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爱车一族

桑塔纳和奔驰对比文案怎么写

乌鸦上尉作品

大家好

我是乌鸦上尉

最近

上尉我正在学车

刚上手的时候反应有点慢

切身地感受到了教练的“狮吼功”

虽然教练骂得狠了点儿

那也是为了上路不出事儿嘛

我也憋着一股劲儿

一定要把车学好

每一个男生心里

都有自己梦寐以求的一款车

有的人是玛莎拉蒂

有的人是劳斯莱斯

有的人甚至是

老司机专用的五菱宏光

但是,在上尉我心里的那款车

不是啥大牌跑车

而是一款土掉渣的牌子

——桑塔纳

现在大家看到桑塔纳

肯定会觉得

这是一款烂得不行的车

只有在学车的时候

才能看到它

因为大部分教练车都是桑塔纳

现在你带妹子出去玩

如果开的是桑塔纳

人家八成会把你一脚踹飞

但是在30多年前

情况却完全相反

你开着桑塔纳去带妹子

妹子肯定是两眼冒星星

因为那时候买得起桑塔纳的

绝对是土豪

桑塔纳这种车

虽然诞生于1981年的德国

但是在引进中国后

却成为了中国八九十年代

国民车的代表

中国人对私家车的概念

离不开桑塔纳那句

曾经家喻户晓的广告词:

“拥有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

要知道桑塔纳对中国人的意义

就要从桑塔纳进入中国说起

在桑塔纳进入中国之前

我们虽然也有自己的汽车

但是质量是奇差无比

差到什么程度呢?

那个时候咱们造车

就跟搭积木一样

都是拿着锤子

一锤子一锤子地砸

汽车的零件都是非常精密的

这样用锤子砸出来的车

可想而知质量有多差

1978年,邓小平访问日本的时候

去看了看日本的汽车装配流水线

小平同志21岁在法国留过学

曾在雷诺的车间当过钳工

汽车工业对于一个国家意味着什么

邓小平深有体会

在那个时候

日本人先进的工业

刷新了邓小平对汽车的认知

图:法国留学时的邓小平

以至于参观结束之后

小平同志十分感慨地对日方说:

“承蒙各位指教

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现代化”

图:邓小平参观尼桑生产线

当时,中国的工业水平还不够

我们虽然已经建设了

一汽、二汽和北汽三个汽车厂子

但是我们的轿车工业

基本等于零

年产量才几千辆

在130个国家里排倒数第一

改革开放刚开始

时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

“中国汽车工业之父”饶斌

就立即提出建议:

“引进一条轿车装配线

放在上海

改造上海轿车厂”

图:饶斌

但是,我们之前没造过轿车啊

不知道怎么造

也不知道应该跟谁学,怎么学

还是美国人点醒了我们

一个月以后

美国通用公司率团访华

双方在讨论重型卡车项目时

通用的董事长突然提了个建议

“我们用合资的方式来办厂怎么样?”

这可把我们的翻译难住了

因为他不知道“joint Venture”是啥意思

美方只好详细解释:

“合资就是我们共同出钱

企业是属于我们双方的

赚了大家一起分

赔了一起扛

就好比是结婚吧”

对面的中方谈判代表中

有当时在二汽工作的李岚清

他回忆那次谈判时表示:

“虽然美国人说得有道理

但情感上我觉得接受不了

你是大资本家

我是共产党员

我怎么可能同你‘结婚’?”

现在我们听这句话

会觉得有点好笑

但是在当时,这是很正常的

不过,李岚清虽然没接受

美国人的提议

但是他敏锐地感觉到

合资可能是一次机会!

于是,他把美国人的建议

写进了谈判简报里

邓小平在看了简报的内容后

批了短短的七个字

“合资企业可以办”

就这7个字

彻底改变了中国的汽车工业

我们打算先找人合资

在合资的过程中

再跟他们学技术!

为了这个目标

第一机械工业部

带着一大帮子人出国访问

满世界寻找合作方

当时世界上主要的汽车生产商

包括通用、福特、雷诺和日产等

他们挨个跑了个遍

然而,没有一家企业

愿意和我们合作!

