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爱车一族

埃尔多安怎么挽回大国威严

文:王伟 节选自《用地图看懂世界格局》

授权读史(dushi818)发布

要想真正搞清楚电视新闻里每天究竟都在说些什么,你其实没必要天天盯着热点新闻,最有效的工具应该是几本历史书和一张地形图(不是只简单标出国境线的那种)——历史渊源和地缘政治是研究国际政治的基础,搞清楚这些,你甚至可以预先知道几天以后的新闻将会报道什么。

俄罗斯与土耳其之间的关系也许就是一个最好的范例。自2015年俄罗斯武装力量正式介入叙利亚内战以后,俄土关系一度变得异常紧张。2015年11月24日土耳其军方击落一架俄军苏-24战斗轰炸机并导致一名俄军飞行员丧生,由此两国关系跌到了谷底。

依照当时的紧张气氛,即便俄军真把土耳其境内的什么目标给轰了,恐怕人们也不会感觉到太意外。而不久之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的态度转变之快同样让人始料未及,埃尔多安不仅在态度上对俄迅速软化,甚至提出可以向俄军提供军事基地。不久之后,土耳其爆发了针对埃尔多安的政变,而这一次俄国人选择了支持埃尔多安,其态度要比欧美国家明确得多,甚至有消息称,关于土军方发动政变的情报,最早是由俄罗斯情报部门提供给埃尔多安的,这是否属实我们不得而知,但俄罗斯对埃尔多安的支持则是显而易见的……

要想把这种乱糟糟的关系搞清楚,我们恐怕要把时间退回到1453年。当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军队正在猛攻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都城君士坦丁堡,在经过惨烈的攻城战之后,土耳其士兵如同潮水般攻入城内。东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在守城战中战死,两个儿子一个战死,一个投降。由此东罗马正式宣告灭亡,君士坦丁堡也就成了现在的伊斯坦布尔。至此,欧洲基督教文明开始处于奥斯曼帝国的兵锋之下。

君士坦丁堡被围城

在君士坦丁堡被攻破时,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娅公主和她的父亲却成功逃了出来,并且一路跑到罗马寻求庇护。1472年,罗马天主教教廷做出了一个决定:将已经成年的索菲娅公主嫁给了莫斯科大公国的伊凡三世。

对于公主本人来说,这在当时恐怕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那时候莫斯科公国在西欧人眼中的形象,就类似于我们春秋战国时代中原国家看秦国——就是一个介于“蛮族”和“文明人”之间的存在。而且伊凡三世同意联姻的条件是索菲娅公主未来所生的子女不得继承莫斯科大公之位,要知道母凭子贵可并不是中国的专利。而这位公主却很痛快地答应了这桩婚事,相对于在天主教的地盘上寄人篱下,这位公主显然更愿意去“荒蛮之地”重振家族的荣光——老实说,这段历史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权力的游戏》里“龙母”丹妮莉丝·坦格利安或者《芈月传》上去,抑或说是两者的混合物。

罗马教廷之所以要促成与莫斯科公国的联姻,本质上还是来自奥斯曼帝国的巨大压力。东罗马帝国被灭后,土耳其人很快又占领了巴尔干半岛,这也为五百多年后的南斯拉夫分裂埋下了伏笔,此时罗马教廷所处的意大利半岛已经岌岌可危。

如果能让伊凡三世率军南下,向土耳其人开战,那么这个危机就可以得到缓解。

此外,罗马教廷还有另一层心思:东罗马被灭之后,东正教文明圈就只剩下以莫斯科大公国为首的诸城邦了,如果罗马的天主教教廷促成了带有东罗马最后血脉的索菲娅公主与莫斯科大公的联姻,那么教廷与东正教城邦的关系就会变得密切起来,那么未来没准就可以结束天主教和东正教长达千年的分裂状态,使得后者重新归附于罗马教廷。

