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东风汽车发布产销数据称,1-5月,东风汽车公司销售汽车153.96万辆。其中,销售乘用车129.60万辆;销售商用车24.36万辆,同比增长21.91%。5月份,东风汽车公司单月销售汽车29.52万辆。
1-5月,东风自主品牌汽车销售59.30万辆,同比增长7.34%,其中自主乘用车销售35.26万辆;自主商用车销售24.04万辆,同比增长22.57%。1-5月,东风新能源汽车销售1.07万辆,同比增长35.53%。
通过细心排列后的数据营造出了一种“销量表现良好”的状态。但不难发现,其商用车数据后都用了“增长”的字眼,而乘用车销量数据并未提及增跌幅。另外,对于一家旗下有十几家子公司的汽车集团来说,这样概括性的数据并不能体现出旗下品牌的运营状况。
以集团旗下的神龙汽车为例,快报中仅显示了其1-5月销量为12.65万辆。而5月单月销量则需通过这个数字减去1-4月的累计销量才能得知。根据东风集团官网目前最新的4月份销量数据显示,神龙汽车1-4月累计销量为10.25万辆。计算后,得出其5月单月销量为2.40万辆。
公开数据显示,神龙汽车去年5月销量为4.73万辆,同比下跌49.3%,几乎折半。1-5月,其累计销量如快报中提到的为12.65万辆。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为24.47万辆;前年同期,为30.84万辆。可见,神龙汽车正在步入低谷。
近阶段东风集团的大规模人士调整牵扯到了神龙汽车,表明集团层面也已经认识到后者的危机。今年4月,从一汽调来东风的安铁成刚到公司就去神龙汽车考察,被外界解读为安铁成代替刘卫东分管神龙汽车的征兆。在一汽大众有着丰富销售经验的安铁成能否力挽狂澜则是个未知数。
东风自主品牌方面,东风风神今年1-5月共计销售新车56653辆,而去年全年,东风风神销量为15万辆。今年前五个月只完成了去年全年37.8%的销量,要达到今年20万辆的销售规模,难度不小。东风乘用车官网上甚至用“湖北汽车行业SUV第一”这种小格局细分市场的“第一”来形容AX7今年累计仅为22788台的销量表现。而AX3和AX5更是以累计9053辆和8209辆的糟糕成绩示众。
相比之下,东风风光前4个月累计销量达到97811辆,其中SUV车型风光580累计售出64955辆,在其细分级别排名第7,尚属“风光”。但另两款MPV 330和370则没什么存在感。可以说东风风光是靠着风光580撑着,其占据了该品牌66.41%的销量份额。
归属于东风柳汽旗下的东风风行品牌被视为柳汽的“中流砥柱”。同样地,这根“柱”也并不那么牢固。其今年前4月销量分别为25009辆、18369辆、22268辆、11016辆,总体呈现大幅下跌趋势。其中,曾带动东风风行“崛起”的景逸系列一蹶不振。景逸X5、X3、S50前4月分别售出18027辆、12776辆、5797辆,在各自细分市场的排名都在50名之后。
曾被寄予厚望的东风自主品牌全线表现都缺乏亮点。对于吉利、长安、传祺、上汽自主前5个月累计30万辆以上的表现,东风大自主早已只能用仰视的目光来看它们。
除此以外,东风集团旗下的其它合资品牌表现也参差不齐。东风日产、东风本田表现尚佳,东风悦达起亚持续萎靡,东风英菲尼迪、东风雷诺基数尚小,东风裕隆销量聊胜于无。而就连整体数据出色的东风本田,实际上9款在售车型中也仅有3款有实质贡献。
东风悦达起亚自从年初迎来苏南永回归后,现在副总人选也要替换。频繁人事变动后是公司对于抑制颓势的急迫心态。前5个月,公司累计销量11.03万辆,同比下跌53.6%。公司对于今年的年销目标是70万辆,而前五个月仅完成了1/7多。这个目标恐怕对于曾经带领公司从年销10万辆走向64万辆的功勋主帅苏南永也无力达成。
今年已经上市的新车KX7瞄准的7座SUV本该是个火热市场,但4月份609辆的成绩恐怕令谁都是大跌眼镜。不难想象,在中韩政治环境和韩系车产品力下滑的条件下,随后还要上市入门级小型车焕弛、即将改款的K4、全新一代的福瑞迪、K2的跨界版本K2 Cross、K5的混合动力版K5 PHEV以及纯电动车华骐300E也并不会有令人惊喜的表现。
东风英菲尼迪板块,前5个月累计销量11.03万辆。其两款国产车的表现也逐渐拉开差距,一边Q50L以月均1500辆的成绩尚能挤进B级轿车市场前20名。另一款国产车QX50则逐渐式微,月均600辆的水平在SUV领域排名仅为130位。
自从陆逸在2016年初代替戴雷执掌东风英菲尼迪以来,这个品牌经历了1年的团队磨合期后,今年已经进入稳增长状态。不过,客观而言英菲尼迪对于中国市场仍属于一个较为新鲜的小众品牌。其独到的设计和品牌主张也注定了只有有情怀的消费者才会读懂它。
纵观东风集团整体表现,事实上在乘用车方面仅有东本和东风日产在起到为集团输血的作用。各个由商用车、乘用车两大板块组成的自主品牌中,基本也是由商用车扛起销量重任,但商用车销量并不是体现一家车企实力的主流指标。
事实上,虽然近期东风集团看似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革,对各合资公司、自主板块进行了人事调整,但这并不能成为其改善业绩的充分条件,对于产品和市场变化的敏感性或许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