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题目中的“国际一线”不单指票房领域,也指和好莱坞美学并行的欧洲电影节系统。很多导演,可能无法在类型片的领域呼风唤雨、在银幕上为观众奉献视觉大餐、为媒体送出长篇累牍的新鲜话题,但是在另一个领域里,他们在电影形式上自有突破,或者以亲身实践拓宽了不同流派电影的内蕴。这一类导演的工作自然也有不可忽视的价值,理应公平对待。
其次,这里的“电影小国”是一个比较极端的指向,哪些国家的电影强、哪些国家的电影弱,是一个非常相对的话题,比如,如果你是一位常年泡在电影院的中国观众,自然会对相当数量的中国电影、中国导演、中国演员如数家珍,但如果是一位来自大洋彼岸的普通阿根廷观众的角度呢?他可能听说过有位中国导演叫做张艺谋、或者王家卫、或者李安……总之,他所了解的,是非常有限的。对于这样的观众来说,世界上有太多国家可以被称为“电影小国”了,但我这里不采取这样的视角。我愿采用比较专业一些的影迷的看法来定义“电影小国”。
哪些国家才是“电影小国”呢?北美和欧洲国家基本都不是,这里是电影艺术的诞生地,各自拥有大量影史留名的大师导演,同时因为英语的通行优势,令新西兰、爱尔兰、澳大利亚、南非、印度的导演能够相对容易的进入国际主流电影界。比如新西兰,因人口较少,其国内的电影业体量未必有多大,但因为强大的人才输出,向好莱坞提供了彼得·杰克逊、妮琪·卡罗、 李·塔玛霍瑞、安德鲁·尼科尔等多位实力导演,不但带动了新西兰的电影特效制作行业,也令新西兰的文化展示在世界面前,这样的国家,是一定不能被视为“电影小国”的。
东亚国家的电影业同样在世界上拥有相当的影响力,这其中,日本起步最早;而中港台三地在80年代基本同时发力,在电影节上斩获众多;韩国电影在本世纪以来势头强劲,不但有金基德、李沧东等导演在欧洲电影节上频频亮相,还有奉俊昊、朴赞郁等导演赴美国工作,各自取得了不错的票房与口碑。而自成体系的印度宝莱坞电影这些年通过对美国、香港等地电影的模仿,亦定期推出“神作”在网上流传,反复令中国观众吃惊于他们的进步之快。
所以,比较绝对意义上的“电影小国”,这里是指非洲、东南亚、南美洲的一些国家。下面来盘点一下。
1.费尔南多·索拉纳斯 Fernando E. Solanas
索拉纳斯是一位来自阿根廷的导演,拥有激进的政治观点和深厚的艺术素养,他的创作,不论纪录片或剧情片,始终立足于南美人民的生活,并以“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予以展示。索纳拉斯的职业生涯一直致力于维护并发扬第三世界的文化,用时而超现实和温情,时而针砭时弊的手法为第三世界发声。
获奖记录:
戛纳电影节
第45届(1992) - 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奖旅行(1992)
第45届(1992) - 技术大奖旅行(1992)
第42届(1989) - 观众奖曼尼卡,活了两次的女孩(1989)
第41届(1988) - 主竞赛单元-最佳导演奖南方(1988)
威尼斯电影节
第62届(2005) - Doc/It Award小人物的尊严 (2005)
第62届(2005) - 罗马城市奖-最佳电影(罗马城市奖)小人物的尊严(2005)
第62届(2005) - 人权电影网络奖小人物的尊严 (2005)
第55届(1998)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奖-特别提及云(1998)
第55届(1998) - 电影未来奖-竞赛单元最佳电影云 (1998)
第42届(1985) - 评审团特别大奖探戈,加德尔的放逐(1985)
第42届(1985) - 帕西内蒂奖-最佳电影探戈,加德尔的放逐(1985)
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54届(2004) - 终身成就金熊奖
第21届(1971) - 费比西奖特别提及 Argentina, mayo de 1969: Los caminos de la liberación (1969)
釜山国际电影节
第3届(1998) - 荣誉奖
2.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 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
