机器人更长的时间,但覆盖率却接近一般扫地机器人的两倍。我们搭建了一个模拟的全屋环境,通过100g大米+100g黄豆+50g绿豆+50g黑芝麻+毛发+各种地毯及凳腿充分模拟家居环境,通过一系列测试我们发现绝大部分扫地机器人在遇到毛发、或者带穗地毯的时候都会被卡住,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及时清理扫地机器人主刷和边刷的毛发,同时避免带穗类的地毯过多的出现在家中。
全方位清扫测试环境
从测试的结果来看,绝大部分扫地机器人的覆盖率都能做到90%以上,所以只要买主流价格,主流品牌,高销量的产品一般情况下都不会出现太差的体验。而就实际清扫效果来看iRobot的清扫效率高达90%,而名列第7的戴森只有63%,差距还是比较明显,所以价格高未必效果就好。
戴森覆盖率:96% iRobot覆盖率:98% 浦桑尼克覆盖率:90%
福玛特覆盖率:100% 斐纳覆盖率:82% 卫博士覆盖率:58%
小米覆盖率:100% 360覆盖率:99% ILIFE覆盖率:95%
全方位清扫测试排名
最终测试结果iRobot获得冠军,对于目前的扫地机器人市场而言,几乎没有什么悬念。而小米扫地机器人获得亚军,作为一个新晋国内的互联网品牌,用短短的几年时间就做出了可以PK市场主流的产品,可谓让人惊喜。
吸力是用户最关注的项目,我们采用颗粒细小的小苏打粉260克,在特定的区域内均匀覆盖小苏打粉,测试产品吸附效果。但不得不说的是,扫地机器人和吸尘器不一样,吸力只是决定扫地机器人最终效果的一个必选项。
用筛子均匀地将苏打粉平铺在测试区域内
相信经常关注扫地机器人的用户一定会记得,戴森曾经在自己的粉末吸附测试中秒杀一众忧伤的产品优势,但实测的结果确实让笔者也有点意外,戴森的尘盒容量小的劣势体现了出来,吸力虽然很强大,但清理尘盒后继续工作,最终得到的数据也只能屈居亚军。
小苏打吸力测试排名
这项测试主要考验尘盒的容量及产品的吸力,最终iRobot因为高效的覆盖和不俗的吸力取得了冠军,戴森也因为吸力强大的特长获得了亚军,但戴森过小的尘盒,让笔者不得不倾倒尘盒后继续完成测试。浦桑尼克表现抢眼,让人意外,荣获季军,小米和福玛特紧随其后。而百元产品卫博士在此轮测试中也是露馅垫底。
吸钢豆测试: 小米快枪手 戴森爆冷成绩为零
钢豆作为一个标准了标准量可以最大化的避免误差,同时重量较沉,可以模拟市面上绝大部分垃圾。我们以100颗钢豆为测试样本,时间设定不超过5分钟。
钢豆测试环境
钢豆测试排名
从测试结果来看,iRobot的高覆盖率凸显了产品的优势,依旧获得冠军,福玛特和ilife在本环节中表现突出,分别获得亚军和季军,小米、360表现出了高速的优势,仅用不到2分钟的时间就完成了工作,测试成绩也还不错。戴森因为风道结构设计比较窄,所以无法吸入钢豆,可以说是爆冷。边角的清扫考验了产品边刷的效果,我们取50g大米均匀洒在测试空间的靠边位置,来实测扫地机器人应对边角垃圾的清洁效果。
边角测试环境
边角测试排名
前五名表现都比较突出,尤其福玛特较长的边刷及延边清扫的程序设定展现出了优势获得了第一名,而像戴森这种无边刷产品,面对这种情况只能认输。
就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样,扫地机器人如果没有强大的通过能力,基本可以说是个没用的玩具,毕竟家庭不是一路平坦的测试场,随便一根电线、一个长毛地毯都可能让无人看管的扫地机器人停机,所以说,在关注吸力和覆盖率这些关键指标的同时,越野、防缠绕能力才是扫地机器人的关键。
