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爱车一族

宝马3系换哪个避震器好

驾仕派道道老师一句话,让粉丝花了一万八!

这一代3系上市之初,几乎所有的车评都在说“3系不运动了”,“3系向舒适妥协了”……真的是这样吗?

3系向舒适妥协了?3系可是很乐于把动力输出到轮上,2000多转就可以拉满400牛米的扭矩,转向不会太沉的同时回馈和反应都十分灵敏,在山路的弯道或者车流中腾挪时,底盘也很愿意跟随方向的转动做出反应。

这一代3系运动吗?轻轻摆动一下方向,车身就出现摇晃,在过弯时侧倾十分严重,就算这套座椅可以刚好夹住我的腰部,我也能感觉自己随着每一次过弯被不停地甩向两边。虽然动力乐于输出,但是迟滞比较明显,推背感来得十分突兀。最重要的是轮胎居然抓不住地。

去年广州车展的时候,和驾仕派老师们线下面基。闲聊时驾仕派道道老师说:“抓不住地也可能和轮胎无关,或许是避震的问题。”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经过长时间的感受和反复验证,我发现这代3系原厂避震特性很奇怪。

侧倾大说明避震器偏软,不能很好地支撑车身,而偏软的避震意味着它更容易被压缩或者拉伸,那么会出现刹车点头,或者像公交车经过一个颠簸时车身会上下起伏多次一样,是正常的。

同样的,偏软的避震应该能更好的过滤路面细小的不平,过减速带时的冲击感也更小。但3系这套避震反而能够完整的把轮胎经过的地面每一个小凹凸传递到车身,车里的人跟着路面一起上下摇摆,过减速带时的冲击直接作用到整个车身动作上,就好像避震器完全没有压缩行程一样。

所以这台3系整体开起来,总是在软和硬两个极端之间游走,同时该软不软、该硬不硬的避震很难说得上到底是运动还是舒适。

因为道道老师的一句话,我花了一万八,给自己这辆330换了一套KW系列的绞牙避震。

KW最出名的产品是V3,考虑到V3高度调节范围是原厂-4cm到-6cm,而我并不想每次出门都吸引警察叔叔的目光,所以我选了这套最大调整范围是原厂高度-2cm的KW LE。

▲可调范围就这么一点点

▲看不出高度有明显变化

换好避震后,我驶过晚高峰的龙岗大道,接着跑了150多公里的高速。需要要说明的是,我沿用了KW对阻尼的出厂设置,偏硬,但是对路面大的颠簸和细小起伏产生的震动吸收及过滤,已经有了极大的改善,也彻底解决了刹车点头和侧倾大的问题。

▲箭头为车头方向,红色框是原厂避震下的轮眉高度,蓝色框是换完KW LW后的高度,考虑到驾驶者的重量,所以左前会高一点

让我最诧异的是,好像连动力响应都更快了?动力突然介入的突兀感没有了,低速跟车只要轻踩油门就可以控制好速度,高速上再加速也是即踩即有。

连改避震都开始讲玄学了吗?

可能真的是原厂避震太差了。作为车轮、底盘和车身的连接机构,避震器不仅吸收着路面带来的震动颠簸,同时也在传递着车身重心的变化,正是因为原厂避震器不能及时传递加速刹车时的重心变化,所以我不知道车辆已经开始加速,等我有感知的时候动力已经输出到一定的程度,这也是为什么感觉动力迟滞、推背感又十分突然的原因吧。

至于避震明明只是一个机械零件,为什么会出现该软不软、该硬不硬的现象?其实我之前玩改装就经历过,但我觉得宝马不应该会有这么低级的调校,一直就没有联系到一起。

我之前那台6速手动骐达王(这名称必须说完整)买回来的时候配的是4根KYB蓝桶避震桶芯,也不知道原车主怎么想的,这玩意硬得离谱,毫无滤震可言,我一度怀疑直接焊4根铁管上去可能都更好。间隙也大的离谱,前轮塞三个手指有多,后轮可以塞一个拳头。

为了压低车身从而获得更好看的姿态,又因为囊中羞涩,第一次亲自改装还没什么经验,闭着眼睛选了一套产自宝岛,号称与KYB绝配的Triple H短簧,结果弹簧软、桶芯硬,开起来比这台3系的原厂避震表现有过之而无不及。

▲完全体的骐达王

以下是个人不负责任的猜测——

首先3系的底盘是德国基于3系一直以来的定位做的开发,但是华晨充分考虑到国内市场的特色性,粗浅的把乘坐舒服理解为了避震软,也许出于成本考虑或者盲目地想保持一点运动性,啥都想沾点,结果配了一套比较软的弹簧却没有配套桶芯,肯定也没有做什么测试,导致这一代3系成了今天这副舒适不完全舒适、运动又不完全运动的样子。

如果身为3系车主的你也对原厂避震的表现不满意,又不想/不能/老婆不准花太多钱的话,也可以考虑换一套硬一点的弹簧,比如艾巴赫之类的,可能会有帮助。

文|是十一啊

图|是十一啊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宝马3系换哪个避震器好,宝马3系避震器,多少钱”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