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群人,当我们还在为摇号和买小车发愁的时候,他们独爱骑“两轮”的摩托车,呼朋结伴行走四方、游遍祖国大好河山;当我们还在纠结何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时,他们已经出发在路上。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谓——摩旅者。
“摩旅让我们更接近自然,最美的风景在路上。”这是摩旅者常挂在嘴边的话,摩旅是一种生活方式,看不同的风景、结识不同的人、经历不同的事,书写着在路上的故事,感受着对生命的原始召唤。
娟姐:
我以前是典型的家庭主妇
穿着修身皮外套、中筒靴子,绑着清爽的中长发,戴着头盔和皮手套,驾驶着她的专属“坐骑”,举手投足间散发着女摩旅者独特的风范与个性。祖籍湖南的娟姐是摩旅群中为数不多的女车友,她已有十几年的女装踏板摩托车龄,但她开始参与机车摩旅的时间不足一年。
几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娟姐开始接触摩旅,并从此成为她狂热的爱好。有一次她开着踏板车跟一群朋友到江门新会睦洲参加公益活动,为贫困山区捐款,往返一趟后她便发现爱上了摩旅。由于踏板车不够力、速度慢,各方面性能较差,不适合跑长途,于是就想着学男装摩托车,经验丰富的她一个下午就学会了。
从此以后,娟姐开始了自己的摩托旅行,一发不可收拾。“几年前,我就是个典型的家庭主妇,不爱交友、外出旅游,每天就是开着踏板车上班下班,宅在家里做家务和照顾小孩。”生活琐事让她的生活十分压抑,而且体质易晕车,那时的她无法理解旅游的真正意义。
“接触摩旅后我感觉把年轻时的自己找回来一样,慢慢发现玩摩托是解压的最好方式,至少在路上跟朋友的交往,以及旅途的风景会让你忘却烦恼。”为了改变现状,娟姐鼓起勇气告别过去的一切,骑着一辆重型摩托车开始重新寻找人生的乐趣。
天下摩友是一家
为了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摩友,娟姐加入了“摩托发烧友”QQ交流群,从事管理工作的娟姐已有半年的摩旅经验,经常在群上“出谋划策”,事无巨细总能给出恰当的意见,她见证着交流群从几十人增至将近五百人。后来她还陆续成为管理员和群主,组织过的摩旅活动已不计其数。
“摩旅最重要的是安全,毕竟摩托车是‘人包铁’,发生车祸意外的几率相对更高。因此,活动前必须做好计划,要求群友听指挥文明上路。从我组织开始,我就要对所有群友的生命安全负责。”娟姐说道。
群友都称她为“娟妈”,不管谁出去摩旅,总会牵挂着他,所以到家报平安是群内的“规定”。前段时间有个摩友独自出发前往广西与同伴汇合,在途中意外,他的摩友就在发动当地的摩友帮忙找他,原来那个摩友摔车晕倒了,幸好群友救了他。
摩旅改变了娟姐的心态,她认为人的一生心态最重要,凡事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理解别人就是理解自己。春节前,群里一个摩友的家庭遇到困难发生变故,一筹莫展之际他想到找摩友帮助,娟姐在了解详情后,便开始在群上组织自愿募捐,很多素未幕面的群友纷纷伸出援手。“大多数车友都不是富裕的,能捐多少是多少,帮助别人度过难关,自己将来难免也有落难的时候。” 她说。
肥A:
趁年轻尽情拥抱一切“故事”
广州市从2007年开始全面禁摩,番禺也于同年6月份开始实行禁摩,摩托对于很多本地人来说,已是一个逝去的泛黄记忆。广州人肥A也因禁摩政策“忍痛割爱”,搁置摩旅爱好8年时间,“很多广州人早就忘却这玩意了。”他淡然说道。
26年前肥A便考了摩托车驾照,喜欢骑着摩托车到省内各地旅游,但他的摩旅爱好止于禁摩实施的那一年,此后只能开着小车去旅游。“其实禁摩后也一直想去摩旅,但现在车进不了广州,即使买了正规车也上不了牌,在区内也不能开。现在只能在周末时到周边地区(不禁摩的地方)借群友的爱车过过手瘾。”他表示很无奈。
“摩旅就是享受过程的风景,还有骑行的乐趣和辛酸。”他从初中开始就很喜欢旅游,对一路上经历的故事“如数家珍”,“那时候还没有电子导航,而出发前找资料查地图的过程就足以让他们很兴奋,像模拟出行了一遍。那个年代交通不发达,也没有私家车,但摩托车可以带我们去到很多没开发的地方。”
摩旅者玩车不玩命
摩旅也是一种带有冒险性质的骑行,他们希望通过克服骑行中的一路坎坷来挑战自己、突破自我,但是开快车和耍酷从来不是真正摩旅者的追求,他们玩车但不玩命。
肥A团队协作的经验丰富,“摩友出游刚认识,肯定性格各异,如果我带队的话肯定不开快,巡航时只保持60-80km/h的速度,保持整个队型,让那些小排量的车始终都能跟得上队伍。” 他对广东的路况较熟悉,所以经常当摩旅队伍的领航人。
肥A曾有一次惊心动魄的危险经历,当时他为了赶路晚上疲劳驾驶,开着开着眼皮耷拉下来差点睡着,好在车头一晃的瞬间马上清醒过来,千钧一发之际把车控制住,避免了意外的发生,现在每逢想起他仍心有余悸。
“人会老,但心依然年轻。”肥A谈及过去的摩旅经历慨叹万千,他相信,偶尔的困难和惊险只是小插曲,但摩旅带给他们的自由、快乐、美好,以及充满无限想象的希望,才是摩旅的真谛。(文中人名均为化名) (古晓彤 许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