而伊凡三世在迎娶索菲娅公主后,从法理上说也就成了东罗马帝国的唯一继承者,后来“沙皇”这个称谓其实就是俄语中的“恺撒”,而作为东罗马皇室标志的双头鹰,也就成了沙皇俄国和现在俄罗斯联邦的国徽。而俄罗斯学者则一直认为俄罗斯是“第三罗马”(西罗马为“第一罗马”,东罗马为“第二罗马”)。

伊凡三世在迎娶了索菲娅公主之后,自然没有如罗马教廷所希望的那样,傻呵呵地去和土耳其人拼命——以当时莫斯科大公国的实力而言这基本等同于自杀。但是伊凡三世却充分利用了这次联姻所带来的“势”,既然莫斯科公国是东罗马的继承者,那么莫斯科当然就应该是其他信奉东正教的城邦的首都,伊凡三世就应当是罗斯诸城邦共同的国君,那么由莫斯科大公国来完成对东正教诸城邦的统一,在道理上也就名正言顺了。

索菲娅公主到达莫斯科时,还带去了大量原本收藏于君士坦丁堡的典籍,其中除了文化内容之外(所以俄罗斯文化确实传承了一部分拜占庭文化),还包括官制和礼仪制度。伊凡三世借此进行了一轮政治改革,打压了旧贵族,强化了中央集权。

后面的事情因非本书主线,所以就不赘述。简而言之,伊凡三世借此机会一路开疆扩土,在他去世之前,“莫斯科大公国”变成了“俄罗斯”,版图足足扩大了6倍。而与此同时,索菲娅公主经过一系列宫廷政治斗争,几经沉浮,最终让自己的儿子瓦西里登上了王位,这就是历史上的瓦西里三世。换句话说,伊凡三世最初的布局还是被自己的王后给破了。继位后的瓦西里三世继承了老爹的遗志,经过一系列战争之后,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俄罗斯统一国家基本形成。

从16世纪中后期伊凡雷帝时代开始,俄罗斯开始大举扩张领土,到公元17世纪,俄罗斯与奥斯曼土耳其两个帝国终于开始了正面碰撞。对于俄国上层而言,“南下”几乎是一个永久的战略命题,其主要方向大致是今天的南亚、中亚、西亚以及北非地区,再具体说,俄国的南下战略有两条路径:一条是越过高加索山脉南下,直抵伊朗,最终控制波斯湾;另一条是从费尔干纳盆地向南进入阿富汗,切开开伯尔山口。数百年来,这一战略几乎从未变化。

至彼得大帝时代,俄国的南下战略思路开始变得越发清晰起来,已经不再是居于苦寒之地的民族的本能反应,而是有明确的地缘战略目标:一般来说,人们通常认为俄国的南下战略,最终是为了获得温水港,而事实可能并非如此——即便俄国人真能得到一两个温水港,也很难靠它们来挑战欧洲强国的海上霸权。相反,如果俄罗斯能够南下控制“世界岛”的中央区域——欧亚非三大洲的交界地带,那么完全可以凭借陆权来挑战西方的海权。

当时俄国南下所面对的对手,正是波斯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从公元17世纪到20世纪初,俄罗斯与土耳其在241年里打了11仗,平均不到19年一战,第11战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俄土分属对立阵营。十月革命之后,多国干涉俄国内战,这其中也包括土耳其军队,这样算下来,俄土之间大战共计12次。

从17世纪开始,奥斯曼帝国已经开始逐步转入颓势,面对俄罗斯一直是败多胜少。通过200多年的不断交战,俄国人将与土耳其交战的战场逐步从乌克兰推到了西亚地区,他们从土耳其手中先后夺下了克里米亚半岛以及高加索地区的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并且让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脱离了土耳其的统治,成了独立国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俄罗斯的崛起史其实就是土耳其的衰败史。

