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有一款车,车型历史超过60年,销量超千万,直到现在还在生产,无论你第一次见它是在照片上,影视作品里还是现实生活中,你都很难再忘记它,似乎这些条件都是在说甲壳虫?NONONO,实际上我们今天要说的是甲壳虫的兄弟——大众T系列厢式车。为什么大众T系列能经久不衰,拥有如此大的销量,如此多的拥趸 ,又为什么要称其为曾经的“大众”车呢?Page1我们先来聊一下这几个问题,对大众T系列演变过程感兴趣的猫友可继续查看Page2。
大众T系列名字由来
T系列是大众汽车历史上继甲壳虫(厂内代号“Type 1”)之后的第二款车型,到今天,T系列已经被视为厢式多功能车型的始祖并受到了大批爱好者追捧。以甲壳虫的命名方式为参照,“Type 2”成了T系列比较正式的名字,而后直到第四代车型诞生,“Transporter”这一全球通用商业名称才被官方采纳。也正是从T4开始,大众正式根据用途不同把T系列车型分为了厢式货车(也就是国内的载货用面包)和MPV两种车型。
大众T系列起源
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最早构想出“Type 2”概念的是荷兰大众品牌进口商人Ben Pon,Ben Pon在1946年造访沃尔夫斯堡大众工厂洽谈将Type 1引入荷兰时,无意中从一个大众工厂内看到的简易平板车得到了设计灵感,认为完全可以基于Type 1甲壳虫的基础打造一台更棒、更实用的新车型,以满足二战后欧洲重建工作的物流需要。
Ben Pon的创意正好触到了时代的神经。为了经济重建,人们需要一种简单的、生产和保养成本低廉的、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运输用车。在时任大众汽车总经理Nordhoff的支持下,一款外形卡通的样车诞生并从1950年3月8日开始量产。
为什么说是曾经的“大众”车
总销量超过千万大众T系列一度是很多欧洲国家的国民车,是名副其实的为人民大众生产的车型。然而随着时间推进,大众T系列改变的不仅仅是模样还有定位,时至今日,T系列已经成为了除旗舰轿车辉腾和旗舰SUV途锐之外最昂贵的大众汽车,第五代Transporter车型“Multivan”(国内叫做凯路威和迈特威)不仅被众多高科技武装,它甚至能提供四驱系统等旗舰级豪华轿车所不具备的功能。告别了诞生之初的结构简单、高效灵活,也告别了国民车的定位,也继甲壳虫之后又一个大众系列告别了“大众”车称号。
谁最可能成为国内的T系列
五菱宏光,2014年,五菱之光以4.38-7.93万的亲民价格广受欢迎并最终成为国内销冠,年销量达到75万。目前,五菱之光的市场保有量已经超过了470万台,堪称是中国的国民车。
而曾经的微面大厂五菱如何转型成了国内MPV引领者呢?“转型”二字即是核心。曾经的微面虽然也在国内如同当初的大众T1一样拉人载货两不误,但是随着大家安全意识的增长,微面因为构造上的先天劣势,安全问题越来越受人诟病。
五菱恰恰抓住这个时机,仔细分析国内消费者的喜好,通过开发新平台,对车型布局结构的全面打造,成功转型生产出有别于微面的产品MPV——五菱宏光。另外在基础版本的宏光身上,我们也看到了五菱对其不断的进行改造或者是推出新的车款,这不正是当初大众T系列所走过的路吗?在大众过度消费历史的同时,目标群体更广泛的廉价国民车却在别的国家别的厂商中不断涌现。希望当有一天,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到如今欧美日的成熟度之时,如今国内的国民车依然能够保持其廉价优质本色。
自1950年诞生起,大众T系列便成为一个流行符号,一枚生活标签,也为人们的出行注入了鲜活的文化色彩。跨越60年历史、5代车型演变,总销量已经突破千万。
T1(1950-1967)
1950年3月8日,大众T1正式与甲壳虫共线生产。在早期的设计中,T1曾考虑使用单块曲线前风挡,但由于当时的制造成本所限,这个方案不得不被放弃,然而两款玻璃做成的前风挡却也成为大众T系列最为人津津乐道和怀念的一项设计,只可惜随着前挡风加工工艺的进步,到了第二代车型T2,两块玻璃前挡风的设计被彻底放弃了。
