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赣南,秋高气爽。爱好红色旅游的我,利用国庆节七天假期,开启了一趟江西瑞金原中央苏区革命旧址群的红色之旅。踏着革命先烈的足迹,走进原中央苏区纪念馆和旧址,观展览,看文物,听讲解,深情追忆当年红军将士们在党的领导下创建苏区,保卫建设苏区,造福苏区人民的丰功伟绩。
走进红都瑞金,革命历史旧址众多,假日的旧址景点,游人如海,人潮涌动。当我们走进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旧址,参观旧址陈列的多件革命历史珍贵文物和文字简介后,令我心潮起伏感慨 万千,观后,夜不能寐欣然提笔……
图|江西瑞金叶坪原国家银行旧址
说起银行,当今的人们并不陌生,在全国各地的大街小巷,城市乡村中有多家银行的网点营业,既方便了群众又能给国家创收。然而,现在很少有人知道国家银行开创者和首任银行行长是谁还不清楚,我国红色金融事业创始人又有哪些人?带着这些疑问小编游览了旧址和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现加以整理,本文重点叙述首任国家银行行长,毛泽东主席的胞弟毛泽民烈士在原中央苏区带领一班人创办国家银行的革命故事。
翻开国家红色金融的历史,我们可以追溯到井冈山斗争时期。早在1928年5月,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就开办过造币厂,铸造过“工”字银元;1929年8月,在东固苏区创办了东固平民银行。在这里发行了根据地最早的木刻版纸币;1930年2月,在福建永定第三区成立了信用合作社,发行了银毫票;同年三月,赣西南苏区政府决定将在原有银行的基础上扩充为赣西南银行,采用石印机来印制纸币。同年11月,又扩大为江西工农银行,开始发行彩色新币;与此同时,福建苏区也扩大成立了闽西工农银行。这些银行的成立后,在各根据地苏维埃地方政权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中央苏区根据地基层政权的不断巩固和武装力量的发展壮大,中共中央首脑机关陆续从上海迁来苏区后,就在全国苏维埃政权建立之时,中央临时政府就深知银行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决定建立自己的国家银行。第一次苏维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经济政策的决议案》决定:
“……为着实行统一币制,并帮助劳苦群众起见,苏维埃政府应开办工农银行,并在全国苏维埃区域内设立分行,这个银行有发行货币之特权。”
同时,一苏大还宣布了有关国家银行、信贷、货币和金融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
与此同时,中央临时政府任命毛泽民同志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行长,负责国家银行的筹建工作。
图|首任国家银行行长的毛泽民烈士
他是在1931年10月,奉命来到中央苏区的。俗话说的好:万事开头难。他刚来到瑞金叶坪时,正赶上中央临时政府准备召开一苏大,他就马不停蹄地参加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
1932年2月1日(农历1931年12月2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在前江西工农银行的基础上,才在瑞金叶坪村正式创建,隶属于临时中央政府财政人民委员会领导。国家银行的五位创始人是:
毛泽民任国家银行行长。
曹菊如任国家银行会计科科长。
赖永烈任国家银行业务科科长。
莫均涛任国家银行总务科科长。
钱希均任国家银行会计。
图|时任国家银行会计科科长的曹菊如,建国后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当时,国家银行选址在叶坪的一户农民让出的一幢小楼里,房子为砖木结构,坐东北朝西南,楼上楼下共有两个小厅和三个房间。楼上小厅是财政部记账员的办公室,楼上两个房间,一间是毛泽民同志的办公室兼寝室,另一间是银行职员的宿舍,楼下小厅是银行的办公室。办公用房总共面积大约300平方米。
国家银行的营业资本由国库于预算中拨给,下设分行、支行、兑换处等分支机构。业务除办理抵押、贷款、存款、票据买卖贴现、汇兑、发行钞票、代管国家金库外,还负责发行革命公债及经济建设公债任务。
毛泽民同志是一位理财能手,在他的精心安排主持下,国家银行的工作井井有条并迅速的开展起来,毛泽民把国家银行的职能工作概括为以下九个方面:
彻底摧毁反动派的金融体系,废除高利贷剥削,冲破敌人的经济封锁;
打击汉奸的破坏活动,防止根据地的金银外流;
统一货币制度,建立自己的造币厂,发行适当数量的纸币;
开办机关、企业、红军部队人员和个人储蓄,扩大银行股金;
为经济效益好的厂矿合作社发放贷款,扶持苏区各项建设事业;
改善经营管理,从宏观上调剂银行资金余缺;
办理兑换业务、管理现金并代管金库工作;
组织信用社,帮助工农群众兴办各种生产合作社;
保障贸易繁荣市场发展,生产稳定,物价安定,人民生活和为革命战争服务。
在毛泽民同志的努力工作下,中央国家银行在苏区的货币很快统一起来了,为了制作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自己的纸币,毛泽民同志找到曾留学日本的中央政府办公厅文书黄亚光,和他一起商量纸币的设计,绘制等方面的工作。他们克服中央苏区当时纸张奇缺,可供印制钞票的高质量纸张更难找到,于是,他们带领同志们到处采购烂鞋底、断麻头,采集纤维多的树皮自己试着造纸。在他的领导下,硬是在苏区瑞金办起了一个造纸厂和一个造币厂。并在1932年7月印制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自己的纸币,并统一正式发行了新纸币。