美国认为中国发展轿车为时尚早

法国认为返销和外汇平衡有问题

日本则只肯提供过时的旧车型

总而言之一句话:

他们都瞧不起我们

直到1978年11月

我们的代表团到了德国柏林

发现马路上跑的

一款叫做VW标志的汽车很不错

他们一打听

才知道这叫大众牌

生产地在沃尔夫斯堡

代表团二话不说

就赶到了大众总部

代表团的周子健

亲自让翻译对门卫说:

“我是中国的机械工业部部长

想和大众的负责人谈谈”

图:周子健

门卫一听,赶紧给公司高层打电话

大众销售的负责人就在办公室

他马上回答:

“请到我的办公室来

那是我的荣幸”

在随后的正式会谈中

大众的董事长施密特也来了

我们直截了当地提出

希望大众可以和上海合资办轿车厂

没想到施密特马上举手赞成

其实,当时大众正在和韩国

商谈合作建厂的事

但是施密特知道

和中国市场比起来

韩国简直不值一提

他表示

如果中国愿意和大众合作

他们就放弃跟韩国的项目

并且出钱出技术

甚至可以把大众研制的最新车型

提供出来给我们

拿到了和大众的合作

回国后,各层领导全都开绿灯

各式手续麻溜地就办好了

然而,在上级领导那儿没碰见问题

却在政治上碰见了问题

那个时候刚刚改革开放

很多人的思想都没有转过弯来

总是固执地认为

资本主义啥都是不好的

先是有人认为

轿车是文革的余毒

是官老爷坐的

不是普通群众坐的

不能造!

1982年,上海想大规模生产上海牌轿车

就遇到了当地官员的反对

当时主持全国汽车工作的陈祖涛急了

就和这位官员争了起来

他问道:你坐汽车吗?

对方答:坐

他又问:为什么你能坐,别人就不能坐?

为什么你坐就不是资产阶级

别人坐就是?

对方火了,指着他说:

“你可以到人民日报批判我

但是轿车就是一辆都不能多生产

就要像计划生育那样严格控制”

接着,在大众公司内部

也有人不看好中德的合作

很多人认为

中国这么个穷地方

有什么好合作的?

我们投入一堆钱

能有什么回报?

然而,大众新上任的董事长哈恩

说了一番话力排众议

他说:”尽管中国

刚刚从文化大革命的阴影下走出来

但是在邓小平的带领下

正经历着走向市场经济的改革

这个民族有五千年以上的文明史

在18世纪前

中国是世界上最领先的国家

就是现在

他们也已经在制造太空火箭了”

图:一汽原厂长耿昭杰与哈恩

虽然各方面的阻力都很大

但是磕磕绊绊商量了很多次之后

发展国产轿车

还是成为了所有人的共识

因为大家都知道

我们在汽车工业上

已经落后了几十年

再不发展就真的追不上了

于是,咱们和德国

终于走到了选择车型的阶段

大众给了两个选项:

奥迪80

或者还未上市的桑塔纳

我们最终选择了

外观朴实大气

百公里油耗只有6.1升的桑塔纳

1984年10月10日

上海汽车厂与大众公司

在人民大会堂签订了合资合同

两天后

正在访华的德国总理科尔

和中国副总理李鹏

亲自挥铲为合资公司奠基

我们也终于有了

属于自己的汽车企业

图:德国大众和上汽签字仪式

1985年,上汽大众正式成立

当年就生产了三千多辆桑塔纳

我们终于开始生产小轿车了

图:首台桑塔纳下线

第一辆桑塔纳进入市场时

定价是6万多

而当时普通人的工资

大概是3、40块

那个时候在大街上

能开桑塔纳的

肯定非富即贵

上汽大众成立三年后

虽然产量不断上升

但是有一项指标

始终上不去

那就是汽车零部件的国产化率

当时的一辆上海桑塔纳

只有车轮、天线和收录机是国产的

国产化率仅仅只有2.7%

如果国产化率不解决

即使车卖得再多

合资也是失败的

因为不把技术变成自己的

我们的轿车工业就还是零

为了国产化这件事

1986年,有关部门专门召开了一个会议

政府负责人

给下面下了死命令

“上海桑塔纳轿车的国产化率

1988年一定要达到25%

1989年一定要达到50%

1991年基本实现国产化!”