T1基于甲壳虫的后置发动机后轮驱动设计,装备了与甲壳虫相同的排量为1.2L的19kW四缸风;令发动机,操控机构针对厢式车的需求进行了适当优化,四轮鼓式刹车系统也加大了尺寸,在扭矩有限的情况下,为提升加速能力,T1的两条传动轴最外侧和轮辋相接处各加了一个减速齿轮箱,悬架系统则采用了在当时非常先进的四轮独立结构。
在近20年的生产周期中,T1经过了多次改款,在1955年改款时,所有车型都添加了后保险杠,车顶下方增加了进风口并装备了空调系统,油箱从发动机舱移到了后轴上,得益于发动机舱的大幅缩小,尾门变得的更大,从后方装运货物更加方便,尾窗也随之增加了面积。1960年以前的T1并没有装配传统的转向灯,转向时通过位于B柱的一个灯光条摆动来提示,当时的甲壳虫也有同样的转向装置。
1.2L的19kW发动机只使用到1955年,次年就全部升级到了22kW,1959年时再次提升到25kW,不过这款发动机上市没多久就因为质量问题被召回,如今搭配这款发动机的T1已成为收藏家手中的珍品。在1963年改款时,原有的1.2L发动机全部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一款32kW的1.5L发动机,随后又开始装备双管液压刹车系统。
T2(1967-1979)
第二代Type 2,即T2在1967年发布,1971年之前的年型经常被称为T2a,之后的版本则被称为T2b。在T2上我们见不到了T1可爱、卡通的经典前脸,并且随着车身尺寸的小幅增加,车重也明显比T1重了不少。
1972年开始,一个方正的前保险杠设计成为了T2的标准特征,由于保险杠后方带有了可溃缩结构,这一变化还提升了T2的碰撞安全性。这意味着1972年后出产的T2b已经可以满足当时美国市场的乘用车安全标准。
动力方面,T2相对老大哥T1首先在排量上就有了明显提升。首先出现在T2上的是一台35kW的1.6L发动机,随后1.7L、1.8L以及52kW的2.0L发动机都装备在了T2系列车型上,与之相匹配的是一款4挡手动变速器以及一款3挡自动变速器。
T3(1979-1989)
如果你将发展至今的5代Type 2车型摆在一起就会一下子发现,这一系列车型的外形设计从第三代开始便发生了明显变化:原本浑圆可爱的卡通式造型被方正棱角的实用主义风格取代,尽管相比后面的T4、T5,第三代车型仍可算是生得有个性,但是经典程度比起前两代已经褪色了太多。目标定位从之前的国民车开始转向商务用车。
1984年,大众用水冷发动机代替了原有的风冷发动机,但仍保持着发动机后置的布局,这使得T3成为大众汽车中最后一款采用风冷发动机后置布局的车型系列。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民用之外,T3在20世纪80年代,曾被美国陆军和德国空军作为后勤车辆使用,保时捷还曾基于T3打造了一款被称为B32的赛事保障车,这辆搭载了保时捷3.2L发动机的特别版T3用于为保时捷959赛车提供后援保障之用。
T4(1990-2003)
从T4开始,大众官方第一次开始正式地启用Transpoter这一车型名称。由于从T4起,发动机就改为了前置布局,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有前三代Type 2车型可被视为与后置发动机Type1甲壳虫车型有直接联系。从诞生到2003年停产,T4成为了T系列中继T1之后在德国本土市场上生产时间最长的一代车型。但随着定位的转变,价格级别也越来越高,受众也变得更加小——商务、货运或者是经济实力较强的中产家庭。
T4拥有1.8L、2.0L、2.5L和2.8L多款汽油发动机以及1.9L、2.4L和2.5L多款TDI柴油发动机,变速器则提供了4挡自动和5挡手动变速器可供选择。另外,T4还是打造露营车的热门车型,除了爱好者们的个人改装行为,大众自己也推出了Campervan版本的T4露营车型。
由于T4仍旧延续了T系列的多功能性,并且可以化身露营车来享受生活的乐趣所在,T4也像前辈们一样拥有了大批拥趸。在欧洲,爱好者们除了有专门交流的论坛,还会不定期地举行活动,来分享乐趣、享受生活。
T5(2003至今)
2002年10月,第五代Transporter发布,这代车型延续了之前方方正正的外形设计,看起来比较沉闷,不过从第四代车型开始大众已经将Transporter定位于商务车了,这样的外形设计应该还是符合商务车低调的定位。却也正是在这时候起,国民车的称号再也与大众T系列无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