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1月13日讯 2019年1月8日,潍柴动力凭借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膺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潍柴,递交了一份怎样的科技答卷?
2004年,潍柴自主研发的“蓝擎”系列柴油发动机性能达到了全国先进水平,预计使用油耗会大幅度降低。但当工程技术团队将发动机组装到整车上测试后,发现整车的油耗下降的离预期还差得很多。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耗油量的偏差呢?潍柴动力总裁助理陈文淼介绍,在分析的过程当中,发现这是因为发动机、变速器、还有车桥没匹配好,发动机没有工作在它油耗低的区域,反而是在油耗高的区域。
事实上,发动机的质量再好,也需要与变速箱、车桥等其他零部件相配合,才能发挥最佳性能。当时的潍柴虽然制造出了优秀的发动机,但在实现整车最优配置面前却也无能为力。
发动机、变速箱、车桥,这是动力总成的三大核心部件。如何让它们协调合作,把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放特性和可靠性提升一直是汽车行业的世界性难题,其主要原因是动力总成三大核心部件独立研发制造,缺乏一体化研究,发动机的性能优势无法得到最佳发挥。
2005年,潍柴战略收购湘火炬,整合了陕汽重卡、法士特变速器、汉德车桥,打造了全球首家动力总成研发基地。
2007年底,全球第一台搭载潍柴动力总成设计的重型卡车从车间驶出。全球汽车制造业的目光聚焦这家中国企业,关注的同时,更多的是疑问。
为了使动力总成达到最优的目标,拿出更有说服力的数据,潍柴工程师们研发了多款仿真计算软件和实验测试的设备,试验车队开始驶入各种极端环境。
不管是青藏高原的高压环境,东北的低温酷寒,还是海南热带的湿热区域,试验车队都在其中反复寻找着动力总成的最佳平衡点。
经过11年的试验长跑,和一年多的循环试验冲刺,潍柴的动力总成设计终于找到了动力、油耗、排放等多个诉求的最佳平衡点。
截至2018年底,凭借动力总成设计,潍柴近三年的销售收入累计增长912亿元。在全球广泛重视整车能耗比和稳定型的今天,潍柴早已通过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的核心技术,支撑自主品牌独占国内市场99%的份额并批量出口。实现了中国商用车动力系统在全球的突围与超越。在创造大量经济效益的同时,潍柴的动力总成还产生了极大的社会效益。项目产品每年为全球节约燃油1037万吨,可以供一万台普通家用汽车没日没夜地行驶100天。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266万吨。
2018年12月14日,潍柴第600万台发动机下线,搭配动力总成设计,潍柴正源源不断地向全球输送高质量低能耗的动力。不仅让世界看到中国智造的力量,也引领全球汽车制造业进入黄金动力总成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