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爱车一族

制造类企业“瘦身”传导就业压力

在重庆秋田齿轮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一条经过自动化改造的生产线上,三台机器人与36名工人参与到生产工序中;而在传统生产线上,则需要48名工人才能完成全部工序。机器人的加入,使人工投入减少了1/4。

“由于公司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前几年受到‘招工难’的冲击很大。每年招聘员工的数量占到了公司用工总量的1/3以上。员工流动性极大,公司也为此付出了高额的招聘成本。”秋田齿轮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陈建均对《?望》新闻周刊记者说,“2010年左右,公司一线员工规模超过3000人,高企的用人成本‘吃’掉了本就所剩无几的企业利润。”

作为传统用工大户,制造类企业在吸纳就业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本刊记者近期在重庆、河南、江苏、广东等省份采访了解到,受到外部市场不景气和内部用人成本走高的影响,制造类企业用工正在经历从“招工难”到“不愿招”的转变,主动“瘦身”意愿明显,短期内工人失业压力将增大。

受访的一些业内专家和基层干部建议,各级政府在经济增速放缓明显的情况下,应提前预警,制定相关对策以应对短期严峻就业形势。

用工缺口大幅收窄

陈建均所在的公司从2012年开始强调提质增效,减少用人规模。通过生产线的自动化改造、引进机器人、提高管理效率等措施,企业在保证产能的同时大幅精简了人员,目前一线员工只有2000人左右。“受到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影响,公司的用人规模在2015年还将继续减少。”陈建均说。

秋田齿轮公司的情况并非个例。无论是江苏、广东等沿海省份,还是河南、重庆等内陆地区,本刊记者都看到很多制造业企业普遍经历着主动“瘦身”的过程。

“经过了前几年‘招工难’的痛苦之后,我也下定决心把企业转型升级。”江苏中立方实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陈银平告诉记者,公司从原先做包装、建材生产,转向研发、生产电容薄膜。这类产品广泛运用于家电、汽车产品,市场广阔。关键是,用一半的人工就能创造过去2倍的产值。

在传统的制造业大省广东,经历了经济调结构的过程后,企业用工缺口迅速收窄。2014年春,广东省用工缺口迅速从峰值80万~100万人回落到60万~80万人,收窄20万人左右。其中,广州的用工缺口更是从12万人回落到4万人。

“过去是‘招工难’,现在是我们自己不愿意招人。”江苏双环齿轮有限公司总经理蒋亦卿告诉记者,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既可以控制用工规模,又可以保证企业效益。

企业为何“不愿招”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目前国内传统制造企业的招工意愿较低,其主动“瘦身”的趋势开始显现。制造类企业从“招工难”到“不愿招”的背后有三重逻辑。

一是经济大环境决定企业不得不“瘦身过寒冬”。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CPI同比上涨0.8%,自2009年11月以来首次跌破1%;而PPI同比下降4.3%,创下2009年10月以来的新低。数据显示,通货紧缩的风险正在积累,制造类企业将受到明显冲击。

河南三门峡一家主要生产卡车轮胎的企业老板李海波告诉记者,从年前的订单情况来看,今年订单数量和价格相比去年出现明显下滑。“按照现有订单情况,年后的招供需求非常有限。出于成本考虑,目前全厂1100人的工人规模可能还会进一步压缩。”李海波说。

重庆鑫业船舶件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泽兰告诉记者,虽然公司是西南地区唯一一家拿到船级社牌照,生产船用舾装件的企业,但是2015年将会是企业最难过的一年。“去年企业虽然做到上亿的产值,但是净利润只有不到2%。”王泽兰说,“今年造船业整体不景气,订单大幅下滑,为了保住企业,可能会裁掉近两成的员工。”

二是近年来用工成本快速上升,对于制造类企业利润造成过度挤压,企业不得不通过控制用工规模来缩减成本。

重庆鑫源摩托车股份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肖春燕,给记者简单算了一笔企业2014年的“养人账”:一线最普通生产工人的平均月薪是4000元,同时每月单位需缴纳社保510元,再加上每人每月200元的福利开支和其他费用,去年企业每养一个员工需要支出近6万元。

