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油粘度是汽车发动机润滑油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基本由基础油和添加的粘度改善剂共同决定。目前,国内机油厂商基本沿用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标准,也就是我们通常在各种油桶外看到的)0W-40,5W-30,10W-40等这些标识。
我们用一张图来解释这些标识内数字的作用:
不同黏度的润滑油有什么作用呢?
第一个数字,也就是W之前的数字,表示低温流动性能,W就是Winter(冬天)的意思啦。这个数字越小,说明低温的流动性越好,0是目前最小的低温流动性指数了。0W的产品使用4类以上的基础油制造,要求很高。
而且,0W要求-35℃不凝固的极致低温性能,在-20℃和-30℃这种北方冬季常见的气温下也比5W和10W有更好的流动性。而3类基础油最好也就只能调和成5W的油品,而且要添加大量抗凝剂以防冬季低温下像花生油一样冻成一坨。冻起来的润滑油是没有润滑作用的,所以很多卡车司机冬季用秸秆烧油底壳给发动机内的机油升温,这样既危险又容易使机油变质,所以选用耐低温的机油产品是最好的选择。
简单说,就是,北方经常低温严寒的地区冬季尽量选择0W机油,或者5W的机油也能勉强使用。
上图为机油-30度低温实验的图片,从左到右依次为5W-30,0W-40,5W-40样品,中间0W-40样品完全未凝固,透明液态,5W-30样品部分凝固浑浊,5W-40样品也已经部分凝固浑浊了,从倾倒流动速度来看0W-40样品也至少是5W-30的2倍。
横线后面的数字,20或者30,40甚至有的是50表示了机油在发动机热车完成正常运转情况下的粘度,即高温粘度,这个数字越大,机油越稠,越小则越稀。根据发动机的不同需要选择不同高温粘度的机油。
比如,新发动机,或者日本产的高精密度发动机,可能只需要30粘度或者20粘度的机油,而欧洲车系普遍需要30或者40的机油。因为加工精度,发动机的缝隙大小等不同,高粘度的润滑油能更好的密封活塞和缸体之间的微小缝隙,也就是能耐受更大的缝隙啦,某些高级日本车的发动机,20的油就足够了,因为加工精度更高缝隙很小啊。同样的道理,老发动机由于工作磨损和损耗,需要稍高粘度的机油,比如开了5-6年后,可能欧洲车需要从30的机油换成40的,这样才能保证机油对气缸的密封性能。
还有,追求驾驶感和性能的车主,可能发动机会运转在比较高速度和高功率情况,这样请选用稍高粘度的机油,比如40粘度。如果追求省油,则推荐30粘度的机油。粘度越低,省油当然越多。
机油的高温粘度需要根据车主和发动机的自身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