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弗朗索瓦·米勒:1814出生于法国,是19世纪法国杰出现实主义画家,以描绘农村主题见长,他创作的作品以描绘农民的劳动和生活为主,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
法国现实主义绘画的兴起,是以巴比松画派为先驱。最能实事求是地表现农民与自然的关系与矛盾的,应首推现实主义农民画家米勒。代米勒表作品有《播种者》、《拾穗者》等。
《拾穗者》
米勒的代表作,画面描绘农村最普通的情景;在到处弥漫着金黄色的收获的秋季,画面中有三个妇女,正在认真的拾起地上的麦穗,三个人角度不同,但动作又有连贯性,画面左边两个妇女正在认真的检查地面,右边的妇女则是用手撑起腰,可能她累了;远处的草垛若隐若现,安静而又庄重。
画面看似简单却又法人深思,有着深长的寓意。
《晚钟》
画面采用的横式构图,在画面中画出图像的黄金分割线,会发现在视觉中心得两个任务形象正好处于黄金分割线上,人物位置的相对平衡,让整幅画面不偏不倚,和谐而统一。
地平线抬高,使大面积看上去一望无垠,铁耙、男主人公以及后面的小推车,形成一个三角形,女主人公、铁耙、竹篮又形成另外一个三角形,双重三角形叠加在画面中,加重画面的稳重感。
两个人物形象地伫立于地平线又形成了双十字的构图,与背景中隐约可见的教堂形成呼应。画面中人物与农业工具形成一个“圆”形,又寓意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铁耙、播种、收获的等。他们辛勤劳动。但从不怨天尤人,重要的是一份努力一份收获。
画面整体采用暖灰色调,在黄昏夕阳的映衬下,彩霞交织着蓝天的紫灰色调,加上远处的远山、钟楼的少许蓝紫色色调,大片在夕阳的照耀下如金子般的大地,欢乐而明朗,即使黑夜来临前的黄昏。
画面三分之一地面的暗部,在于大面积的亮部形成鲜明的对比,由近到远,由上到下逐渐变亮,使画面加强空间对比。远处的夕阳从左到右由红灰色调逐渐变为冷色调,按照地理学解释,夕阳正在西南方往西北方滑落,夜幕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