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年销量4.8万台,年环比销量下降了49%,对中华来说,去年又是一次下跌的一年。琦玉民手里握着整个大中华区品牌。从目前的销售业绩来看,纪玉民为中华构建了神话般的未来,但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仍然救不了中华天中华,压在纪玉民的肩上。
华晨除了我们熟知的中华品牌外,还有华松和金杯品牌,其中华松目前产品稀有,销量几乎停止,基本宣告失败,金杯作为商用车品牌,市长/市场需求不大,竞争激烈等,难以快速有效地发展。(威廉莎士比亚,温斯顿,商品名言)。从华晨目前的体系布局来看,只有中华这个梁融留下的老品牌得到了发展。
但是,自从琦玉民于2006年收购中华以来,梁融打造的“江品牌”越来越低。
从2017年的销售趋势图可以看出,整个中华品牌去年月销量最高为6695台,整个品牌甚至有2658台惨淡的月销量数据,作为发展了几十年的品牌,与当年中华的强盛势头相比可谓天差地别。
细心的人可以发现,BBA国内合资品牌中,奔驰奥迪被北汽一期进口,宝马这个百年品牌在当年华川进口口袋里,当然,将合资宝马、宝马系列和车型引进国内不是基玉民决定的,而是当年梁融的功劳。中华作为上市不多的汽车企业,功劳也属于梁融。一家地方企业吸引了德国宝马。
齐玉民占领中国后,中国V3、V5、H系列汽车产品被创造出来,但市长/市场的销售业绩和知名度相当低,去年的年销量还不到5万辆,不得不说齐玉民是个优秀的执行者,但在决策和意识形态层面上,他无法支持庞大的汽车集团。
当然,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如果没有华晨宝马,华晨集团就很难继承。
2017年,中国发布了财务信息。其中年净利润为53亿韩元,数据上相当不错。但是大家不要高兴得太早。上一段我们已经在中国下面提到了华川宝马这个品牌。去年华川宝马国内销量为38.6万辆,直接利润104亿韩元!华川利润为52亿,去年整体利润为53亿,华川宝马为52亿做出了贡献!上市公司总是早上只看宝马,看数据,中国、华松、金杯、华晨雷诺品牌,但我们还是可以把集团数据和单件华晨宝马数据进行比较,可以得出自主基本没有盈利能力的结论。所以我觉得华晨改名为“宝马汽车中国华晨分公司”!
为什么我说华晨的独立盈利能力差?或者看看具体的生产和销售。
去年销量最好的车型是中华V3,年销量为3.6万辆,同比下降了52%,其次是中华H3,销量仅为4461辆,中华V6、V6等SUV车型销量可谓荒凉。存档、H320、H330、H230、H220 4
那么我的问题来了。只开一条h线。年销售量只有100台左右,如何盈利?这种累赘车型仍在生产,在目前琦玉民的高谈阔论中,我们没有看到改造或挽回这种车型的意思,你能理解这种鸡肋车型仍然阻碍着整个品牌的发展吗?(威廉莎士比亚,美国作家)。
阿布博V7?想成功,做愚蠢的梦。
中华不缺乏产品,但中华正好推出新产品。中华V7是一款新产品,打出了“做梦中华”的好牌,但在我看来,睡醒后仍然需要生活。是弱者的思想。这是更滑稽的策略。中华压宝V7仍然不会成功。因为中华仍然没有意识。
utiaoimg.com/large/pgc-image/1526136878099dfb583d731?from=article.detail&_iz=31825&index=5" width="640" height="406"/>中华V7面前有无数座大山,任何一座都能驱逐中华V7,首先是10万级哈弗H6这一关,足以让中华胆战心惊,更别提吉利、荣威、传祺、长安这种全面发力的企业,而中华V7作为一个全新的车型,没有市场积累同样没有品牌优势,如何能立足于市场?潜在消费者又是谁?靠的是什么取胜?这是非常大的问题!
当然,有人说V7的优势在于宝马发动机,以及宝马赋能之后的配套供应商体系,但是在我看来消费者完全不care这些点,首先宝马发动机不是让消费者动心的因素,至少在华颂7上是直接搬来了宝马的动力总成,但是惨淡的销量将其打回原形,现如今宝马的1.6T发动机再度成为中华的卖点。
我倒想问问各位消费者,宝马发动机会是你们选择中华V7的点吗?很显然不是,现如今消费理念趋于成熟,更多的消费者关心的是产品自身品质如何,售后维修保养以及品牌影响力如何,单独套用一台发动机就想立足于市场,跟用一个裹脚布裹住东施的脸有何区别?
而华晨信誓旦旦的称自己活得了宝马授权的供应商配套体系,但这早已不是消费者关心的对象,现如今拿到主流配套体系的品牌不在少数,长城多年前就与博格华纳/博世等品牌深度合作,奇瑞、吉利、长安等主流品牌早已不用这个作为卖点,基于配套体系之上的,是产品自身品质!
祁玉民想做好中华品牌,更想做好华晨,但现如今的局势没有留给他太多的时间,前有狼后有虎的尴尬局面,中华很难有所突破,一方面是SUV市场禁入白热化阶段,另一方面则是双积分政策即将落地,华晨中华面临的挑战,是空前绝后的,而根据这两年市场下滑的速度分析,祁玉民想用一场发布会就扭转不利,很明显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