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爱车一族

[摩托车拐弯磨膝]摩托车拐弯为什么要倾斜?

关于磨膝这件事情,一直都是许多刚入门,或是想进阶燃烧心中赛车魂的车友所向往的骑乘姿势,但在开始之前,你知道为什么会有“过弯磨膝”这样子的姿势以及这种骑乘方法所带来的影响吗?

肯尼王的引领风骚

骑乘姿势的革命性改变,通常都会具备某些关键因素,在出现时代科技、赛车车架、悬挂、车体外型、坐姿以及轮胎抓地力的改变,而调整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要在不变的硬件设备上用自身姿势的调整改变来达到更快的单圈速度而生。

目前大多数人的看法是,这种划时代性的“过弯磨膝”技巧是来自于传奇车手“肯尼王”Kenny Roberts,但其实不然,外媒曾经针对这件历史做过还原,当时Kenny Roberts本人将这项技术的来源归功于1970年代的雅马哈车手Jarno Saarinen,在安大略省赛车场中,Kenny Roberts表示自己对于马蹄铁发夹弯的处理上相当棘手,每次过弯都感觉在摔车边缘,直到他看到了Jarno Saarinen在过弯时以近乎跪在地上的姿势过弯,Kenny Roberts起而效之后发现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通过发夹弯时的不安感受。

我们可以说Jarno Saarinen可能是这项技术的鼻祖,但真正将Knee Down发扬光大的肯定是“肯尼王”Kenny Roberts莫属,而在当时并没有所谓膝盖滑块的保护装置,所以在70至80年代的赛事中,即便车手膝盖相当接近地面,但也还不至于触地,但80年代后期这项风气已经被带起,人身部品也逐渐发展出在膝盖上加上保护滑块的想法。

磨膝的用意

当然,一如我先前提到的,骑乘姿势的改变最终目的都是取决于“能在赛道上更快”而生,而车手在弯中磨膝的主要目的有几个:

一、测量极限倾角:许多赛车手利用重心转移向内侧,并伸出膝盖来探测车辆倾倒的角度与轮胎抓地力的极限。

二、保持入弯节奏:由于膝盖接触地面的时机在入弯后期,许多车手利用动作的连续性来记忆进弯参考点,借以保持进出弯道的路线与节奏。

三、抵抗风阻:因为在赛道直道上速度相当快,近弯前的减速车手必须要将上半身抬起,有点类似风帆的应用来产生阻力,而将大腿打开(甚至是有些车手使用类似滑胎车出脚)这一个动作也有助于减速。

山道开磨

话题拉回来,这种从赛道延伸的动作技巧是不是也适合一般公路来进行?答案绝对是否定的。

首先,一般道路行驶的最高准则就是安全,而并非速度。过弯技巧上则大致可分为内倾、同倾、外倾以及需要大量移动重心的侧挂。所以弯道磨膝这类型的技巧需要的基础在于比内倾更极端的“侧挂”,而侧挂的前提便是高速入弯,基本上当你使用侧挂来攻略弯道时,速度早就已经过快,即便侧挂技巧可以增加弯速,但整体的灵活性却是最差的。

所谓灵活性最差的意思是,当你将重心大幅度转移到弯内侧并伸出膝盖时,整体的动作都是固定的,你无法在弯中发生任何非预料的状况时做出即时反应。再者,当你使用侧挂技巧时,基本上在弯中的视野仅有内侧方面以及出弯路线上,假设今天一只猫突然出现在弯中路线上,侧挂车手在已经倾倒的状态下发现状况、紧急收膝盖、重心回正、收油减速并修正路线,这一来一往的反应速度相当耗时且安全性堪虑,所以在一般道路上使用侧挂技巧是具备相当大的事故风险。

一般道路上的过弯方式会建议使用同倾或是外倾,原因在于一般道路上我们必须尊重所有用路人,也同时必须具备随时能处理道路突发状况的反应速度与寻求最大视野。而在这一点基础上,侧挂与内倾技巧就第一个被淘汰了。

即便在人车较少的山区,道路铺装平整度、路面抓地力也不可能如赛道那般优秀,加上山区天气变化所造成的路面状况、雾气水珠带来的打滑可能性以及细微青苔等骑士难以察觉的危险,这些都还没算上可能会出现的道路施工、野生动物乱入还有自撞山壁的各种奇葩等案外案造成的危险。