图|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发行的纸币
当年,国家银行的兑换业务、代理国家金库的业务和开办信贷的业务同时开展起来了。由于币值稳定,在中央苏区根据地具有很高的信誉。
国家银行在毛泽民的主持下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信贷业务规则,如《国家银行往来存款暂行规则》、《定期存款暂行规则》、《往来透支暂行规则》、《定期抵押放款暂行规则》、《定期信用放款暂行规则》等等。
国家银行为更多吸收大众存款,还不失时机的在根据地开展了储蓄运动。来鼓励个人参加储蓄,开办定期、活期、零存整取三种储蓄业务。鼓励广大工农群众在日常生活中从事节约,将所节约的零钱存入银行,使得聚少成多,化整为零。银行将这些社会余资投放到各种合作社信用社以及工农群众和个人所经营的生产事业上,大大发展了苏区工农业生产,扩大了对外贸易,使苏区盐贵布贵以及现金减少的问题而迅速得到解决。
据史料记载,国家银行对中央苏区的32个国营工厂和矿山,对80%的私营工商业和无数的手工业生产者提供了大力支持。他们千方百计寻找各种关系,开辟通商途经,把苏区大批土特产品销往国统区,又将大量食盐、布匹、药材、煤油等苏区紧缺物资运回苏区,有力解决了红军部队和苏区群众生活上的急需,并疏通了与国统区之间的贸易渠道。
图|中央苏区时毛泽民烈士的“全家福”
1932年春天,临时中央政府决定成立钨砂公司,由毛泽民同志兼任总经理。负责组织钨矿的生产、收购和钨砂的出口贸易工作。当时钨砂公司只有盘古山和铁山垅两个矿场,毛泽民经过实地调查后,又从两个老矿场抽调两三百人,开辟了小垅、上坪两个新矿场。经过矿工们的努力,到1933年底,中央钨矿公司四个矿场的年产量达到1800吨,到1934年夏,中央钨矿公司共为中央苏区赢得了产值约200多万银元,工人总数达到了约5000人。
同时,中央苏区的制盐工业也搞得红红火火。由于国家银行大力支持苏区实业生产,有力支援了中央苏区红军部队第五次反“围剿”的战争,还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派对苏区的经济封锁。
国家银行随着各项金融业务活动的展开,机构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壮大,人员也从最初的5人增加到50多人。各职能机构不断完善,设有业务处、总务处和国库科、会计科、发行科、营业科、出纳科、保管科等机构。在管理体制上,实行垂直管理,总行下辖各省分行、直属支行和兑换处,金银收买处等分支机构。
到1932年底,省分行有福建省分行和江西省分行两个,兑换处有福建的白砂、南阳,江西的兴国、瑞金等处,还在白砂、南阳、瑞金、兴国、会昌等地设立了收金买银处,还在各县苏维埃政府和各军经理机关设立了几十个代兑处。
图|苏区国家银行门楼老照片
1934年2月,中央直属的瑞金县成立了国家银行直属支行。同年五月,中央临时政府发出“为发展信用合作社彻底消灭高利贷而斗争”的布告后,各地迅速建立了信用合作社,也统一隶属国家银行管理。从此以后,中央苏区完全形成了自己独立完整的金融体系,毛泽民同志在这一时期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
从那以后,中央苏区进入了一个鼎盛的发展时期。由于国家银行作用的不断增强,财政人民委员会作出决定,从1933年9月起,国家银行实行独立经营,直接属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不在隶属于财政部门领导。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部队战略西征时,国家银行工作人员编入中央军委纵队第15大队(袁福清任大队长,毛泽民任政委,曹菊如任支部书记),随红一军团队伍踏上了漫漫的长征路。
开始时,国家银行金库所有的黄金、白银、纸币,甚至印钞票的石印机,铸币机等物资,一并打包100多担由一百多个挑夫运输,红军部队还配备了一个警卫连沿途警卫,后因战争形势恶劣,行军路上逐渐丢弃或掩埋笨重物品,只带上黄金和白银和少量纸币行军。
1935年11月下旬,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国家银行总行与陕甘晋苏维埃银行合并更名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至此,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在毛泽民同志的带领下,顺利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游原国家银行创办地旧址,深情缅怀老一辈红色金融事业开创者的丰功伟绩。抚今追昔,饮水思源,倍感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啊!(完)
【本文参考资料:《群星瑞金聚首》,部分配图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作者原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