厚度方面我们直接参考了官方给到的数据,厚度的高低主要用途是床下、柜底等低矮地区的通过性能的体现。
其中最厚的是戴森,购买戴森的用户可能要舍弃床底的清扫了,最薄的是ilife X660,几乎所有家居底部都可以轻松通过。
越野测试:iRobot所向披靡 浦桑尼克实力夺亚军
测试采用的高度均为普通家庭购买地毯、地垫的高度。高度分别为10mm(小块地垫)、5mm(大块地毯)、15mm(长条地毯);同时还有两测带有长毛边的地毯,基本覆盖主流家庭所有能遇到了小障碍高度。
测试场景一
测试场景二
iRobot Roomba 980扫地机器人,智能+动力双组合,表现抢眼,四块地毯都能一次完美通过,中途没有卡顿,行进速度适中。路过地毯还会启动增压功能,保证地毯上的吸力。
在地毯边穗方面,虽然980会将地毯毛边带起,但多次成功穿越地毯顺利通过,并且几乎没有卡顿和变向发生,通过性能优秀。
iRobot Roomba 980
浦桑尼克790T扫地机器人整体表现令人满意,能够正常行驶过三类不同地毯,并且几乎没有延缓,材质较硬的大块地毯时会有略微卡顿,不过并不影响整体清扫路径。
在边穗方面,790T扫地机器人与戴森360 Eye遇到的情况类似,会将地毯毛边带起而改变行进线路、甚至发生机身悬空停止工作的现象。
浦桑尼克790T
戴森360 Eye扫地机器人是九款扫地机器人中外观差异最大的一款,底盘低、滚轮小,但出人意料的是,它能够顺利通过三块地毯,但是通过材质较硬的大块地毯时出现了短暂停留的现象。
不过由于底盘过低,戴森在通过这种带有长毛边的地毯时,底部将毛边带起从而导致机身悬空报警,测试失败。
Dyson 360° Eye
ILIFE X660扫地机器人可以顺利通过三种不同类型的地毯,但通过大块地毯时疑似将地毯识别为墙体二掉头转向,好在第二次成功上垒,但出现机身抖动现象,整体尚可。
ILIFE X660
小米米家扫地机器人虽然成功通过三块地毯障碍,但在上大块与长条地毯时均出现了延迟卡顿、甚至变向的现象,表现一般。
同时,小米米家扫地机器人会将地毯毛边大面积带起,卡顿现象严重,机身颠簸严重,通过蛮力挣脱地毯边穗,最后能够成功脱离障碍,表现一般。
小米米家一代
360扫地机器人与小米米家扫地机器人的问题相似,通过长条地毯时出现了较大幅度的震动,通过大块地毯时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卡顿。
此外,360扫地机器人虽然在行进过程中将地毯毛边大面积带起,但由于动力较强,在多次通过时都较为流畅,只发生过一次较大的卡顿。
360 S6
福玛特X60扫地机器人在通过三块地毯时的表现令我们惊喜,基本上可以轻松平稳上下。但不幸的是在行进途中卡在我们设置的阻隔墙体与地毯中间,发生了停机的现象。
在地毯边穗最后的测试中,两次尝试通过带有毛边的地毯,均未能成功,最后机身悬空报警,表现一般。
福玛特X60
斐纳TF-D60扫地机器人价格排在本次测试产品中的第三,但越障能力与其2599元的价格十分不符。它并不能通过高度为15mm的长条地毯,大块地毯经过多次尝试才勉强上去;通过小块地毯式,出现了极为明显的停留甚至悬空。整体表现较差。
斐纳TF-D60首次行进至地毯毛边时便直接卡主,机身抖动多次后脱离失败,导致机器停止工作,表现较差。
斐纳TF-D60
卫博士T270扫地机器人基本上没有任何越障能力,每次都会卡在地毯边缘处停止行进,是九款产品表现最差的一款。同理在越障测试中并没有太多悬念,机身直接卡主并悬空,测试瞬间失败。
卫博士T270
越野奖牌榜
通过一系列测试,iRobot毫无悬念的获得冠军,浦桑尼克 790T获得亚军,360等互联网品牌效果也非常不错,性价比突出获得三四名。
