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爱车一族

学摩托车发电机制动

制动技术是驾驶摩托车中最重要的一环。由于大部份摩托车的前后制动都是分开操作,剎车时还要兼顾平衡,所以操作方面会比起汽车略为复杂。不同车种、车速在直路、弯心、上坡或下坡,对前后制动的先后和力度比例都不同。比起四轮汽车ABS的「一脚踩死」,顾虑就比较多。

我们不能将汽车的剎车方法往摩托车上照搬。不正确使用摩托车制动会需要较长的制动时间和距离。剎车力度过急,容易锁死车胎。避震系统也会大幅跳动。在转弯中剎车会破坏车身平衡,容易摔车。 驾驶不同车种,制动策略会有所不同,不能一视同仁。车胎是否咬地,全靠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主宰。摩擦力越大,轮胎的抓地力便越强。决定摩擦力的大小,主要在于接触面的大小,轮胎温度、轮胎质地,地面状况和轮胎负重等等。

要成功操控你的车子,摩擦力便要比离心力和惯性力大。要成功剎停车子,摩擦力便必须压倒惯性力。当我们在行驶时,可以改变的要素只有轮胎接触面的大小,和轮胎的负重量。它们是和摩擦力成正比的。保持最大接触面剎车的方法是在车身垂直,前轮直指前方时才能尽情剎车。避免过高胎压也能保持较大接触面。当制动时如果惯性力大过摩擦力,车胎便容易锁死。要让摩擦力充份发挥,便要有足够的重量负荷。因为惯性力,剎车时后轮负重量会快速流向前胎,所以要减小后轮的制动力度来避免锁死后轮。而要避免前轮锁死,就要等前轮负重增加后,才大力制动。所以前制动的正确施压力度,是慢慢挤压而不是猛拉。突然猛拉前制动,因前胎的负重量尚小,强大的制动力迅速超过轮胎的抓地力而造成打滑。挤压的作用在于让车重有时间转移向前轮,而可以承受较大的制动力而不易打滑,当轮胎在滚动时的抓地力,是要比打滑时大的。

要发挥最大的制动性能,我们需要控制轮胎在接近打滑的边缘中滚动,这高难度动作是需要艰苦的练习,但换来的是你不再依赖ABS。摩托车在上坡或下坡时,重心会有很大变化。再加上载人时会使得剎车策略有所不同。 上坡时剎车所需的技术较低,因为荷重较为平均,且有上坡抵消部份动力。但是下坡剎车时尾轮负重大量流失,加上骑手为了抵御前冲力而以车把支撑上半身,进一步加重前悬挂负重,种种不利条件让骑士不敢对后刹车妄动,而白白浪费了一个装置。以有效率和安全的大前提下,我们可以尽量利用后制动,但是不要用力过多,那怕只是10-20%制动力也行。当车子在下坡时的制动步骤是先轻踩后制动,再挤压前制动。此举目的是防止前叉过份下沉。在此同时,把腰拉后,主动增加尾轮负重。双膝紧夹油缸,由双腿与腰腹支撑上半身,避免加压于手把上。

后座有乘客时,前后轮胎负重较平均,骑手不用主动为尾轮增压。但是因为人车的质量和惯性力大大增加,所需制动力也需要提高。加上剎车时后座乘客可能没有防备而向前撞上骑手,使得人车都不易稳定。解决办法是教育乘客的坐姿,提早剎车以及对太「积极」的驾驶态度稍作保留。调节前后制动的力度分配,原则是针对车胎负重量,而给予最大的制动力。

避免在转弯中剎车,这是由于轮胎的抓地力要应付惯性力和离心力。所以我们应在入弯前做好车速调整(制动,调整档位、使用引擎刹车),万一遇上突发事件,如突然察觉有障碍物时,应立即停止做倾斜动作,拉直车身和手把,然后制动,待车速稍慢时,才再倾斜车身转弯。简单一点说,便是停止转弯,制动,再转弯。用暗力慢慢挤压制动杆,同时将背部拉后,增加尾轮负重,减少打滑的机会。我们要针对不同车款而调整制动策略。上述剎车慨念是根据标准街车或跑车而制定。如果是驾驶绵羊的话,就要留意因绵羊受后置引擎的设计所限,重心明显分布在后方。我们是有需要对后制动的力度作出适量的加重。如果是美式巡航车,那便更要小心。因巡航车大多数体重骄人,且一般不会配备高性能的剎车系统,较柔软的悬挂设定容易让车体不稳定,所以我们更要依赖引擎牵引力来帮忙,关油、拖档、制动的动作必须纯熟。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学摩托车发电机制动”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