这项任务对于当时的上汽大众来说

可比登天还难

因为实现国产化就意味着

我们生产的每一个零部件

都要通过德国大众总部的审核

而当时我们的工艺水平

比大众的标准落后了三十年

面对不断被退回的零件

我们工程师的牙齿都快咬碎了

有的人甚至怀疑是德国人

故意卡我们的脖子

但是德国人就一句话

“消费者花了来之不易的钱

就应该买到一辆

质量可靠、性能符合国际标准的桑塔纳

如果你们的零件达不到标准

就不要用桑塔纳的名字!”

当时在上汽的生产车间

我们和德国人

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闹

有时候着起急来

连自己的翻译都骂

最后

为了解决零部件的技术难题

我们调来了三线建设中的

航空航天企业

参与研发国产零件

拿出了我们最优质的工业资源

就是要啃下这个30年的差距!

看到我们拼了命

德国人也很受感动

他们陆续派了上百个退休专家

来到中国做指导

而且还不要工资

就这样

上汽大众的中国工程师们

经过“脱了一层皮”般的艰苦奋战

终于做出了

能通过德国大众18道检测的零件

在这种决心和干劲下

很快,我们的汽车工业水平

也在不断飞速增长

到了九十年代初

上海大众的年产量达到10万辆

其中的国产化率

已经突破了90%

我们从合资中

真正学到了我们想要的技术

1991年,邓小平再次来到上海大众

一辆辆全新的桑塔纳

已经能从电脑控制的生产线上

自动开下来

看到这一幕

邓小平又想起了

他当初看日本人造汽车的场景

邓小平无不感慨地说:

"如果不是改革开放

我们生产汽车

还会用锤子敲敲打打

现在大不相同了

这是质的变化!"

诚如小平同志所言

桑塔纳的生产

彻底终结了中国闭门造车的历史

从1983年的试验性组装算起

历经普桑到桑塔纳2000、

桑塔纳3000、桑塔纳Vista

再到如今的新款车型

桑塔纳品牌的销量

已经累计达到540万辆

当年能开上一台桑塔纳

绝对是身份的象征

不仅是老百姓

我们的警察系统

特别是刑警队

最受欢迎的也是桑塔纳

因为他皮实、耐用

有“开不烂”的称号

图:电影《我是证人》中的桑塔纳

在上汽大众获得成功之后

通用、丰田、本田等巨头

先后在中国成立了合资企业

诞生了一汽大众、上海通用

广汽本田、北京现代、长安福特

等一批领先车企

据统计

2017年我们的国产乘用车

销量为2400多万辆

是1987年全年轿车销量的1000多倍

其中,合资企业生产的品牌汽车

达到1300多万辆

中国的汽车市场

已经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市场

回望往昔

我们要感谢德国人的严苛

上汽人的坚持

和中国汽车开拓者的勇气

正是他们

开创了中国轿车和汽车零部件体系

与全球同步的高标准

开创了属于中国的汽车时代

1983到2012年

超过30年的时间里

皮实耐用的桑塔纳

圆了无数中国人的汽车梦

桑塔纳之于中国人

就像甲壳虫之于德国人一样

它是那一代人心中

永不褪色的经典

后来,我们的工业越来越发达

钱包也越来越鼓

有了更多的选择

也有钱买更好的车

但是很多人

还是忘不了当初的桑塔纳

在中国

无论在哪个城市

无论在哪个时间

无论在哪个路段

你只要抬头看看

肯定能看见桑塔纳的身影

有不少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

哪怕现在的身家

都够好几个小目标了

他们总还是乐呵呵地

把自己的桑塔纳

保养得锃光瓦亮

也许,在他们的心中

一直无法忘怀的

并不是桑塔纳

而是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中

充满干劲、充满斗志

永远开足了马力

朝着美好明天奔跑的

自己吧


乌鸦上尉整理编辑

参考资料:

颜光明 钱蕾 王从军《中国汽车四十年》

李安定《车记——亲历·轿车中国30年》

中国青年报《再会桑塔纳:一个时代的终结和开启》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桑塔纳和奔驰对比文案怎么写”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