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姑孰才子周兴嗣仅用一夜时间就编就了《千字文》,日前,马鞍山市当涂县塘南镇一本《姑孰周氏宗谱》翻开了一个秘密……
一本宗谱揭开一个秘密
春节期间,马鞍山当涂县文联主席、姑孰姓氏文化研究会顾问施长斌和中国农道姓氏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姑孰姓氏文化研究会秘书王强一道,前往当涂县塘南镇凤凰行政村小周自然村,目的是开展一项田野调查,看看周氏先人与《千字文》作者周兴嗣有无宗亲关系。打开明朝万历年间编纂、1946年重新刊印的《姑孰周氏宗谱》一套三卷,一个沉睡了千百年的秘密揭开。原来,他们就是东汉末年名将周瑜,南朝史学家、《千字文》作者周兴嗣,北宋哲学家、《爱莲说》作者周敦颐的后人。
宗谱上的秘密
《姑孰周氏宗谱》所载周氏一族世系源流传承有序,迁徙繁衍历程清晰,周瑜、周兴嗣、周敦颐等周氏名流俱在其中。尤其是关于周兴嗣及其祖辈的家世以及字号、父讳、行次、时代、职官、封爵、享年、卒日、谥号、姻配等记载,十分翔实。
宗谱对祖上名人都配了画像,并撰有赞词。对东汉末年名将周瑜的记载是,廿八世,瑜公。有赞曰:“品貌堂堂压众英,佐吴吞蜀志超群。权威声震山河动,文武才能万古名。”
对南朝史学家、《千字文》作者周兴嗣的记载是,三十六世,兴嗣。有赞曰:“禄位当朝第一,勋猷从古无双。霭霭宽宏器宇,巍巍辅佐家邦。”
对北宋哲学家、《爱莲说》作者周敦颐的记载是,五十二世,慧公、桢公--儿敦颐。有赞曰:“乾坤清气钟,出匣早登庸。事业青云上,文章四海中。”
姑孰与周兴嗣
当涂县文联主席、姑孰姓氏文化研究会顾问施长斌判读,该谱尤其对《千字文》作者周兴嗣与当涂(古称姑孰,现县城仍称姑孰镇)的关系交代得很清楚。
周兴嗣,字思纂,祖籍陈郡项,生于江南姑孰(今当涂),是南北朝时期文学家、史学家,曾任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史载其博学善文,为梁武帝所重,以编著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之一《千字文》闻名于世。作为中国早期的蒙学课本,《千字文》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既是启蒙和教育儿童的最佳读物,也是一部生动优秀的小百科,时至1400多年后的今天,仍是一部流传广泛的童蒙读物,广受青睐。
《姑孰周氏宗谱》记载,三十五世有大宾、大启二人,“大宾仕宋太祖文帝为尚书,迁居太平州(当涂又一古称)”,“大启仕宋世祖孝武帝为侍郎,迁居金陵江宁”。三十六世兴嗣为大宾之子。三十七世永千为兴嗣之子,“永千仕梁武帝为兵部尚书后与叔祖大启复居金陵江宁”。“至正时,始祖胜八公因避兵乱迁徙当邑,初卜居于十字圩,设帐于弥勒寺。......”现年70岁的村民周以政告诉记者,现在的村址上就在十字圩,村旁还有弥勒寺。他始祖胜八公起算,他列二十世。按总谱算,列八十世。
经当地文史学者对《姑孰周氏宗谱》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谱中关于周兴嗣的记载,多与其他史料可以相互印证,也存在不同之处。比如,周兴嗣生于公元469年,卒于梁普通二年即公元521年,是学界基本公认的结论。谱中记载“生于南朝宋太宗明帝太始五年”与公元469年吻合,但卒于“梁武帝大同三年七月十五日”,即公元537年,推后了16年。
为何到现在才揭密
《姑孰周氏宗谱》分为一套三卷,是1946年周氏族人在明朝宗谱的基础上续修而成。据谱中导言记载,该谱刊印30余套,按西东南北各支分别保存,每年农历六月初六集中晒谱检验。在“文化大革命”中,集中的宗谱部分被毁,余下30多本被族人偷藏保护。经整理,尚存有3套完整谱书。村民周以政说,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虽有集中晒谱,但都例行公事,没有人研读,所以,秘密才无意识保存到今天。直到今年春节期间,姑孰姓氏文化研究会两位专家上门查验,才发现这段史实。
当涂县文联主席、姑孰姓氏文化研究会顾问施长斌就此认为,中华姓氏文化源
远流长,以家谱为代表的姓氏文化作为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大精深,具有极高的文物、史料、道德、寻根和文化价值。当涂古称姑孰,当涂所处的古丹阳湖地区,是已经越来越多学者认可的华夏文明之源,也是夏、陶、吴、濮、嵇、杨等许多姓氏的起源地,当涂王、孙、谢、毛等姓氏在全国也有着较高的影响。为此,当涂县民间文艺人士于2015年12月11日成立“姑孰姓氏文化研究会”,致力于姑孰姓氏文化研究,争取在当涂县打造国内最具代表性的“实物族谱与数字族谱,以及姓氏文化的展示馆”,努力弘扬传统民族文化,建成中华族谱研究中心,精心打造最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