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类商品开始在国外社交网站例如YouTube兴起,YouTube上不断攀升的点击量、Amazon打榜的销售额,都会让对商机敏感的人迅速捕捉到,然后想办法将其 copy to China。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指尖陀螺”这个例子,并分析下它背后的产业链是如何快速形成的。有人在网上发帖说,指尖陀螺在义乌是疯了,一天出 500 万以上。
就是这个东东,可以在指尖快速旋转
指尖陀螺国外又名Finger Spinner,是一种一个轴承对称结构,可以在手指上空转的小玩具;从2016年初在北美开始流行,如今已经火遍INS朋友圈,在YouTube的视频总点击量超过一个亿。
你无法描述那种感觉,仿佛它能旋转着带你升天。
慢慢的在INS上,越来越多关于它的图片和视频大肆流传,指尖陀螺驾着时代的马车粗暴碾过那些传统的手中玩物。捻佛珠、盘核桃、转笔…纷纷表示遇到了对手。
它为什么会兴起?
对于手里没个抓挠就难受的人来说,这类可以随时在掌心摆弄的小玩物,能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多动症,也有人用它戒烟。
抖腿、转笔太低龄了,很不酷,盘佛珠又太老,手串倒还可以,但欠缺一点机械美。
金属、陶瓷、钢珠……不一样的材质象征了不同的品味追求。有些陀螺还可以拆卸,用各种工具随意进行 DIY,这进一步挠动了拆卸组装爱好者的心。
除了单一的旋转,全世界的网友们还积极开发出了创新的花式玩法,增加了产品的传播度和可玩性。
用知乎网友 cychenyue 的说法,叫做「物理性精神玩物、体现自身逼格的神器」。
但指尖陀螺真正走向大众,靠的还是微商。
作为对商机最敏感的一群人,YouTube 不断攀升的点击量、Amazon 打榜的销售额,让他们迅速捕捉到了这个开始在国外流行的单品,并想要将其 copy to China。
他们在各大平台为指尖陀螺打广告、努力地去写推销文案,告诉大家它应该怎么玩、且如何让它变得好玩;
在视频网站、B 站或者直播平台上,也有 Sig 斯巴达、剑锋这样的 KOL 固定推出专业的视频评测节目,他们或是单纯出于发烧友的兴趣去做这件事,或是归属于某个卖货的组织;
对于初次接触到指尖陀螺的「萌新」,也往往会在 SNS 上分享一下这个外形奇特的新玩具。
「主动」和「被动」交织,传播的链条就是这样展开的。
市场的跟风带动了制造方的热情
「年初的时候下手谨慎了,一次只做了 1 万个,现在看 10 万个肯定吃得消。」一位个体户这样说。现在淘宝上销量第一的单价 9.9 元的指尖陀螺,一个月就卖了 12 万个。
有人在网上发帖说,指尖陀螺在义乌是疯了,一天出 500 万以上。「有没有 500 万不知道,但确实全义乌都在做。」义乌嘉彩数码科技的王女士说。他们主要销售给陀螺上彩的机器,自己也有 3 台机器在转,一天能出 15 万只。前几天,工人们通宵赶做客户几十万的陀螺订单。今天一大早,她发朋友圈庆祝又一台 2531 装机完成,并祝愿这台机器的买主王老板和张老板「生意兴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