“全公司有1200名员工,去年仅人力成本一项就超过7000万元,占到总成本的近两成。近年来,人力成本上涨速度远远高于原材料成本。”肖春燕说。

“除了每年近10%的工资上涨外,社保开支上涨过快也大幅拉抬了用人成本。”西部某省一家汽车配套企业的负责人邱林说,“2015年全省社保的最低缴费基数从社平工资的40%涨到了60%,而社平工资至少也要涨15%。仅社保一项,公司今年将要多支出1000万元,而去年公司的纯利润也就是1000万左右。所以公司不得不考虑逐步减员,今年保守估计要裁掉1/4的工人。”

受访企业主向记者反映,目前近30%的社保缴费比例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笔沉重的负担。在经济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各地上调社保缴费基数和比例对于制造类企业更是雪上加霜,只能通过裁员节省开支。

“没有企业锅里的,哪来员工碗里的?”部分企业主甚至表示,从今年开始,只为工作一年以上的员工买社保,就算是劳动部门要来查也没关系。“反正企业已经被压得喘不过气,大不了就破产。”

三是制造类企业“机器换人”带来明显的技术减员。作为应对人工成本不断上涨的措施之一,“机器换人”成了目前制造类企业的转型共识。以广东省东莞市为例,从去年9月起开始开放制造业企业“机器换人”专项资金申请,不到4个月时间就有超过400个有效申请项目。预计一年内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可下降12.5%,而普通工人需求将减少5万人。

东莞市天佑数控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机床生产企业,现在正积极参与“机器换人”项目。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机器换人”的一次性投入很大,但是相对逐年上涨的人工成本,这是制造业企业唯一的出路,可以为企业节省近三成的员工,提升效益10%。

除了沿海的大型制造类企业,内陆地区的中小制造类企业也在逐步加入“机器换人”的行列。重庆市大足区龙水工业园区是一个以五金制造为主的工业园。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曾洪勇介绍,管委会正在引导园区内数十家中小型五金制造企业进行“机器换人”,以此应对高涨的用人成本。

应对短期失业压力

从目前各省区市公布的2015年经济增长目标来看,大多较2014年有所降低,新增就业岗位数量不足,加上传统吸纳就业大户的制造类企业招人意愿降低,“双重压力”给今年的就业形势带来严峻挑战。

新加坡国立大学金融学研究员文华指出,从短期来看,虽然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占比不断增加,但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没有释放出预想的就业驱动力,加上传统制造类企业用工需求的减弱,导致整体岗位在减少,经济发展拉动就业的能力在减弱,尤其是青年和大龄困难群体就业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

针对2015年就业工作将要面临的问题,部分基层干部及专家建议各级政府应该从提振市场信心、减轻企业负担、加快经济转型等方面,提前制定相关政策,应对短期内严峻的就业压力。

从短期来看,保就业的关键是保经济,而提振企业信心尤为重要。中国就业促进会执行副会长陈宇认为,虽然中央提出“不唯GDP论英雄”,但不等于不发展。经济发展基本面没有改变,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稳政策稳预期,继续深入改革释放红利,提振市场信心。

同时,多数基层就业干部及专家认为,民营企业尤其是制造类企业作为吸纳就业的大户,目前在稳定就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减轻企业过重负担,降低社保缴费负担尤其重要。

相关人士建议,短期内可以考虑以部分盈余的社保基金(例如失业保险基金)为基础,发放类似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稳岗补贴,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从长远来看,应该尽快调整社保缴费比例,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走势,制造业企业自动化改造、用工规模减少,将成为其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因此,文华等专家建议,各地应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在第三产业的发展中开发更多就业岗位。同时,继续营造良好的创业营商环境,鼓励全民创业,全面释放就业驱动力。

文/《?望》新闻周刊记者付昊苏徐博

凌军辉周蕊黄浩苑赵宇航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天佑坐驾摩托车”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