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要说汽车工业强大的国家,我想大家应该都会想起德、日两国。没错,德系和日系目前来说,确实是全球2大主流汽车流派的代表。其他诸如美国、法国、其他国家,虽然汽车工业也强悍,但毕竟保有量不如德系和日系,所以今天暂时不谈。
但一个有趣的现象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德系车有不少中低端型号一直采用日本爱信AT变速箱,但日本汽车就没见过用德国变速箱的!——难道是德国造不出好变速箱?显然不是!德国著名的ZF变速箱,无论性能还是设计或者稳定性…全球口碑都一直很好。
德系先进、精密,可靠欠妥?
日系可靠、稳定,性能稍差?
长久以来关于德系和日系的争论在国内就没停过。事实上“变速箱”只是一个引子。日本变速箱客观的说,并没有比德国变速箱好,但日企就是不用。反过来德企却大大方方的采购日本箱子……其实对于修车行业的人来说,整天都要接触汽车部件,而如果您足够细心的话就不难发现,不同国家的汽车,拆开后里面的“部件来源”也是各有不同。
而且明显可以看出他们两者对部件采购的思路不同。那么这种不同,是否是导致德系和日系车两种截然不同形象的原因呢?今天我尝试着抛砖引玉(我就是这块砖),随便抓2个代表性的品牌来粗糙的“剖析”一下。德系和日系的不同“思维方式”。
德系车部件供应链:
全球购,各行业顶尖的都要
首先德系车如今是不折不扣的“工业全球化”理念支持者:以德国最大汽车制造商(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2家汽车制造商之一)为例:从底盘开始,很多悬挂部件、摆臂什么的都是日本精工的产品;以前老奥迪的四驱用日本捷泰克特,如今用美国博格华纳;
发动机部分,基本上大众系的涡轮增压机型,增压器本身都是来自全球增压器超级大厂——霍尼韦尔(他家的防冻液就是大家熟悉的“百适通”);而轮胎方面,德系车的“原厂轮胎”采购渠道可以多到吓人:从本国的马牌,到美国固特异,再到韩国韩泰……
反正全车那些部件也是来自世界各地:就拿车灯来说,德国本土的大众车很多都搭载的是来自美国的德尔福灯组(是的,他们不只是做发动机研究)。但在中国国内,一汽用过法雷奥灯组,上汽大众则是万年日本小系……至于变速箱…德国ZF低端变速箱价格偏贵,而日本爱信的箱子价格实惠,质量也靠谱,不用它用谁???
这很难不让人联想起现在的电脑行业:一台电脑拆开后,比如CPU来自美国;内存来自韩国;硬盘来自东南亚;主板来自宝岛台湾;其他的配套部件、电路板来自中国珠三角地区、机箱外壳则来自中国江浙地区……最终组装得到成品。
日系车:照顾本国企业
肥水不流外人田
但同样身为国际汽车主流体系的日本汽车,却似乎不怎么把“工业全球化”当回事。我们同样以日本最大汽车公司(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2家汽车制造商之一)的丰田为例:光是底盘部分,所有减震器全部来自著名的KYB,相信玩改装的小伙伴都知道这个牌子,不好意思,KYB最大股东是丰田……
其他方面:丰田车的发动机是雅马哈工厂的(丰田集团旗下);变速箱是爱信的(丰田集团旗下);电瓶基本都是汤浅;玻璃用旭硝子(世界3大汽车玻璃巨头之一);至于什么大到电脑、空调,小到火花塞,清一色全被电装包揽(丰田集团旗下)。就连汽车生产车间里的机械臂都是电装!(见下图)
要说我最熟悉的轮胎,嘿嘿,丰田车和其他日本车一样,用的都是本国轮胎,从普利司通用到优科豪吗,从优科豪吗用到东洋……而机油方面,丰田“原厂”基本不是新日石就是出光……反正也都是本国机油。当然某些部件也会出现欧洲品牌,比如博世,但占比真的很少。
似乎日本车给维修人员留下的印象用老华来概括就是:“肥水不留外人田”,本国的汽车配套部件的企业,本国汽车公司得照顾好。也许同样的东西本国的价格反而更贵,但我就喜欢用!比如懂灯的朋友都清楚,日本的小系……EMMM,价格贵是传统……
韩国汽车:我老师是日本
所以我学日本那套
你看,一个德系一个日系,各自代表了2个不同的流派。一个玩“全球购”一个“肥水不留外人田”。但他们各自却又都能创造出国际上高度认可的汽车,而且各自都能做到国际最大规模。那么这又会不会是引起“2大流派”汽车“性格不同”的原因呢?
我想这时候或许不得不请出韩国汽车,和中国自主汽车了:韩国汽车最早是跟着日本三菱学本事,后来羽翼丰满后就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流派,比如韩国现代自己有完整的发动机、变速箱制造体系,有汽车底盘全套部件总成的生产体系,完全不依赖别人。
比如我们几天前提到的发动机电脑,现代自己就有凯菲克系统,依然不求于人。甚至连安全气囊这样的部件,现代也“自行操刀”了,以至于全球最大的日本高田气囊丑闻都没能影响到韩国车一丝一毫……轮胎?韩泰、锦湖、耐克森全是韩国自己的;还有机油,清一色“韩国两桶油”的货:不是GS就是SK(驾驰机油制造者)
国产车:头部几家注重自主开发
二线厂家依然在“购全球”
而中国的国产汽车,目前的情况是这样的:除了头部的几家企业(吉利、长城、比亚迪、长安、奇瑞、广汽等等)开始了自己的发动机设计开发之路外,其他二线企业依然在采购,基本上大多数都是航天三菱的货。
变速箱方面,“自主AT变速箱之光”山东盛瑞已经凉凉,国内车企除了长城、吉利玩自己的双离合技术外,其余要么采购爱信,要么采购ZF。至于电脑、车灯、空调、轮胎、机油气囊、座椅,天窗……满世界找供应商呗,谁家供货便宜还稳定就选谁。
不同的供应链体系
真能造就不同汽车“性格”?
通过对比不难看出,韩系更像它的“师傅”日系(要不然都统称“日韩系”?)而国产汽车则更往德系靠拢。韩国车给人一种缺乏先进感,稍显陈旧落后但可靠性好,故障极少的印象。但国产车似乎在科技配置方面走在了韩系之前,新款国产车看起来炫酷十足,但可靠性方面似乎依然有差距(但正在迎头赶上)。
难道,依赖本国工业体系,尽量减少外购是提升汽车可靠性的有效办法?我绝对不敢乱下定论,之所以作本文,是为了抛砖引玉,大家可以展开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互相交流。您觉得德国和日本对待“供应链”的2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会对各自产品的“性格”留下多少烙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