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几天,摩托哥接到邀请,参加了一部电影的首映礼。当时感觉挺诧异,咱一个混摩托圈子的,啥时候也破圈到了影视娱乐了?但随着首映活动结束,电影慢慢落下帷幕,好一会儿没能缓过劲儿,无论是剧情强烈的情感碰撞,还是影片沿途的浩渺美景,都让人久久回味。
特别对于哥这个摩托佬来说,这部电影用摩托车作为贯穿整部电影的情绪载体,将摩旅骑行作为了占据最多篇幅的电影主体,自然杀伤力更是格外的强。即便电影已经看过了好几天,不少惊艳画面和毛不易的歌声,仍旧在脑海中徘徊,所以摩托哥也打算和大家分享一下这部不应该错过的好电影《远方的风》。
摩旅 X 电影 一种全新的观影体验
先打个预防针,这部片没有什么大腕明星,就连前期的广宣投入都是肉眼可见的少,但这不妨碍《远方的风》成为一部值得一看的好电影。
从类型上来讲,《远方的风》属于以亲情为纽带的公路电影,讲述的是一个身患绝症的孤寡老人,带领着即将分崩离析的家庭成员们,前往西藏拉萨寻找早年失散的老幺的故事。
剧情本身并不复杂,也没有什么意料之外的反转,角色们随着故事的推进,心态逐渐发生转变,原本布满裂痕的亲情纽带,在旅程中逐渐弥合,最终在剧情的情感高潮中,每个人都获得了于是自己的救赎。
“我们每个人,都要为曾经犯过的错误付出代价,你外公所遭受的一切,都是在偿还。”这是剧中外公在孙女身边坦露的一段心声,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整部电影略带悲伤的感情基调,进而编织出了一个极为容易引起观众共鸣的故事。
在摩托哥看来,这部电影的导演确实非常厉害,因为在略带悲情的故事内核之外,竟然别出心裁的以“摩旅”作为包裹的外衣,用摩托骑行的自由感,以及旅途之中点点滴滴的意外与美好来冲淡苦涩,用沿途令人目不暇接的壮丽景色,以及堪称惊艳的色彩构图抓住每一位观众的眼球,通过故事内核与画面递进的高度融合,进而实现了观众在视觉与心灵层面的双重享受。
还记得早先看过一个报导,导演胡艺川曾说过,“公路电影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讲述一个关乎亲情、人性的故事,表达社会与时代巨变中小家庭的冷漠与温暖等。”显然在胡导看来,骑着摩托去旅行,这种最具自由感,最有仪式感,也最能够亲近自然的方式,就是最能完美呈现自己构想的形式。
此外,为了让故事跳出以往小家庭的框架,把家庭问题放到公路上,也是为了跳出固有的思维框架,“用骑行的方式来讲述家庭成员之间的微妙关系,是希望把一个看似枯燥的家庭问题,放到一段美妙的旅程中来,让观众在欣赏美丽风景的同时,伴随着剧情推进,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究竟什么才是最美的人生风景”。这也是在导演的构想当中,整部电影选取摩旅骑行为主题的关键所在。
总之,摩旅真的很厉害。
摩托 X 文化 聊聊背后的深远影响
摩托哥的根,毕竟是在咱们这个摩托圈子里的,因此看完这部《远方的风》后,这部以摩旅为主体的电影,自然也引发了不少关于摩托车的奇怪念头,想要和大家分享一番。
电影选择的摩旅路线,是非常经典的“此生必驾”318国道,由川入藏,对于国内喜好摩旅的众多车友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因为这是所有摩旅爱好者心中的“朝圣之路”。
尽管这几年路越修越好,318入藏的门槛也越来越低,但其象征意义始终无法忽视。毕竟对于普通摩托骑士来说,想要抛开工作和生活的枷锁,花上近一个月的时间,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洗涤心灵之旅,还是太难了。
摩托哥曾有幸在318恣意挥洒过青春,因此在电影中看着一幕幕似曾相识的场景从眼前一晃而过,过去的记忆重新浮现,莫名的感动油然而生。
其实在摩托哥看来,即便是抛开颇为吸引人的剧情不提,《远方的风》作为一部摩旅骑行的风景片,也是值得给一个高分的。如果你和摩托哥一样,曾在318追寻过梦想,那么这部电影将会是你唤回那份美好的契机;如果你只是向往于朝圣之路,却从未迈出过那一步,那么这部电影将会是你距离梦想最近的一次体验;如果你从未接触过摩旅文化,那么这部电影绝对会带着你敲开一个全新的世界。
仔细想来,好像这部《远方的风》应该是这些年来,鲜有的将摩托车作为隐形主角的电影。不仅仅整部剧中给足了镜头,甚至还担纲起了承载剧中情感纽带,甚至推动关键剧情的作用。仔细看了下车身上的标徽,应该是银钢最近上市的一款新车,不过为了避免广告嫌疑,这里咱就不过多展开了。真要说的话,上一部把摩托车放在类似重要地位的电影,应该估计要追溯到7、8年前刘德华的《失孤》了,里边选用的摩托车,记得也是国产品牌来着,但其中骑车的戏份,仍旧远不如《远方的风》。
如果把眼光放到更高的层面,其实这部电影还有着约莫只有摩托人才能切身感受到的长远意义。就拿摩托哥这样一个媒体人来说,无论是写新车、写活动、写赛事,甚至写摩旅,总会免不了朋友们的留言抱怨,“哎,看着是心动,但禁摩又能咋办呢?”。
是啊,能咋办呢?过去的很多年里,整个行业层面做出过各种各样的尝试,比如各类倡议活动、与地方职能部门召开研讨会、写请愿书,甚至两会上进行提案等等。随着近年来西安等地禁限摩政策的松动,让我们看到希望的曙光,同时也让我们产生从更多层面加大力度进行尝试的原动力。
就比如文化层面。很大程度上,禁限摩本身就是是一个社会问题,只有从社会层面解开这个心结,才能真正迎来整个行业的春天。
而电影这种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载体,显然就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远方的风》这部以摩托车为情感载体,以摩旅为主线的文化作品,事实上正是以大家都乐于接受的形式,在社会层面中为摩托车树立了一个极为正面的形象,更将摩旅勾勒成为了一个令人神往的文化符号,进而成为了摩托车与社会观念相互和解的重要基石。
写在最后
话题稍微跑远了些,回归电影本身,其实《远方的风》对咱们的影响就在身边。过去聊起摩托车相关的文艺话题,或许也就关于哈雷的《逍遥骑士》,关于切·格瓦纳的摩托日记,或者那本看起来晦涩难懂的《禅与摩托车维修技术》,,可这都是些离咱们有些遥远的“古物”了。
现在的话,遭遇类似的情况,大概我先会问一句“朋友,听说过《远方的风》吗?”。玩笑,玩笑,但《远方的风》确实有着这样的魅力,一部不错的电影理应拥有与之相匹配的评价。
一杯可乐、一桶爆米花,坐在荧幕之前,享受一份情感的升华,一份与摩托作伴的壮阔旅程,以及一份来自远方的风……