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地处华东腹地,境内湖泊、水库星罗棋布,北淮河、南长江贯穿其中,水资源丰富,水产养殖条件优越。据中国渔业年鉴数据显示安徽省淡水养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9.5%,位居全国第3位。安徽省常规鱼类养殖品种以草鱼、鲫、鳊为主,由于邻近江浙沿海发达省份,具有得天独厚的水产品销售区位优势。虽然有良好养殖条件及销售区位优势,但安徽省水产养殖技术水平较发达省份差距较大。安徽省草鱼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3%,亩产量多数不足1500斤,水产养殖潜力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为推动安徽水产养殖升级,提升草鱼产量及养殖利润,现结合市场实践经验和国家环保要求,笔者简要阐述安徽地区草鱼的低碳、低氮养殖技术要点,期望养殖从业者能有所启示。
1、草鱼放养模式
安徽地区推荐的草鱼放养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以养殖大草鱼出热水鱼为主,另一种养殖小草鱼,出售大草鱼苗种为主。这两种模式均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亩产量由1000-1500斤提升到2000-3000斤,养殖技术水平较高的可以达到4000斤。(草鱼放养模式详见表1、表2)
表1 草鱼出热水鱼养殖模式
备注:(1)7-8月,每亩鲢鳙鱼量达400斤以上可适量捕捞出售,价格较好可加大售鱼量,同时适当放养鲢鳙寸片;(2)捕捞方式以诱捕网捕捞为主。
表2二龄草鱼大规格鱼种放养模式
备注:(1)草鱼2-3月接受疫苗注射;(2)池塘增氧机数量要求较高,按3亩/部安装。
2、用料模式
用料模式在养殖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占养殖总成本的65%以上。而池塘的溶解氧水平影响草鱼的用料模式,一般投饵区采取微孔增氧机和水车式增氧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增氧,微孔增氧机使用采取12+5模式。在保证池塘溶解氧水平的基础上,投喂方式和投饵率是用料模式的两个主要方面。
(1)投喂方式:投喂方式不仅影响草鱼的摄食,而且影响饲料的粉化率。普通投饵机对膨化饲料的粉化率在5%左右,而正压式风送投饵机的粉化率在2%左右。因此,选择合适的投饵机可以减少饲料浪费,降低饲料系数,增加养殖效益。推荐在20亩以上的草鱼池塘,采用粉化率低的风送式投饵机。(图1)
图1 正压风送式投饵机
(2)投饵率:投饵率是影响饲料系数的最重要的原因,草鱼一般投喂至7-8成饱为宜。投饵率随草鱼体重、水温、饲料档次和养殖条件不同而变化。针对以上的两种草鱼放养模式,推荐一下两种用料模式。
表3 草鱼出热水鱼用料模式
表4 二龄草鱼大规格鱼种用料模式
3、鱼病防御模式
草鱼的健康状况也是影响饲料系数和经济效益的直接因素,在日常养殖过程中,一定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常用的防御模式有以下两种:
(1)草鱼注射免疫疫苗(出血病疫苗或四联苗):草鱼免疫疫苗对草鱼病毒性及细菌性疾病有较好的免疫预防效果,尤其对病毒性出血病、细菌性烂鳃、细菌性肠炎及细菌性败血症预防效果明显。
疫苗注射注意事项:①注射时间:一般在1-3月份,水温10℃以上,肌肉或腹腔注射(背鳍基部或腹鳍基部斜注入0.2厘米深)。注射器、针头用75%的酒精消毒或用开水煮沸消毒。注射前用2-3%的食盐水溶液对鱼种进行5-10分钟消毒处理。②注射剂量:规格10cm以下鱼种注射0.1ml/尾;规格10-17cm鱼种注射0.15ml/尾;规格17cm以上注射0.2ml/尾。
(2)在养殖过程中,定期用二氧化氯或通威电化水消毒养殖水体,平均每20 d消毒 1次。根据鱼体镜检结果使用寄生虫药物,平均每30d杀虫1次。对于草鱼常见寄生虫病(中华鳋、锚头鳋、指环虫、车轮虫)、水霉病、鳃霉病以及因水质、药物残留造成鱼体伤害等有明显预防效果。每月在饲料中搅拌3d乳酸菌或投喂3天黑麦草,改善草鱼肠道健康状况,提高草鱼自身免疫能力。