也因此,当你在这种状况复杂且难以预料的道路条件下使用高进弯速度,视野极差且弯中灵活性不佳的侧挂姿势时,也同时将自己的运气逼向极限。

看到有些车友的论点在于:磨膝盖是为了探测极限,了解车辆倾角。

是啊!如果这是在赛道上,道路条件单纯、路面平整且具备高抓地力,高速进弯并且使用侧挂磨膝进行“倾角量测”的动作绝对是一种必须──但是兄弟,一般道路上比起探测极限,更重要的是用灵活且最低风险的速度进弯,并同时注意所有可能出现的道路状况才是优先的动作,所以在山道上寻求“倾角极限”是一件相当没有必要且玩命的行为,更别说近年来由于MotoGP带领的极端“Elbow Down”的磨肘过弯方式被相继在山道模仿也是相当惊悚的事情。

要聊GP?那就来聊GP!

而且,真要说起来,其实近几年的MotoGP车手在磨膝方面都逐渐变成内倾的骑乘方式,你可以在网上找到许多比赛花絮,你可以发现车手的骑乘风格也逐渐的转向内倾技巧的使用,而并非大幅度的侧挂,原因在于在弯道上内倾的使用可以减少倾角并且增强赛车回旋力,侧挂使用的是以车手腰部为中心做大量的重心转移,而MotoGP使用的内倾则仅将上半身与头部大幅度的向弯内侧靠来达到重心转移的效果。

原因在于,其实就算是MotoGP工厂赛车,拥有全世界最好的造车工艺、最顶级的轮胎以及最完善的电控系统,也没有一个车手愿意在极大倾角的状态下多待0.1秒!所有的车手都在寻找车辆在赛道上所有时刻中可以带来的最大面积抓地力,也因此,车手会尽可能的减少赛车倾倒的时间与角度,来创造出更快的单圈成绩。同时,因为大量转移重心的侧挂技巧原因是来自于早期赛车轮胎性能与电控系统尚不完备的年代,车手必须要使用腰部的力量来辅助车身动态创造更高的赛车回旋力,但现今的MotoGP早就不可同日而语,要创造超过65度的倾角并非难事,但问题在于──要怎么样在已经不可能再更低的倾角中挤出更多的回旋力?

所以MotoGP车手使用了不打开膝盖、腰部微幅移动并且使用上半身与头部向内侧靠拢的内倾技巧来让赛车更好转向。简而言之,使用正确技巧比起逢弯必磨要来的更有效率。

后记

有名的日本骑警“白摩托(白バイ)”在训练或是进行比赛时也大量的使用内倾技巧,原因是因为依照赛会的规定,车身零件或是车手人身接触到地面的话都会扣分,而这个规定则是为了让骑警在任何状况条件下,都能安全且确实的完成任务。再者,白摩托骑警可不是那种雨天不骑的低里程女用车,在全天候、全地形条件下出勤加上安全驾驶准则,白摩托根本不可能使用高抓地力要求的侧挂方式进行骑乘。

但相信我,无论是日本白摩托或骑警,使用同倾一样很快。

我不想唠叨那些山道非赛道~咻咻咻~的老调重弹,也许经过多年练习,使用侧挂进弯可能会变成一种车手骑乘姿势习惯,但以视野换取速度,这种赌运气的骑乘方式只为了带几张大马路扮演GP车手的自我满足,真的OK吗?

侧挂技巧属于赛道使用必备技巧之一,一般考照课程上不可能出现,但如果在“驾驶技巧进阶课程”或是“赛道训练营”中,则会带到基本的侧挂姿势定圆与场地练习。

对于并非职业车手的一般车友而言,思考如何骑的久,比思考如何骑的快更重要。比起在山道上侧挂磨膝磨肘追求无意义的速度,能够平安骑到老的车手,才是真骑士。

如果真的在弯中不磨点东西不会骑车,那就一起去赛道玩吧!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摩托车拐弯磨膝,摩托车拐弯为什么要倾斜,摩托车拐弯怎么拐才正确,摩托车怎么拐弯,摩托车拐弯技巧视频”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