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吕更新
来源:乐亭县文联《潮音》杂志/乐亭故乡人网站专版
我们这里的方言管自行车叫“车子”。
八十年代之前,老百姓常用的车子叫水管车子,记得有一位网友曾经写过一篇相关的文章描述水管车子。这种车子是用自来水管子焊接而成,特点是轮盘小,后衣架细长,辐条粗壮,没有瓦盖,没有车梯,能担重载,不易被泥塞着,用起来省力,但不美观。
八十年代后开始流行二八车,之所以叫二八车是因为它的辐条长度为28公分。这种车子较之水管车子要美观许多。车把、车圈都是电镀的,白亮亮的,闪着光。轮胎上边有瓦盖,能避免雨天把泥溅到身上。瓦盖和车架上都上着黑色的油漆,乌亮乌亮的。当时能拥有一辆二八车子几乎跟现在拥有一辆奥迪车一样。计划经济时代,物资供应紧张,购买二八车也是要凭票的,没有票你出再多的钱也买不到。当时年轻人结婚讲究的“三大件”就是永久牌二八车、前进牌缝纫机和上海牌手表。我的一位老领导曾在军队任司务长,记得他跟我讲过这样一件事:一次他组织战士们去看一场当时比较流行的电影,去买票的时候正好差两张票,不让谁看也不好。他急中生智,拿出一张自行车票站在人群里高喊着要换电影票,就有好几对看起来正在谈恋爱的年轻男女抢着要和他换。
小时候,家里有一辆二手的二八车,那是父亲用来骑着串庄做小买卖的。后衣架的右边绑上一个铁筐,以备装东西,上车的时候要把腿抬得很高,避免碰着后边的铁筐。妹妹总爱跟着父亲玩,父亲就让她斜坐在前边的横梁上。当时我是极嫉妒她能坐在车上的。后来上小学了,正好表兄在城里的拖修厂(也就是现在的汽车零件厂)上班,每天都要从我们村口经过,遇见的时候就能用车把我带到学校。每当我在伙伴们的注视下,被表兄抱上车后架时,心里都得意得不得了。有一次我上学早,没遇到表兄,同桌到校就向我炫耀:“今天我遇到你表兄了,他用车子把我带来的。”
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伙伴就开始学骑车。一方面是我们看大人们骑车都很好奇,总觉得两个轮子的东西走起来就能不倒,是一件很神奇的事儿。另一方面,将来上初中路途就比较远了,骑车去省力,而那时家里也都有条件给孩子买一辆旧的二八车了。学车其实是分四个步骤的:第一步是“贴”,也叫“悠”,就是左脚踩在脚蹬上,右脚蹬地,身子靠在车梁上,车身向右倾斜着,让右脚蹬地的力量,加上身体重量带来的加速度推动车子向前滑行。等到“悠”熟练了,能够向前滑行一段距离了,就可以练习第二个步骤。第二个步骤叫“掏”,就是趁车子“悠”着向前滑行的时间,右脚迅速离地,从大梁下边伸过去,踩在右边的脚蹬上,踩动轮盘,骑车前行。因为那时候我们个子矮,力量小,“悠”出的那段距离不够我们跃过大梁踩在脚蹬上。“掏”熟练了,便可以学习第三步“骑大梁”。“骑大梁”就是“悠”的时候右脚用力,让车子多滑行一段距离,借这个时间,右腿蜷成弓型,从大梁上跃过去,踩在右边的脚蹬上。我们个子矮,腿的长度只够由大梁到脚蹬的。学到这一步基本上就算学会了。要等年龄大点儿,能够坐上鞍座,才能学第四步“骑鞍座”。当然,有的比较灵的伙伴可以坐鞍座上,用脚尖蹬着脚蹬骑。
八十年代末,出现了一种比二八车略低的斜梁车子,辐条约27.5公分,因此,叫做二七五车。这种车子比二八车轻便,从前边上车不用把腿抬高。另外,这种车的链盒也不像二八车,只有一块铁片罩在上边,而是整个的一个链盒,所以也叫“大链盒”。那时年轻人搞对象,小伙子用“大链盒”载着姑娘绕大街也是一件很神气的事情。于是,这个时期年轻人结婚就讲究“四大件”了:电视机、录音机、缝纫机和二七车。
我学车是比较晚的。那时曾祖母在世,心疼我怕我摔着,不许我学车。直到小学毕业,放暑假了,二姑担心我要是不学车,上初中步行太累,就把我带到她家去学。那时候,因为已经大了,怕别人笑话,不敢在白天学。早晨五点多钟,姑父就把我叫起来,在姑姑的二七车后边绑上一段木棍,我直接骑在车上,他扶着后边的木棍,看车子要往一边倒的时候,就拉动木棍,把我扶正。经过了一个假期,才学会了。膝盖上还磕破了一块,被曾祖母知道,还把二姑好一通埋怨。
我上初中的时候,骑的是老姑上学时骑过的一辆二八车。老姑攒了几个月的工资买了一辆二六车,这车就给了我。那时我骑得还不太熟练,放学的时候,总是在同伴们的后边骑,怕并肩骑跟别人撞上。有时,同伴们跟我闹,就故意放慢速度“别”我,会让我把不好车把,甚至拐到沟里。那时我们都很淘,骑车是有很多花样的。最常见的是大撒把和骑后座,难度更大的是倒着骑,还有一种梁上直立。大撒把和骑后座我是会的,后两种就不敢学了。
刚才说的老姑买的二六车,出现在九十年代初期。这是一种更为轻便的车子,辐条26公分,车身较低,前边是弯梁的,女性穿裙子也能骑上去。记的有一次,我的二八车坏了,正好老姑休班,我就不想骑家里掉了瓦盖的老二八车,缠着老姑借她的二六车。那时候二六车也不多,放学时,同伴们就争着跟我换车骑。
九十年代中期,一些家庭条件好的同学就骑上了山地车。山地车又叫“赛车”或“变速车”。这种车大梁较长,相应地,车把与车座间的距离就大,车把较低,骑车的时候身体要向前倾,这样可以减少空气的阻力。用我们当时的说法是“蹶着屁股骑”。车的轮胎较粗,车把是直的,也有向下弯的,有多个大小不等的飞轮,右手车把边上有变速控制,上坡的时候变到较大的飞轮上省力气,想骑快点可以变到小点的飞轮上。
进入二十一世纪,自行车的种类就更多了,什么公主车、淑女车、小姐车。大多数车身越来越轻便,轮子越来越小,车形越来越漂亮。有的车轮子比童车轮子大不了多少,车身上边有一段长杆支着车座,这样的车骑不快,但很省力气。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多地骑上摩托车、电动车,更有的已经开上了私家轿车,自行车做为一种交通工具的作用在减小。节假日,我们会组织起来骑上自行车去远处游玩,做为一种健身运动。
前些天,我去修自行车,听摊主说起一位老人为了修理一辆二八车,花了一百二十多块钱,许多配件都不好找,是专门给他进的货。看来二八车做为一种能载重的交通工具,已经渐渐被人们淡忘。
自行车说到底只是一种人力的交通工具,它的变迁,既有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也有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需求的变化。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更加追求方便、快捷,但过分依赖电气化的工具,会不会使人本身退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