一艘印度航母养活了俄罗斯两大军工企业

毫无疑问,普京如今是俄罗斯的“男神”,即便在中国,他也拥有不少粉丝:政治硬汉,拥有传奇般的克格勃背景,其实他自己反倒并不愿意提及这段往事,上天可以开战斗机、在地上用麻醉枪撂翻过老虎,骑马、游泳、打猎,甚至可以骑着哈雷摩托在大街上狂奔,还是柔道黑带,外加不少姑娘们眼中的“暖男”,这些都是普京公众形象的符号。不过这里的故事,反映的则是普京或者说俄罗斯人的另一面。

这个话题还要回到1991年苏联解体的时候。在苏联解体之前,印度曾欠苏联政府100多亿美元,我们要注意的是那是在20世纪九十年代初,一辆原产的雅阁轿车在北美市场不过4000美元,可想而知那100亿美元意味着什么。

苏联解体后,卢布对美元汇率从最初的1∶1.1狂跌至3000∶1。印度瞅准这个时机,坚持用卢布还清了当时欠苏联的所有债务——这样一来,实际支付给俄罗斯的不过是300多万美元。而这件事正好发生在俄罗斯人最困难的时候。当时莫斯科冬天连供暖都保证不了,不少居民由于食物缺乏出现了营养不良的现象。而在不久之后,印度人就将意识到,他们要为自己的“精明”而后悔。

资料图:印度从俄罗斯购买的“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母

1994年,由于保养不善,隶属俄罗斯北方舰队的“戈尔什科夫”号航母的锅炉发生了爆炸,爆炸使得这艘航母彻底无法动弹。由于苏联解体,唯一可以建造航空母舰的黑海造船厂位于乌克兰境内,因此俄罗斯根本没有能力修复“戈尔什科夫”号,在勉强修理后仅仅维持了一年不到,这艘航母于1996年正式宣告退役。

到1998年,此时印度海军装备了两艘购自英国的二手航母,已经老旧到再也凑合不下去的地步——这两艘航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因此印度急于购买一艘合适的航母来填补海军的空缺,于是此时正缺钱的俄罗斯与缺航母的印度很快就“一拍即合”。

为了确定“戈尔什科夫”号的状态,印度专门派了一个代表团到俄罗斯进行实地考察。在代表团到达俄罗斯之后,印度人惊喜地发现俄国人对他们的接待规格异乎寻常的高,除了好吃好喝好玩之外,竟然还为他们专门安排了一场阅舰式,在各国的外交史上这都是绝无仅有的。

俄罗斯人为了欢迎印度的贵宾,把当时海军仅存的家底统统搬了出来——“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现代”级驱逐舰,甚至还有“台风”级战略核潜艇,这些舰艇众星捧月般簇拥着45000吨级的“戈尔什科夫”号航母,缓慢而威严地从印度代表团眼前驶过,印度人在一瞬间就被这股气势震撼了。

而印度人恐怕做梦也想不到,当时“戈尔什科夫”号的锅炉已经彻底毁了,自己根本无法动弹,受阅时船上一共只有75个人。之所以要用一堆大舰围着它,是为了遮挡住牵引这条破船的拖船——依靠几条拖船连拉带拽,“戈尔什科夫”号才勉勉强强移动了四海里,驶出了印度人的视线之外。当然,在不知情的人看来,这种艨艟巨舰缓缓而来的感觉,肯定是充满了气势和威仪。

经过这场阅舰式,印度人彻底被唬住了,很快他们确定要购买这艘航母。在确定了购买意向之后,1998年底时任俄总理的普里马科夫访问印度,俄方提出来的方案是:航空母舰可以无偿送给印度,需要改装费用7到8亿美元。印度人再一次表现出了他们的“精明”,印方表示最多只能支付给俄罗斯5到6亿美元,另外可以用15亿美元购买舰载机,这个价格远低于俄方的预期,于是谈判就此僵持下来——印度人盘算着当时俄罗斯正在遭受金融危机,而且车臣反叛势力也在蠢蠢欲动,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局面下,俄罗斯迟早要让步。