4、水质调控模式
俗话说“养鱼先养水”,良好的池塘水质及池塘环境,不仅有利于草鱼的快速生长、减少疾病的发生,而且还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促进花白鲢的生长。随着养殖时间的变化,气温、水温及季节的交替变化,池塘水质都会呈现不同的特点。依据不同的水质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水质调控模式,才能取得良好效果。结合养殖实践经验,总结以下不同养殖季节池塘水质的调控模式:
3-5月份:处于春夏交替季节,水温多变,水体透明度大,水色多变池塘藻类以硅藻、绿藻为优势种群,水体营养总体不足。
措施:肥水为主,通过定期补充藻类和有机碳源,培养优良藻类,控制水质。
6-7月份:随着气温稳定升高,水温持续稳定上升,投喂量的增加,水体透明度减少,有害藻类和有毒物质逐渐滋生。
措施:减少池塘肥水频率,增加微生态制剂的使用,通过不同微生态制剂控制有害藻类及有害物质的滋生。通过定期使用光合细菌、EM菌或芽孢杆菌吸收利用过剩水体营养,调控水质。
8-9月份:此时进入了水产养殖投料高峰期,也是水温气温的高峰,水体营养过剩,藻类生长旺盛,藻类易老化,大量死亡藻类、残饵、粪便沉积池塘底部,造成鱼塘底质恶化,同时水体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大量产生。
措施:主要以瘦水为主,加大池塘底部改良频率。通过定期使用改底产品,同时加强光合细菌及EM菌及芽孢杆菌使用次数,调控水体透明度、减少水体有害物质的含量。
通威“底排污”技术:为净化水质,减少鱼类排泄物对池塘底质的破坏,建议有条件的池塘,建造底排污系统。在5-9月份养殖期间,每周排污3-4次,每次10-15min。排出的污水,可以通过三级分离或湿地净化后流回原池塘,沉淀物可以用来种植蔬菜、瓜果,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养殖案例分析
(1)案例一:安徽颍上县养殖户马老板,试验池塘面积70亩,采用上述草鱼养殖技术。2015年吃食鱼类亩产量达到3500斤,全年总投入819211元,其中饲料投入576661元,售鱼总收入1439354元,全年净收入620143元。在2015年草鱼行情低迷的情况下,亩利润仍然达到8859元,主要是因为各项草鱼养殖技术的成熟运用和马老板对鱼塘的精心管理。(见表5)
表5案例一的放养模式和收获情况
(2)案例二:安徽桐城市养殖户金老板,试验池塘面积3亩,采用上述草鱼养殖技术。2015年吃食鱼类亩产量达到3200斤,全年总投入33373元,其中饲料投入21450元,售鱼总收入48587元,全年净收入15214元。在2015年草鱼行情低迷的情况下,亩利润仍然达到5071元,主要是因为草鱼注射免疫疫苗、经常开启微孔增氧机、水质调控模式运用成熟。(件表6)
表6 案例二的放养模式和收获情况
6、小结
当前,受国家经济转型、鱼价低迷,人工、水电等各种生产物资提高的影响,导致水产从业者养殖经营压力加大。如何度过当前的困难形势,是摆在我们每位水产从业者思考的重要课题。
众所周知,取得良好养殖效益,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者养好鱼,二者卖好鱼,二者缺一不可,又相辅相成。本文从草鱼放养模式、用料模式、鱼病防御模式、水质调控模式四个方面为水产从业者阐述如何养好草鱼。鱼体规格、条形、体色、耐运输能力、品质无疑都影响着水产品价格,近年来草鱼热水鱼的价格较高,因此,建议选用优质膨化饲料,提早出鱼,降低养殖风险,增加养殖效益。
END
1、来源: 腾氏水产商务网-当代水产杂志社
2、作者: 张德洪1,2 胡毅1 皇康康2,3 冯浩3 (1.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2.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水产研究所;3.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
3、腾氏水产商务网微信号:tsf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