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五年砥砺奋进,五年硕果累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民生福祉显著改善……这里面离不开各行各业建设者的辛勤工作和付出。
河北青年报推出“砥砺奋进的五年之我亲历”系列报道,寻找鲜活的人物故事,展现五年来的建设成就;汇聚生动语言,传递时代强音,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从空中俯瞰,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以下简称石家庄机场)2号航站楼宛如一只展翅欲飞的白天鹅,而郭素礼和他的同事们,可以说,正是为这只白天鹅的腾飞插上双翼的幕后功臣。正是在他们巧手“雕琢”下,这只白天鹅才能一点点展露出美丽的身姿,展翅翱翔。
如今,每次置身在2号航站楼内,郭素礼都会觉得格外亲切,因为这里的每一根钢梁、每一个圆柱都有着只有他们才知道的故事。
我是谁
郭素礼,河北机场管理集团员工,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改扩建指挥部主任工程师。
从1992年机场开始建设至今,郭素礼一直在这里工作。他先后参与了机场新建、机场跑道延长、飞机快速滑行道建设、1号航站楼改扩建工程、平行滑行道建设及2号航站楼建设等多项重点工程建设。
从33岁到58岁,25年的时间,他用自己的青春见证了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从无到有,从发展到腾飞的全过程。
我亲历
石家庄机场飞速发展
1995年,石家庄正定机场正式开航,我省拥有了首个民用航空机场。
2008年,1号航站楼完成北京奥运会改扩建施工,航站楼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500万人次需求。也是在这一年,石家庄正定机场更名为“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
2010年,河北省委省政府超前谋划,启动了包括2号航站楼等20多个项目在内的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其中,2号航站楼面积达15.4万平
方米,新建停机坪64万平方米,可满足年旅客吞吐能力1500万人次需要。
2014年10月10日,2号航站楼正式建成投用,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所有国内航班均改由2号航站楼进出港。2号航站楼的启用不仅有效提升了机场的综合保障能力,更极大增强了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在京津冀机场群中的分量和地位,为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成为河北民航发展的标志性成就。
客流增长
1号航站楼开始“力不从心”
1995年,石家庄机场开航之初,只有6条航线,每天只有一两个航班。“航站楼里每天空荡荡的,见不到几个旅客。”当时的郭素礼做梦也想不到,十几年后的石家庄机场就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空中俯瞰2号航站楼,像一只展翅的天鹅
272万人次、402万人次、485万人次、511万人次……2010年至2013年,石家庄机场迎来跨越式发展,年旅客吞吐量保持了平均23.3%的增速。此时,尽管距离2008年进行改扩建以及客流量突破百万人次还不到5年,可1号航站楼已开始渐渐难以满足我省民航迅速增长的需求。
郭素礼清楚地记得,2013年石家庄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500万以后,面积5.5万多平方米的1号航站楼在客流高峰时段开始变得拥挤起来,别说旅客候机座位紧张,就连航站楼前的停车场也常常爆满,自己开车到机场乘机的旅客想找个停车的地方都不容易。
年客流量突破500万人次,是石家庄机场正式跨入全国大型运输机场行列的标志,可此时1号航站楼却成了它飞速发展的瓶颈。因为随着人流的增加,1号航站楼的设计容量开始饱和,原本宽敞舒适的航站楼开始让旅客候机渐渐不舒适了。
这时就在它的身旁,一座建设规模达15.4万平方米、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500万人次需要的,更加宽敞、气派的新航站楼,已经在郭素礼和他同事们的日益忙碌下,一点点展露出身姿。
新航站楼到底有多大?郭素礼举例,它的面积是1号航站楼的3倍,高峰小时旅客保障能力可达到4600人次,也就是说近5000名旅客同时在里面候机都不会觉得拥挤。