事情拖到2000年,这个故事的主角终于要上场了,普京此时已经正式就任俄罗斯新一届总统,如印度人所料想的那样,当时俄罗斯确实非常需要钱:俄罗斯刚刚遭遇了对冲基金的洗劫,虽然普京通过“拔插头”的方式,强行遏制住了金融危机的蔓延,但俄恢复元气尚需时日;另一方面,第二次车臣战争俄军虽然在战场上取得节节胜利,但打仗终归也是要花钱。

普京上任后不久便访问了印度,这次访问的核心任务很简单——弄钱。“戈尔什科夫”号的交易,也在这次访问的日程之中,普京给出的价码连印度人都吓了一跳:航母本身依然免费赠送,连改装带配套舰载机的采购、训练等,所有的费用加一起只要15亿美元,这个价格比印度人两年前提出的价格还要低5亿美元,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当时印度人乐疯了,经过一系列技术性流程之后,2004年双方正式签署了合同。合同签字之后,印度当即向俄方支付了1.75亿美元,并承诺五年之内付清全部款项,而俄罗斯则需要在2008年把航母交付给印度人。签了合同以后,印度人满心欢喜地等待航母,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后面的故事差一点把这帮印度人逼疯……

几年以后,印方人员到俄罗斯船厂视察时发现,那艘航母几乎原地没动,2004年时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而此时印度人已经陆陆续续砸进去4亿美元。俄罗斯人给出的理由是:当时对航母的状况评估严重不足,之前支付的这些钱仅能给航母去水、去油、去锈,此外还花了5000万美元从乌克兰重新买了一套动力设备,到现在已经没钱了,如果你要完成它,之前预计的15亿美元肯定是不够用的,我们估计最终需要34亿美元,但考虑到俄印之间的传统友谊,打个折,22亿美元就可以了。当然,如果不想要的话也没关系,不过之前的4亿美元肯定是退不出来了。

印度人自然不能同意让前期花出去的美元打了水漂,更要命的是印度海军后面的规划都是围绕着这艘航母来做的,原来的两艘旧航母此时已经破旧成了样子货,而为了“戈尔什科夫”号,此前印度人已经回绝了英国人的航母合同。此时,他们已经没有退路,只能满足俄罗斯人加价的要求,毕竟22亿美元对比印方在1998年开出的价格并没有差太多。

但事实证明,印度人还是把这个世界想象得太美好了,再次之后:设计方案需要修改——加钱、线缆长度估算少了——加钱、甲板需要重新更换——加钱……到了原本计划交船的2012年,印度的航母还是没有等到,不过倒是等来了俄罗斯代表团,此次访问的议题非常简单——加钱。当然,这一次他们给印度人带来了一份庆祝印度海军节的礼物——一幅巨幅航母油画。

最终在2013年,印度人总算拿到船的时候,此时印度人支付费用已经达到了29亿美元。凭借这笔资金,俄罗斯对他们在巴伦支海沿岸的新造船厂进行了彻底的改建、升级,由此使得俄罗斯在乌克兰独立之后再次具备了建造航空母舰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从2004年到2013年这八年多的时间里,借着在印度的航母上“磨洋工”,俄国人培养出了一大批技术熟练的高级技工。此外原本濒临解散的米高扬飞机设计局,也借着印度人的这个合同起死回生。米高扬开发米格29K舰载战斗机,使用的全部是印度人的资金,而俄罗斯海军也顺道搭了顺风车,以低廉的价格采购了一批该型舰载机,搭载在了俄海军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上。

热诚欢迎广大微友投稿,我们将在最显著的位置注明作者姓名、来源或作者的微信打赏二维码等。投稿信箱:2076458511@qq.com(回复“投稿”,可查看投稿事宜)■有问题请添加小编微信(lishibuluo)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埃尔多安怎么挽回大国威严”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