测试场景三
iRobot Roomba 980扫地机器人的防缠绕能力也较为优秀,行进速度较为敏捷,虽然一定程度会将网线拖离一段距离,但没有出现缠绕、停止行进的现象。
虽然价格只有1599元,但是浦桑尼克790T扫地机器人的防缠绕能力还是不错的,他能够顺利通过缠绕物放置的区域,多数情况下它只能将缠绕物推行一段距离,然后改变行进路线。
戴森360 Eye扫地机器人能够通过并穿越我们放置在地面上的缠绕物,基本上没有太多卡顿,重要的是它并没有将缠绕物拖离该区域,表现尚佳。
小米米家扫地机器人的防缠绕能力不错,能够做到在缠绕物中行进而不改变路线,能够在缠绕物放置的区域进行清扫同时不发生缠绕现象。
360扫地机器人的防缠绕能力比较薄弱,能够勉强通过较粗的缠绕物,但测试过程中较细的缠绕物直接卡在了机器底部,并且将插头拔掉拖行出测试区域。
ILIFE X660扫地机器人的防缠绕能力差强人意,开始时可以在布满缠绕物的区域行进,但行驶出该区域时被电源线头拖住并停止行进。
福玛特X60扫地机器人在防缠绕测试中的表现令人遗憾。前半部分表现良好,能够正常通过各类缠绕物,但最后功亏一篑,众多缠绕物卡在机身底部,使得轮胎悬空动弹不得。
斐纳TF-D60扫地机器人在进入缠绕物区域时便被最粗的电源线卡进轮胎中,顽强挣扎一段时间后终于将所有缠绕物卡在底部不得动弹。防缠绕能力极差。
卫博士T270扫地机器人在遇到第一条缠绕物时便成功卡住不得动弹,防缠绕测试也宣告失败。
防缠绕奖牌榜
通过测试,我们发现在越障通过性上,一些产品的能力与价格并不成正比,其中售价为2599元的斐纳TF-D60扫地机器人三项测试均以失败告终,与价格只有359元的卫博士T270扫地机器人被我们评为通过性能最差的两款产品。iRobot Roomba 980扫地机器人三项测试均顺利通过,当之无愧成为我们的越野之王。
噪音是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个话题,对于扫地机器人的噪音而言,我觉得主要还是看用户的使用习惯。如果你习惯出门后再使用,那么扫地机器人的噪音可以忽略,如果你喜欢在家使用,那么不建议它的噪音超过70分贝。
噪音仪放在距离扫地机器人约1.5米的地方
噪音排名
我们将噪音仪放在距离扫地机器人约1.5米的地方测试扫地机器人的运行噪音,产品噪音排名如下。从排名可以看出,福玛特X60和ilife X660等轻薄类的产品噪音会偏低,而主打吸力的戴森就像它的吸尘器一样,噪音也相对较高。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很多家庭主妇是最有发言权的,用老吸尘器做打扫的时候,总是觉得有点呛,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老吸尘器的密封和过滤效果不好,导致排出的空气中会携带一些吸入的灰尘,造成二次污染。扫地机器人同样也具备吸尘器的结构,所以扫地机器人如果“尾气”过滤不好,那就是个移动的扬尘器啊。
过滤测试
我们将空气检测仪对准扫地机器人出风口,检测排出的空气中PM10、PM2.5以及PM1的含量,从而判断9款扫地机器人的过滤效果。
过滤奖牌榜
过滤对比表
通过专业的空气质量检测仪,我们得出了以下数据,戴森 360° eye采用多层过滤系统,实力不俗,PM10、PM2.5以及PM1的含量均为0ug/m3。 小米米家产品表现不错,紧随其后,表现惊喜。卫博士比较意外,没有垫底,可能也跟它自身没什么吸力有关系。整体来看,大家在产品中都做了过滤系统的处理,对于一般家庭来说,基本都可以安心使用。