人少事多
不顾医嘱每天忙得连轴转
郭素礼所在的改扩建指挥部只有十来个人,不仅要负责督促工程进度,更要严把工程质量关,责任重大。由于人少事多,他每天都要在现场盯守。
每天早晨7点半,郭素礼准时赶到现场协调布置当天工程计划。工程上遇到问题随时现场办公,收工前还要组织施工单位总结工程进度,每天忙得连轴转。随着工程日益紧张,他回家的时间也一天比一天晚。刚开始,爱人还做好晚饭等他回家,后来索性连晚饭也不用留了,因为他经常是在单位吃了晚饭后就不知道加班到几点。
炎热的夏天,大家都盼着经常能下雨凉快凉快,可郭素礼和同事们却最怕下雨。别人是下雨天往屋里跑,他们是下雨天拼命往室外赶。查看脚手架有没有坍塌变形、围网有没有掉落、工程基础有没有沉降……每次都要冒着雨逐一检查完毕,他才能放心地回到办公室换下一身淋得湿漉漉的衣服。
郭素礼是单位出了名的“工作狂”。在2008年1号航站楼改扩建施工时,他就突发主动脉血管瘤住院抢救,2号航站楼建设施工时,他不顾医生“不能过度劳累”的医嘱,又一头扎入工程建设现场。
在工程最紧张的那段时间,郭素礼因劳累造成身体不适,可他不顾家人让他住院休养的劝说,仍然坚守在岗位上。每天,他忙完工作晚上去医院输液,第二天又准时回到单位继续忙碌,咬着牙熬过了那段最“艰苦”的时光。
■说到曾经参与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2号航站楼建设,郭素礼满脸自豪
攻坚克难
盯守现场啃下一块块“硬骨头”
2号航站楼投用后,给旅客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高大上”、有“国际范儿”。而这背后,凝聚着郭素礼和同事们为保证工程质量默默付出的心血。
在郭素礼办公桌的旁边,专门放了一个文件桌,上面摆满了2号航站楼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工程资料。尽管2号航站楼已经投用快3年了,但他还是会时不时拿出来翻阅,因为里面记录了他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啃下的一块块“硬骨头”。
在2号航站楼混凝土框架施工过程中,按照原有设计,大梁主筋与钢管柱相交的地方出现了钢筋无法排列的情况。如果处理不当,航站楼整个大梁受力都会出现问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两天的时间里,郭素礼一头扎进制好的模板里,拿着盒尺一点点测量并记录数据,根据经验与设计单位反复沟通修改方案,最终成功地攻克了这一难题。而在郭素礼的记忆中,这样的事儿数不胜数。
为确保工程质量,在2号航站楼施工过程中,每一块模板制好后,五十多岁的郭素礼都要亲自跳到模板里面,拿着盒尺、标尺一一实测实量。柱子的位置和几何尺寸、顶板的标高、配筋的型号及间距、保护层厚度,他全部要做到心中有数。由于天天在工地上爬上跳下,郭素礼练就了一身与年龄不相符的“好身手”。
当时正值夏季,郭素礼经常在模板里一待就是大半天,出来时衣服早就湿透了。一个夏天下来,他瘦了七八斤,整个人变得又黑又瘦。
■郭素礼保留的2号航站楼建设时期的各种文件、技术资料
终极大考
14架飞机连夜完成“搬家”
随着工程一点点的完工,2014年10月9日,2号航站楼也迎来了投用前的“终极大考”。尽管此前一个月,石家庄机场已针对航站楼转场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实战演练,可在此时,郭素礼和同事们依然不敢掉以轻心。为了顺利完成转场任务,很多工作人员几天都没怎么合眼。
石家庄机场2号航站楼的启用,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基地航空公司飞机的集体转场。飞机转场主要分两种形式:拖曳转场或者直接停靠在新航站楼机位上。而这其中最讲究技术的就是拖曳转场,也就是需要通过专用拖车将飞机直接从老航站区拖到新航站区。
飞机牵引看似简单,但操作要求非常严格。夜间牵引速度不能超过5公里/小时,还要求必须有1人进行机上操作,1人进行指挥,2~3人跟随飞机进行环境监控,整个牵引过程需持续近一个小时才能完成。而14架飞机要在5个多小时的时间内集体“挪窝”更是不容易。
至今,郭素礼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2014年10月9日21时30分,随着塔台一声令下,春秋航空的第一架庞然大物开始缓缓移动。马力十足的专用拖车先把飞机倒推出1号航站楼的停机位,然后在一部米黄色引导车的指引下,按照指定路线,穿过新建停机坪,缓慢“走向”2号航站楼。在工作人员不断指挥和调整下,飞机终于准确停到自己的新家。在大家齐心协力之下,2014年10月10日凌晨3时,最后一架飞机稳稳地停在了2号航站楼新停机坪。至此,石家庄机场14架飞机在一夜之间全部完成了“大搬家”, 即完成飞机转场工作。
