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爱车一族

『摩托车泡妞名言』鬼火摩托车名言…

如果你有幸在20世纪下半叶去纽约布鲁克林区逛一圈,那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定是满街的飙车党。如今这个喧嚣浮躁的流行文化主导的年代,怎能比过疯狂的80年代?

▲DUCATI运动摩托宣传海报,“摩托泡妞”文化相当直白

▲赛车手Bobby Allison在1980年3月15日的IROC冠军赛上庆祝夺冠,直接和颁奖小姐搂在一起

何况,在那时,正儿八经的撩妹技能就是开着轰鸣的哈雷或顶级跑车绝尘而去(现如今不也是吗,别跟我提什么禁摩)。

▲赛车手韩寒名言:“捷达是东北的出租车,桑塔纳是上海的出租车,买了辆富康,结果他妈的富康是北京的出租车。”

无论何时,赛车运动显示出人类对于速度的渴望。在不借助任何飞行技术的前提下仅仅依靠车轮进行地面竞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人类速度与力量的最大化延伸。

▲1977年的F1比赛

不过,上世纪的专业赛车手们往往也有苦恼,影像技术无法记录完整的比赛情况,自己玩命飙车的刺激画面更是难让未到比赛现场的粉丝们看到,车神的传说似乎只是口口相传,或是报纸头条的比赛成绩,实在心累。而摄影师们为了拍摄到专业赛车手的比赛瞬间,所付出的努力更值得人敬佩。

摄影师们通常的做法是:将整部相机固定在选手头盔上,或者摄影师拿着相机趴在车上……虽然这样的画面现在看来很有趣,但对于摄影师而言,显然十分危险。

例如,早期的F1赛事,摄影师通常需要在车上拍摄,而且影响选手注意力。到了近代,为了最大限度减轻车身重量,F1赛车通常将相机架设在选手座位后面,或在选手头盔上固定小型相机。在赛车速度还未很快时,拍赛车更多的是通过在引导车尾处假设大型摄影机实现的。车身经过特别轻量化处理并配备高马力发动机。

其实,第一视角的重要性不止于让观众最直观地感受到飙车的刺激感。对于车队而言,无论是提升车手成绩还是研究对手,这更是最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1954年F1赛事,摄影师坐在赛车的定风翼上拍摄

▲赛车手Jakie Stewart,头盔上的相机显然增加了选手头部负重

“我的头盔上固定着一台尼康全金属胶片相机,据说开车时连头都不能乱动,作为老司机我表示压力山大。”

▲摄影师被绳索固定在车头

“我用绳索把自己绑在车头。赛车入弯时,巨大的向心力让我根本无法持稳相机,尤其是,我还要接受赛车手的不断咒骂,我挡住他视线了,最要命的是影响他比赛成绩和奖金。”

▲1978年,摩托车选手Mad Max

“在我前面坐着的是疯狂的Max,风驰电掣般的速度让我简直透不过气来,屁股被马达震得生疼,而这一切都必须在保证录影的同时默默忍受。”

▲1966年,F1赛事

“我脑袋后面架了台该死的照相机,即时上车前摄影师对我说放心吧这玩意儿很结实,我还是担心在某个急弯处,相机掉下来砸到我的头。”

所有这些,都是来自胶片时代的无奈,即使后来的卷片马达能够显著提高连拍速度。随着相机的自动化、小型化,影像器材越来越能够满足运动领域的不同需求,尤其是运动相机GoPro的诞生,让录制视频的角度更加多样化,把GoPro固定在头盔上、宠物身上、滑板上、胸前,或是相机热靴顶部……

极限运动一下子进入了“随时拍摄、随手分享”的时代。而飙车党和专业赛车运动员们,也该庆幸,影像和器材技术的发展,让他们不必再像父辈们那样,危险地一次次突破运动的极限。

作者/shelby

责任编辑/晓晴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摩托车泡妞名言,鬼火摩托车名言,关于摩托车的名言,摩托车名言简短,摩托车名言名句”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