现如今,不少智能家电开始接入网络,实现了通过APP控制,智能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本次运动会中,除了斐纳TF-D60、ILIFE X660和卫博士T270三款扫地机器人外,其他6款均支持APP操控,一起来看看APP有哪些功能吧。
APP奖牌榜
APP对比表
经过一轮测试,笔者发现以互联网体验为主线的扫地机器人品牌小米和360在APP方面功能更全面更强大,而专注扫地机器人的品牌在APP功能上则更务实。整体来说APP还是为年轻人设计的功能,整体使用频率并不高,所以在选购方面,APP如无特殊需求,不建议作为产品选购的主要因素。
聊到这里,本次运动会也正式闭幕了,经过这次大阅兵,相信你对目前扫地机器人的市场情况也已经有所了解,扫地机器人的确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家庭清扫中的一部分难题,但做到真正的解放双手还为时过早。所以在这里也提醒下消费者们别被商家的广告宣传把选购思路给带偏了,在选购方面主要要考虑吸力、覆盖能力、越障和脱困几个大方面,这几个方面成绩越突出,后期您使用起来也就越省心。
iRobot Roomba 980:具有军工背景的产品,扫地机器人界的技术帝,一直致力于技术研发,所以产品综合实力不俗,在本次运动会中,主流的几个维度表现都名列前茅,笔者认为综合实力最强,但价格也不便宜,适合中高端消费人群。同时,980作为一款上市三年,唯一带摄像头的产品,也让很多980的粉丝们期待,iRobot能推一款摄像头导航廉价版。
戴森 360° eye:如果说戴森的无线吸尘器在你心中可以以一敌百,那么戴森的扫地机器人就要让你失望了。整机外观前卫时尚,吸力不俗,但由于产品结构限制,实际体验的结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完美,对比无线吸尘器的实力,用户心理落差还是比较大。不是戴森粉和外观党不建议购买。
浦桑尼克 790T:台湾的品牌,整个运动会中表现比较稳定,虽无抢眼之处,但各项成绩都比较靠前,加上在国内运作多年,效率和品牌还不错,也是比较靠谱的产品。
Ilife X660:据悉海外市场做多很不错,此次测试的产品颜值做工表现突出,整体清洁效果中等,由于超薄的机身决定了它尘盒的重量,这样的产品更适合小户型来使用。
福玛特 X60:此次测试的产品并非该品牌的最新产品,但作为老牌国产品牌,在模拟全屋测试的表现也确实让人颇感意外,综合性价比而言比较突出。
小米 360:虽然入行没多久,但此次测试过后,我们也看到了互联网产品强大的整合能力。在多项测试中,这两款产品能够力压群雄获得较好的成绩,对比其低廉的价格,也确实适合入门级用户来购买。笔者觉得唯一的担心就在于,产品入市时间短,没有经过市场的长期考验,在耐用度和售后方面比较存疑。
斐纳 TF-D60:之前并未深入了解的品牌,经过此次测试后,笔者及同事给出的一致建议是不值得购买。机器的性能和售价基本不成正比,实际清扫能力让人存疑。
卫博士T270:百元扫地机器人代表,虽然价格便宜,入门门槛低,但实际上这样的产品和玩具没有什么区别,基本没有实际意义,消费者不要贪图便宜,选购低于1500元以下的扫地机器人产品。
在这里笔者也给大家推荐了几款本次运动会中表现优异的产品,不妨来扫地机器人运动会的专题中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