5年成就
年旅客吞吐量平均增速13.2%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石家庄机场2号航站楼的投用,我省唯一的干线机场——石家庄机场也迎来了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特别是2015年开始,河北机场集团正式被首都机场集团托管,京津冀三地机场一体化的步伐在不断加快,石家庄机场也开始在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来自河北机场管理集团的一组数据,准确反映了5年间石家庄机场的发展:2013年石家庄机场旅客吞吐量刚刚突破500万人次,2017年石家庄机场预计完成旅客吞吐量超过840万次,5年间平均增速13.2%;2013年石家庄机场运营航线55条,通航城市51个,每周往返航班突破1000架次;2017年暑运期间,石家庄机场运营航线达99条,通航城市75个,周航班量突破1700架次;2013年石家庄机场设立了8座异地城市航站楼、开通了9条旅客直通车;2017年石家庄机场共设立14个异地城市航站楼、开通16条直通车线路,形成了以石家庄机场为中心,覆盖冀中南,涵盖山西阳泉、河南安阳、北京等地区的地面交通网络;2013年石家庄机场空铁联运旅客突破15万、日均客流量约400人次;2017年仅上半年,石家庄机场空铁联运客流就突破30万、日均客流量达1690人次,空铁联运服务已辐射北京、保定、邯郸、郑州、太原等近30个城市。
目前,河北省已通航民用机场达到6个,初步形成干支结合的航线网络、机场网络布局,有力推动了京津冀机场群的建设步伐。
展望未来
明年迈入千万级机场行列
记者从河北机场管理集团获悉,“十三五”期间,石家庄机场将积极实施航空大众化和北京门户机场两大战略,积极构建省内支线网络,打造区域枢纽机场,助力京津冀机场世界级群建设。
作为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的重要一环,未来,石家庄机场将紧紧围绕加快完善省内支线航空网络、国内干线网络和国际及地区航线网络,继续推进机场集疏运体系建设,打造京津冀航空旅游集散地这三个抓手,到2018年实现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迈入千万级机场行列。2020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350万人次,低成本航空载客量占比达到50%以上,初步将石家庄机场培育为区域枢纽。
未来,我省还将在邢台、衡水、沧州等地建设支线机场,我省民用机场将达到10个,形成以石家庄机场为中心,分工合理、功能完备、辐射力强、干支结合的民用机场布局。
除建设机场网络外,我省还将加快构建干支结合、以干促支的航线网络,初步建成以石家庄机场为中心,连接省内北部支线机场的扇形中枢辐射式航线网络。河北机场集团将充分发挥石家庄机场的优势,强化石家庄机场枢纽机场作用,进一步完善空空中转服务,统筹全省支线机场,全力开发中转联程产品,实现干支航线对接互补,加快构建省内支线快线。
对话
“用青春见证民航发展,我今生无悔”
33岁,正值壮年;58岁,已近花甲之年。郭素礼说,25年间,他把自己的岁月都献给了石家庄机场的建设。能用最美好的青春来见证我省民航的发展,今生无悔。
■记者:在2号航站楼建设过程中,包括你在内的建设者们付出了很多心血,你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郭素礼:在建设过程中,我们真的吃过很多苦。但现在能亲眼看到高大气派的航站楼每天迎接着八方来客,听到旅客对航站楼的一些称赞,觉得当时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每一项工程的顺利完工,都是对建设者的褒奖。作为2号航站楼的一名建设者,我由衷地感觉自豪和骄傲。
■记者:从1992年石家庄机场建设到如今蓬勃发展,25年的时间你见证了石家庄机场的点滴变化,有何感触?
■郭素礼:说实话,石家庄机场就像是我自己的孩子,我一点点看着他从出生到长大成人。能亲身见证我省民航的发展,我今生无悔。
■记者:还有一年多你就要退休了,对于石家庄机场未来,有什么希望吗?
■郭素礼:1995年石家庄机场开航时,我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几年的时间,石家庄机场就迎来了这样的飞速发展。希望今后这样的“没想到”会越来越多。退休后,虽然我不能继续直接为机场的建设出力,但我会一直关注它的发展变化,也希望它给我带来更多的惊喜。
■文/河北青年报记者何昳
■摄/河北青年报记者崔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