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非遗”证书。 樊继美制作美猴王。 燕车。
木旋玩具,俗称“耍货”,起源于明成化年间(1465年至1487年),以临沂市郯城县港上镇樊埝村为中心世代相传,迄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樊埝村也被誉为“木旋玩具之乡”。2009年6月,木旋玩具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4年11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图 郯宣
木旋玩具,俗称“耍货”,起源于明成化年间(1465年至1487年),以临沂市郯城县港上镇樊埝村为中心世代相传,迄今已近600年的历史,樊埝村也被誉为“木旋玩具之乡”。2009年6月,木旋玩具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4年11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家家旋车响,户户彩绘忙
据樊氏族谱记载,樊氏七世祖樊木是木旋玩具的创始人,此后世代相传,至今已传承了15代。樊继美,是第15代木旋玩具传承人。2006年,被评为临沂市“十大民间艺人”之一;2008年,其作品在临沂市第四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中荣获“金牛奖”,并被临沂市档案馆收藏18余件;2009年被山东省文化厅评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郯城木旋玩具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1年,应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邀请,樊继美在澳门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工艺品展演,澳门濠江日报和澳门电视台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澳门文化局向他颁发了感谢证书;2016年6月,被山东省文化厅评为2015年度非遗保护十大模范传承人。
木旋是供儿童玩耍的一种集民间绘画、手工技艺为一体的造型艺术,它以丰富的色彩、夸张的纹饰、简洁的造型,体现北方农村人们古朴的审美情感、美好的生活祈愿和纯朴的价值观念。木旋工艺“镟床子”经历了脚蹬、电动、全自动成型和数控车床四个阶段,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木旋种类经过历代研发创新不断丰富,构成了刀兵、人物、植物、花篮、棒棰及车、鼓等十大系列500多种品类。
樊埝村曾有“家家旋车响,户户彩绘忙”的繁荣历史,上世纪80年代受市场上大量新潮电玩的冲击,导致从事木旋玩具加工制作的作坊和人员数量急剧减少,产量日渐萎缩。近年来,由于各级各部门加强对木旋的保护与支持,以及传承人自身的不懈努力,使木旋又重新走上了热销的道路。
被列入国家非遗保护目录
“镟床子”工艺经历了脚蹬、电动、全自动成型和数控车床四个阶段,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上粉工艺也不断改进,由染色到涂漆和喷漆,外表更加光鲜艳丽,更受人们喜爱。木旋玩具品类也不断丰富,构成了刀兵、人物、植物、花篮、棒棰及车、鼓等十大系列500多种品类。虎头棒棰、高低棒人、燕车、鸟车、八仙花盘、和尚敲木鱼、不倒翁、京剧脸谱以及胡桃人、日本娃娃、小火车、火箭、飞机、大炮、智力拼盘等畅销国内外市场,30余件产品被临沂市档案馆和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等单位收藏,高低棒人、小燕车和虎头锤等产品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1989年广交会上,樊埝村从美国客商那里拿到了300万人民币的订单。2000年,塑料和光电玩具兴起,全镇只有50余户坚持木旋玩具生产,国外市场萎缩,外汇收入几乎为零,樊埝村将目光转向国内。2004年,木旋玩具再次迎来了春天。郯城县文化局对传统文化制定了“抢救式”方案,木旋玩具被列入临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列;镇文化站成立了港上镇木旋玩具研究协会,组织老艺人交流、带领年轻人学习以及创新工艺和提升产品质量。樊继美等人对摇鼓、小鸡翻蛋和拉线陀螺等进行翻新,使失传已久的老玩具又重新面世。
至2014年底,全镇共有100余户从事木旋行业,从业人员有年轻化的新趋势,仅樊埝村收益就达200多万元,并带动马头等周边多个乡镇从事木旋玩具生产。
[编辑: 张珍珍]
相关专题:青岛郯城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