泰国导演韦拉斯哈古是本世纪以来戛纳电影节最大的发现之一,目前为止,他拿遍了戛纳电影节的主要奖项。泰国电影也在本世纪以来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在类型片方面,有《拳霸》为代表的动作片和《鬼影》为代表的恐怖片拥有争夺观众;在艺术电影领域,有韦拉斯哈古用非常个性化的电影语言给了世界观众以惊喜获迷惑。
韦拉斯哈古在美国学电影,其创作一直游离于泰国电影节之外。他的创作手法非常自由,将剧情片和纪录片捏合、模糊了现实与神话的界限,他的视角温婉细腻,其个人特色和手法与潮湿暧昧的亚热带雨林高度契合。
2010第63届戛纳电影节 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 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
2004第57届戛纳电影节 主竞赛单元 评审团奖 热带疾病
2002第55届戛纳电影节 一种关注单元 一种关注大奖 祝福
亚洲电影大奖
第5届(2011) - 最佳电影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 (2010)
3.陈英雄 Anh Hung Tran
越南导演陈英雄曾在法国学电影,其处女作与成名作《青木瓜之味》是在法国的摄影棚里拍摄的。陈英雄的创作似乎被城市与乡村切割为两部分,在乡村中的陈英雄是静谧、慵懒的,而梁朝伟主演的《三轮车夫》中,陈英雄又展示了自己酷烈的一面,给观众以极大的冲击。
第46届(1993) - 金摄影机奖青木瓜之味 (1993)
第46届(1993) - 青年奖-最佳法国电影青木瓜之味 (1993)
威尼斯电影节
第52届(1995) - 金狮奖三轮车夫 (1995)
第52届(1995) - 费比西奖三轮车夫(1995)
法国凯撒奖
第19届(1994) - 凯撒奖-最佳处女作青木瓜之味(1993)
4.努里·比格·锡兰 Nuri Bilge Ceylan
土耳其导演锡兰被不少影迷视为安德烈·塔科夫斯基的接班人,锡兰也承认偏爱塔科夫斯基的创作。在影片的视觉上,锡兰凝重又考究的风格往往配合上奇特的景观,营造出了有些怪异的诗性意向。他节奏缓慢的影片,反复观察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沟通的不可能,以及无处不在的孤独。
第67届(2014) - 费比西奖-主竞赛费比西奖冬眠 (2014)
第67届(2014) - 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冬眠 (2014)
第64届(2011) - 评审团大奖-评审团大奖最佳影片安纳托利亚往事 (2011)
第61届(2008) - 主竞赛单元-最佳导演奖三只猴子 (2008)
第59届(2006) - 主竞赛单元-主竞赛费比西奖适合分手的季节 (2006)
第57届(2004) - 法国文化电台奖-年度海外电影人远方 (2002)
第56届(2003) - 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大奖远方 (2002)
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48届(1998) - 卡里加里电影奖小城岁月 (1998)
欧洲电影奖
第13届(2000) - 费比西奖五月碧云天(1999)
东京国际电影节
第11届(1998) - 主竞赛单元-青年电影银奖小城岁月 (1998)
5.加雷斯·埃文斯 Gareth Evans
加雷斯·埃文斯来自英国威尔士,虽然大学时学习的是电影,但他在英国并没有得到执导筒的机会。加雷斯·埃文斯在印度尼西亚拍摄武术纪录片时,结识了一群当地的武术家,于是令世界观众目瞪口呆的《突袭》系列电影在这一背景下诞生了。《突袭》被称为继香港动作片、泰国泰拳片之后最震撼的动作电影,加雷斯毫不拖累带水的电影风格与凌厉的印尼苏莱特格斗术完美结合,层出不穷的杀招加上克制的电影特技,形成了一场密不透风的视觉盛宴。
获奖记录:
第36届(2011) 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人民选择奖·午夜疯狂单元突袭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