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姚(姚宁)
不久前去了下湄桥的原郴州地区棉纺厂旧址 ,再往南行不远就是原 郴州市( 今北湖区 )床单厂。两个老工厂之间也就相隔一条老同福路,原地区棉纺厂的办公楼旧址,今天挂牌“北湖区下湄桥床单厂周边棚改项目指挥部”。
从原地区纺织厂跨过同辉路,只见路旁 有一块布 太规范 的 路牌,上面书着“床单厂路”。这是一条以工厂命名的道路,路右侧为原床单厂,左侧为原内衣厂。
据《郴州市志》记载:郴州床单厂:1951年,郴县专员公署在城区兴建 国营郴州织染厂,主要生产土布、青光布2万米,产值2 .96万元。
1953年,下放郴县,改名国营郴县织染棉织厂,先后将城区私营联兴针织厂、国营烈军属福利工厂 、私营利华 织布厂并入该厂。
1959年,划归市管,改名郴州市棉织厂,有职工198人。1967年,进行扩建,并在下湄桥兴建厂房,安装宽幅织机60台,生产稳定发展。1975年,转产床上用品,改名郴州床单厂。1983年,产品由国家统购统销改为自产自销。随着体制改革,计划经济与市场 经济的碰撞 ,很难销 售产品,随之床单厂改制倒闭。
事隔四十多年后,又来到床单厂,为写本文来实地拍照。触景生情,那废弃的厂房,那些仅剩下断壁残垣,也许在那残存的厂房上,似乎隐约看到当年付出的青春与艰辛……
眼前的床单厂车间,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建设。由原郴州镇建筑公司承建,那时正逢计划经济吋代,市内各单位兴建基建项目,由政府将项目建设款划拨到各级建筑公司,那时,也无需走建设工程招投标程序,建好厂房后移交给厂方。
今天来到床单厂残存的车间,空荡荡厂房,昔日的纺织机械隆隆似乎还在空中回荡……
这张珍贵的老照片,是好友袁克力提供。记录了1992年6月,“中共郴州床单厂第三届代表大会”盛况 。时任工厂党、政主要 领导及党员与会代表们一起合影留念。
这张老照片为上世纪七十年代,上级领导来床单厂检查工作。(照片为好友袁克力提供)
原床单厂与一条马路之隔的是原内衣厂。不过,内衣厂厂房早已拆除,新建了金辉小区。
1979年6月,郴州市线袋厂被省轻工业厅列为内衣定点生产厂家,改名为市内衣厂。并投资107万元,在下湄桥新建厂房,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内衣150万件。1981年5月建成投产,由内衣主机27台,职工356人,生产棉毛汗衫两大类35万件,完成产值118万元,利润 创利税8万元。
下湄桥街道同辉社区居委会成立于2002年8月,地处下湄桥街道南部, 社区居委会办公地点建在同辉小区内 ,辖区面积约0.9平方公里。有幸 、市 、区属单位13个,均系破产、改制企业。居民小组9个,常住人口2112户,6230人,流动人口约991人。社区共有5个党支部,党员195名。
从床单厂走出来到桥头, 同心河畔有一水塔,这里是原钢针厂。1987年,郴州地区五金机械厂改为地区钢针厂 。厂地址 在下 湄桥,去纺织厂的公路桥北侧。主要生产纺织钢针,约16.32万枚。随着纺织厂先后破产倒闭,钢针厂也随之而去。
原地区钢针厂,1989年独立核算企业情况,有职工人数299人,固定资产净值241万元,利税99万元。同心河畔,钢针厂的老公路桥依旧人来人往,桥边老厂的水塔还在。

下湄桥床单厂周边棚户区改造项目是郴州市北湖区重点项目之一。本棚户区的改造对于保障城市中的老低收入人群的利益,改善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环境和条件,加快北湖区建设进程和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018年8月9日下湄桥是我市棚户区改造重点区域,辖区内工矿企业家属楼、老旧危房、厂棚、老式集体宿舍多,且辖区居民下岗失业、重病低保等特殊困难群体多,工作难度大。
下湄桥城中村改造项目是市核心棚户区改造项目,位于下湄桥东片区。项目红线内总占地面积357.996亩,项目总改造户数1000余户,其中集体土地上房屋主拆迁户90户,非拆迁安置户163户,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私房740户,公房7户。该项目预计投资约6.92亿元。整片改造后将建成规模性的郴江河下游沿河风光带。
初秋之日,骑行于南岭大道下湄桥路段,宽敞的街道、新建的楼房、热闹的游园。现在这里环境太好了,有了游园、商场,下湄桥变美了,住在这里又方便又舒服!下湄桥的美,是老工业区散发出新活力的城市之美。
郴江河主要以灌溉为主,在上游的原江口乡也兼用于小水利发电 。它是郴州 城市建设 的基础,它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它也是郴州市的一条亮丽风景线。
如今同心河畔高楼林立,沿河两岸经治理河堤和人行游道后焕然一新。昔日的工业厂房逐渐消失,期待已久的棚户区改造早日建成,将极大改善中低收入群的住房 条件 ,这是我们 共同 的期盼。
感谢《郴州市志》和好友袁克力提供相关资料和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