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青釉素面水仙盆,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前两天,我无意中在同事办公桌上看到一个天青色汝瓷斗笠杯。颜色沉稳大气,器型古朴雅致。在一片书笔交错的混乱中,显得遗世独立。
上前一问才知道,原来是被称为“宝丰汝窑复烧第一人”的王国奇之手。
王国奇,对于普罗大众而言,名不见经传。但在汝瓷复烧圈,他可是拥有许多粉丝。1969年出生于宝丰清凉寺的他,用了几十年时间,只做一件事——复兴汝瓷。
“我是清凉寺人
复兴汝瓷是清凉寺人的责任和义务”
上世纪末,一条震惊古玩界的消息,从平顶山宝丰县这个小县城传来:湮灭历史近千年的宋汝官窑口被找到了!
这条消息,也使往日名不见经传的宝丰县清凉寺一时间风头无两。
与此同时,一个曾在宝丰陶瓷厂做学徒的人在心里暗下决心,立志要“复兴汝瓷”。
这个人,就是王国奇。
“我是清凉寺人,复兴汝瓷是清凉寺人的责任和义务。”
王国奇从小生活的地方,是古代的瓷区,地里经常冒出许多碎瓷片。这些碎瓷片不经意的出现,也给王国奇的一生埋下伏笔。
小时候,王国奇常去县里陶瓷厂玩耍,后来,随着他渐渐长大,对烧瓷的兴趣也越来越深厚。二十来岁时,便跟着陶瓷厂一位叫闫振民的技术员学烧瓷。
但遗憾的是,学烧瓷没几年,陶瓷厂便停产了。
就在这个时候,“清凉寺就是汝官窑口”的消息传了出来。王国奇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小时候当石头玩的碎瓷片,都是“瑰宝”!
“汝瓷”一词正式闯入他的世界。
随后,他便翻阅资料,找寻跟汝瓷有关的内容,进行研究。
汝瓷,我国宋代“五大名瓷”之首。始烧于唐朝中期,并在文艺大师宋徽宗的推动下,拥有了“官方背景”。汝瓷官窑的建立,使汝瓷由此达到顶峰。
可惜的是,汝窑建立前后一共也就20来年,便由于战乱,以及汝瓷本就难以烧制,釉料珍贵难寻等特点,渐渐失传。
北宋汝窑开片式葵口洗
从汝瓷失传那一刻起,不少人前赴后继地奔赴在复烧汝瓷这条路上,其中,名气最大的便是雍正和乾隆。
然而,真正复烧成功者,甚少。
用了9年时间
终于复原出汝瓷天青色
对于王国奇而言,想要复烧汝瓷,首先要了解宋朝时期汝瓷的器型。
但留存于世的古代汝瓷少之又少,每一件都记录在案,且大多珍藏于世界级的各大博物馆。
其中,台北故宫博物院23件,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戴维基金会7件。除此之外,仅有10件,散藏于美、日等博物馆和私人收藏。
可以这么说,现今随意一件古代汝瓷的现世,都足以震惊整个收藏界。
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哪那么容易见到真品。所以,王国奇不得不更加埋头苦读,从各种书籍中汲取关于汝瓷器型的知识。
但除了器型,釉色才是复烧之路上真正的考验。
“釉色非常难把控,汝窑天青为贵。”尤其是汝瓷的这个“雨过天青”色,古人到底是用哪些矿物配置而成的,当时没有人能说的出来。
但这个困难,并没有把他吓住。王国奇想,既然古代窑口在这儿,烧瓷本就是就地取材的事情,那汝瓷釉色所需的矿物质,一定也在这附近。
于是,他开始每天在附近山上逛游,每看到一种新石头,就带回家,磨成粉,掺到釉里去。
但伴随着每一次的试烧,失望总是如影随形。
而每一次试烧,都是一笔费用开支。渐渐地,王国奇开始入不敷出,向周围亲朋借钱。
有一次,他在一本书上看到北京有一种长石,会使得瓷器的釉色更好。但生活已经很窘迫的他,根本支付不起去北京费用。
于是,他带着200块钱盘缠,买了一张仅两站的北上之旅的区间票。
快到北京时,忽遇列车员查票,窘迫的他不得不趁着火车进站减速,跳车逃跑。
总之,经过此无比惊险又艰辛的一趟北上,王国奇终于还是将一筐心仪的矿石背回了家。
终于,在2004年那年,王国奇烧出了一只天青釉圆洗,卖出了5500元的价格。
而此,距他在家第一座试验窑的建成,已经9年了。
每天被顾客的电话吵醒
作品还被送给英国皇室
王国奇烧出天青釉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汝州陶瓷界,前来寻瓷的人也越来越多。
随着他名气渐大,很多年前,就已经有人点名要王国奇的作品了。
那时的王国奇,每天都是被顾客的电话叫醒的。为了确保王国奇能准确交货,经常有买家一个接一个的电话催促他起来烧窑。
长期致力于汝窑考古研究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郭木森,也评价王国奇复烧的汝瓷釉色和胎质非常接近北宋汝窑本色,“国奇老师下了很大功夫,是当今汝瓷复烧的大师级匠人,研究成果位于行业前列。”
而另一位汝瓷行业观察者则直接说,“国奇老师是宝丰汝窑复烧第一人,当之无愧。”
王国奇作品 乳钉小香杯、壶
如今,王国奇不仅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还拥有“中原陶瓷名匠”等称号,其作品“圈足洗”,也获得2017年“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同年12月,他的作品《圈足洗》,还被国家博物馆书记胡朝辉作为礼品送给英国皇室。
同时,为了更好的传播汝瓷文化,让更多人见识到北宋汝瓷的美感与神韵,王国奇还成立了专门以复烧为主的专业化汝瓷品牌——禾采汝窑。
严格按照北宋汝窑的工艺去采料、制釉、拉坯、烧造,努力呈现汝窑天青神韵。
这么些年过去了,他依然匍匐在“复兴汝瓷”这条路上,并对自己的要求越加严苛,每日提高自己制瓷技术。只盼,汝瓷早日重现昨日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